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张人利:解读“绿色指标”综合评价之后,静教院附校改进了什么,坚持了什么

时间:2017/3/13 13:59:34

来源:新民教育        选稿:陈乐

12月10日下午,上海市基础教育“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的实践价值现场会在静教院附校举行。以下是静教院附校校长张人利校长在现场会上所做的主题发言,原标题为《“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的实践价值》。

本文获得张人利校长授权。

从2007年到2010年,教育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 项目组对上海部分区县、部分学校进行学业质量评价。2011、2012年和2014年,上海市教委“学业质量,绿色指标”项目组对全市中小学进行学业质量评价。

在此期间,上海部分15周岁的中学生还经历了两次PISA学业质量评价,我校参与了其中所有的测评。我们认为,对于上海的中小学应该更加关注上海市教委组织的“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的综合评价,因为它更能体现评价的实践价值。

WDCM上传图片

以上指标似乎很难看出内部的逻辑结构,但确是上海中小学在学业质量方面综合和敏感的指标。把这种评价定位为“体检”是比较确切的,没有功名的“体检”保证了它的真实性,也不必追问各指标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绿色指标”综合评价如何产生它的实践价值呢?

一,“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的学校解读

1.“绿色指标”的结论

我们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结论的解读。

对于以上这些指标,进行结论的“横向” 比较,即把自己校的指标与全区、全市进行比较。

大部分指标适合进行 “横向”比较,例如“睡眠指数”、 “师生关系指数”、“学习自信心指数”等。这些指标反映的是学生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一些与学业质量有关的基本属性。

结论的“横向”比较,给中小学校长、教师很大的启迪。有人说:“只要考试制度存在,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是不可能的。”

横向比较发现,同样在上海、同样在一个区,学生睡眠的时间、学生的回家作业时间、以及课外补课都有很大差异。确有成绩好的负担很重,也有成绩在不断提高的,但负担是比较轻的。

还有人认为学生学业成绩好、学生的自信心就强,师生关系就好,“横向”比较的结论也是否定的。结论的横向比较、解读可以引导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形成健康的舆论导向。

结论的“纵向”解读,就是以各项指标为依据与自身进行比较。

有的指标适合“横向”比较,有的指标适合“纵向”比较。例如进行学业成绩的“横向” 比较意义不大,因为学生学业基础是不同的。而且,学业成绩的评价充分体现了目标参照系的测量性质,只公布A、B、 C、D四个档次,档次不按比例划分,到什么层次,就给什么档次,别的学校学生成绩如何,不会影响自己学校的评价。

因此,学业成绩更适合“纵向”比较,即本校与本校比,看历年本校学业成绩的变化。如果要作“横向”的学业成绩比较,可以在校内进行,如多门成绩都比较强,一门特别弱,那么这门学科应该寻找原因。相反,如多门较弱,一门很强,那么可能从这门强的学科中发现“闪光点”。

其实,绿色指标中的任何一个指标的“纵向”比较都是有意义的。上海的学业质量评价,测评的是小学、初中各一个年级(即小学四年级,初中九年级),即使同一个学校,各年级也可能存在差异。

“纵向”比较,就能判断各年级差异在什么领域。有的指标忽上忽下,有的指标比较稳定。忽上忽下的应该寻找学科、年级、教师的差异,让差异成为动力;比较稳定的,有的可以成为经验、“亮点”,也可能发现自己学校在某些方面存在的弊端。

2. 解读形成“绿色指标”结论的原因

解读原因也有两个维度,一个为测评者的分析,另一个是被测评者的分析。

“绿色指标”评价中,测评者会对教学中的“闪光点”和问题作比较细致、客观的分析,并且还会附上说明这些教学问题的案例。学校把这些测评者的分析,分发到每个学科组,甚至每个教师的手上。对照评价,找出自己教学的弊端和“闪光点”。

然而,更多的原因需要学校自己寻找。例如学生“睡眠不足”、“课外作业过重”等,测评者是不可能提供原因的,因为造成的原因各校不一,这些结论的背后原因需要学校自己寻找。

