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现代教育 华育中学校长李英:提高初中教育质量的办学探索

时间:2017/3/13 14:55:22

来源:上海市民办华育中学    作者:李英    选稿:陈乐

WDCM上传图片

一所优质初中,应当将德育放在首位。德育价值的多样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价值主体和价值标准也正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中学生的个体本位意识越来越强。

尤其身处国际大都市上海,初中德育工作者如何通过构建有效的德育课程使理论性的教育内容、规范化的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内在需求,是优质初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实践型德育课程是指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主动体验、自觉感悟教育要求的一种教育形式,是使学生的思想教育从他律发展为自律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也是实现有效德育的手段之一。

一、立足“绿色指标”育人导向,转变德育观

2012年,上海开始构建以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的“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的探索,以实现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的全面质量标准。

我校认真研究了“绿色指标”所体现出来的育人导向,修订了“华育中学班级考核绿色指标体系”,积极转变德育观念,提出“关注学生的潜力发展,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该考核指标减少了考试分数的比重,加大了对社会责任感、领导力、兴趣拓展、创新精神的考查力度,提出了两个“一票否决”,即一学期参加志愿者服务不满两次、参加校级德育实践活动不满两次者,班级及个人一切校、区、市的评优一票否决,真正从学校考核导向上引导学生重视德育实践。

二、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搭建实践舞台

当前的德育工作,采用灌输式的德育模式已然走不通,教师若以教育者的身份,或以相对多的知识和经验为资本来强制学生被动地接受或服从,过多地注重了道德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阐述,而无视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行为品德的形成规律,就会产生相反的教育结果。

教师要以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课程,来丰富学生的阅历,增长其知识与技能。

基于此,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德育目标分解、渗透到具体的德育实践课程中,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并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和实践中有所感悟,获得成长。

1、社团活动:培养资优生综合领导力

我校社团数量每年保持在四十个左右,社团活动的德育目标,除了激发全体学生兴趣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就是培养资优生的综合领导力,所以从社团申请、内容策划、社员招募,到活动开展、成果展示等,全部由社团社长和副社长负责落实,学校不安排教师帮助开展活动,学校要做的工作只是在每一个环节适时引导、管控风险、考核评比。

如何选择社团方向、制订社团活动计划看的是学生的敏锐观察力和策划能力,如何招募足够数量的社员看的是学生的人格魅力、沟通能力,如何正常开展社团活动看的是学生的管理能力、凝聚力,如何让社团活动富有成果则需要学生的专业知识与领导力,学校在每一个环节只是适当介入引导、监督与考核。

这些学生社团的社长经过这样一年的社团管理,在领导力方面突飞猛进,我校也随之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社团,如电子科技社、美食社、朝歌文学社等,其中电子科技社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科技社团。而这些学生的综合领导力的提高更是我校一笔宝贵的财富。

2、主持人大赛:培养创新精神的实践课程

作为我校年度重点主推的赛事,主持人大赛对学生的要求是全方位的。我校将育人目标巧妙融合到赛程中。

例如,预赛内容为播报一段近期社会热点新闻稿,并要求马上对内容进行解读,除了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反应之外,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关心时政,关注社会;复赛内容为播放一段热点事件视频,三位选手一组,就视频中的问题所折射出的社会根源与本质进行讨论,考查学生的道德立场、批判精神、竞争与合作意识等。

决赛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自创主持节目,考查选手的创新意识与舞台表现力,另一部分是现场采访嘉宾。上一届主持人大赛,我校请来篮球巨星姚明先生、上海市教育功臣唐盛昌先生、主持人袁鸣女士以及欧普照明副总裁朱昕华先生。

姚明先生机智幽默地教导学生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唐盛昌先生高瞻远瞩地带学生一起分析教育改革,袁鸣女士对舞台掌控自如又不露痕迹地引领选手完成采访,朱昕华先生讲述了创业历程的务实与创新,这些都给选手以及全校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品质都在活动中无形地影响着每一个人。

3、爱心义卖: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实践课程

我校一年一度的爱心义卖活动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之一。最初,学生的关注点只在“卖”上,挖空心思推陈出新,不断变化花样来增加销售额,却忽略了“义”字,忽略了为什么而卖。

于是,我校积极引导学生理解爱心义卖的意义,向大队部、学生干部及全体学生征集义卖款项使用方案,先后确立了“西藏萨迦县萨迦中学饮用水项目”“上海市徐汇区贫困学生‘华育励志奖学金’项目”“华育托管学校紫阳中学助学金项目”等。

例如,“西藏萨迦县萨迦中学饮用水项目”是在我校了解到萨迦中学学生因为没有清洁的水源,直接引用河水而经常导致痢疾、腹泻等后,将情况与大队部学生沟通,大队部商量后在全校学生中发起倡议,为萨迦中学建一套洁净饮水系统,将雪山上的雪水直接通过管道接入萨迦中学,并建立了饮用水池。

该次爱心义卖筹集到八万多元善款,加上之前爱心善款的结余,我校用20万元成立了一个专项基金,帮助萨迦中学建立了饮用水系统。

同时,我校与萨迦中学联合开展了“汉藏一家亲”迎新画长卷活动。当几千千米外的萨迦中学将学生喝着清洁饮用水的照片及感谢信发到我校时,学生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身上责任的沉重。

三、大力推进社会实践,拓展德育内涵

道德原本就产生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关系,离开了生活就不可能滋养德性。正如教育家约翰?杜威所说:“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的目标,也没什么目