另外,年级与年级的差异,学科和学科的差异,造成的原因更需要学校自己剖析。这是被测评者的分析。

“绿色指标”评价不是评比,更不是选拔,它是一次“体检”。因此,以上的“绿色指标”解读,就是如何看懂“体检报告”。

自然,看懂“体检报告”只是“体检”之后的第一步,重要的在于如何保持健康的领域,如何通过注意饮食,改变习惯,甚于治疗来改变不健康的方面。

同样,在解读“绿色指标”之后,重要的是把评价用于学校的发展。也只有促进学校发展,才能体现出“绿色指标”评价的实践价值。

二、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学校发展

促进学校发展包含两个方面,其一,该改进什么?其二,该坚持什么?而且,“绿色指标”评价引领学校,需要改进的,需要坚持的,一定是各不相同的。

以下为静教院附校在解读“绿色指标”之后的“改进”与“坚持”。

1. 改变了“隐藏”的占课

2007年、2008年的两次评价中发现:总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学校没有按规定开足艺术、体育课。这绝对不符合静教院附校的实际呀!何故?是学生不理解,答错了,还是学生有意识的行为?

学校就这问题作深入调查,有一个现象引起了校方的关注:在艺术、体育课的时段内,总有一些所谓“主科”的教师找一些学生进行补课、个别辅导。

就几次占课,学生就“怀恨在心”了?

怕影响“主课”的教学,招聘新教师,语文学科的试教,安排在信息技术课上。小学三年级的一个学生就问班主任:“什么时间还我们信息技术课?”这位教师不耐烦地说了句:“知道了”。试讲之后,学生又盯着班主任:“到底什么时间还我们信息技术课?”

我们教师可能不在乎,并没有把艺术、体育等“副课”当作一回事,我们的学生可没有这么想。学校狠狠地抓了这些事情,在之后的评价中这项指标就有了明显的变化。

2.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研究

学校除了整体解读外,把学科的分析复印后,下达教研组,下达至每位教师。作为教研组,不但要分析各位教师的个性问题,还要分析教研组的共性问题。

小学语文教研组认为:学生的高阶思维不够,与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关。小的、碎片化的问题过多:“这个词什么解释?”“这句话说明什么?”,对整段、整篇文章有深度的问题设计太少。这一分析一出,不但引起语文教研组的共鸣,也得到了其他教研组的支持。

静教院附校推进后“茶馆式”教学之后,逐步从“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质量对教学影响不大,有的问题也常常是教师自问自答。但是,在“学生的学堂”中,问题的质量往往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问题用于暴露、解决学生的各种“相异构想”,也用于教学的评价。可以说对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研究又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的后“茶馆式”教学的实践。

3. 好教师的标准发生变化

××为小学语文教师,时届中年,学科本体知识掌握很强,教学态度一贯认真负责,甚至患了病也不随意请假,班级管理到位,学生学业成绩很好。然而,学生家长反映,学业负担较重,师生关系不尽人如意。时间一长,似乎家长的一些意见也淡化了,为什么?学生学业成绩好。

四年级时,学生参加了“绿色指标”评价,原来家长的这些意见在评价中也反映出来了。开始,这位教师并不接受:“这些小学生,年龄太小,问题审不清,这样的评价是不正确的。”

学校让她看了历届的评价,为什么同样的学校,同样的年级,结论会不一样呢?其实,这位教师对学校的教学改革并不积极,甚至不认可。这次评价后,给她教育很大。目前,她的变化明显。

对于我校,“绿色指标”评价给予学校更多的是对教学改革的支持,给予广大教师更多的是对教学改革的信心。

“绿色指标”的综合评价,其根本的导向在于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教学有很多环节,其核心环节是日常课堂教学, “绿色指标”有日常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群体活动,目前,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有人统计,仅一个上海市各种各样课堂教学改革的名称就有100多项。

那么,这么大的一个上海市,以什么作为中、小学日常课堂教学改革的评价呢?“绿色指标”紧紧抓住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方式。

我们认为这是很有道理的:

其一,中央有关文件早就指出,“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应该以教学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其二,教学方式是一项“中位”层面的研究实践,上接教学理念、教学思想,下联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方式的转变反映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根本改变。而且,关于教学方式改变的学生问卷中,也已经从概念问题变成了行为问题,大大增加了测评的信度和效度。

我校长期推进的后“茶馆式”教学,归纳了从上世纪80年代风靡全国的茶馆式教学以及之后产生的一系列典型教学改革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理论支撑。

在此基础上,进行三方面发展:

其一,教学的方式更加多样。坚持在组织方式上的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但在认知方式上,从“书中学”一种方式,发展成“书中学”和“做中学”两种方式并举。

其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从“读读”开始,到“读、听、练、讲、议”等多种方法的选择,从一次先学,到一次、多次先学的并存,从规定教师讲解多少时间,到视不同教学内容,由教师灵活掌握……

其三,教学手段更加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从讲台之上延伸到讲台之下,这里的现代主要指应用的现代。

后“茶馆式“教学,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逻辑结构,从以授课教师认为的学科体系为线索进行讲解,变成由教师帮助,以学生的认知为线索,让学生自己进行建构。

后“茶馆式”教学的操作体系

1. 后“茶馆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①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教学论阐释)

②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认识论阐释)

2. 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方式

①组织维度:独立学习、合作学习;

②认知维度:“书中学”、“做中学”。

3.茶馆式”教学的教学策略

①学生先学引导性策略;

②学生先学最大化策略;

③以重点难点为依据设计问题策略;

④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策略;

⑤学生先解疑教师后答疑策略;

⑥关注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策略;

⑦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策略;

⑧“书中学”与“做中学”并举策略。

4. 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手段

手段开发从讲台之上,延伸至讲台之下。

①“脚手架”创设;

②信息技术应用。用于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学评价。

5. 后“茶馆式”教学的教学方法

分学科、学段、课型进行研究,视不同的学生,形成“N”个教学方法。追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很自然,后“茶馆式”教学已经把“读读、议议、练练、讲讲”茶馆式教学,杜郞口的“预习展示,反馈达标”等等作为后“茶馆式”教学N种教学方法中的一种。

WDCM上传图片

教师专业化发展,效果显著。不但提升了理念,而且改变了日常的课堂教学行为。在“教学方式指数”一栏中,我校表现十分突出,高出区平均二十个百分点,高出市平均四十个百分点。2014年教学方式指数达最高值“9”。

后“茶馆式”教学提高了教学核心领域——日常课堂教学的效能的同时,增强了作业的针对性,从而也提高了学生作业的效能。

学校实行作业分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荣誉作业”,为学有困难的学生降低作业难度。作业形式多样,有“长”作业,有“短”作业;有独立作业,有合作作业;有书面作业,有实践性、研究性作业……

学生作文的批改关注思维、关注实践、关注创新。

我校课外作业量比区平均值少四十个百分点。

课堂教学与课外作业效能提高,大大增加了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客观条件,主观上,学校有责任为学生自主活动创造机会。我校开设的社团活动有30余项,完全由学生自主开设、自主参加、自主实践和自主评价。社团已经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之一。

学校“师生关系指数”、“对学校认同指数”都高达“9”。

教育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育人。无疑,学生、教师社会性的成长尤为重要。师生关系不但影响着今天的教与学,而且还关联到学生今后的成长。感受今天的和谐,才会创造明天的共赢。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有家长、学生对学校的认同。

学校每周进行一次全校文艺演出——“明星闪亮三十分”,四~九年级学生一年四季长跑,早晨小学生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玩”——“开心一刻”,创新大赛学生屡屡获奖。

上海市教委《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的总体评价,结果可喜。(2014年度)

WDCM上传图片

学业成绩持续提高且优质均衡。

WDCM上传图片

为了进一步发挥“绿色指标”综合评价的实践价值,我校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本校学业成绩现状差异和变化差异常模建立及其原因分析的研究等。我们相信,学校还会带来更大的发展。

最后,作为基层学校,对“绿色指标”综合评价提一个建议:

既然是“体检”,那么除了划一指标之外,是否还应该为不同学校增加一些个性化的“体检”项目。例如,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有三个基本属性,即科学性、社会性和艺术性。

我校以往的后“茶馆式”教学主要关注的是教学的科学性,即学生的认知规律,现在我们已逐步进入了科学性、社会性和艺术性的综合研究。那么,课堂教学仅有教学方式的评价似乎就不够了。能否设计这方面的评价呢?

任何一个教育评价只有与教育实践密切联系的时候,这项评价才能产生其教育的实践价值。我们期望“绿色指标”发挥出更大的实践价值,我们也期望“绿色指标”这样的有效评价更加完善,进一步引领、指导中小学的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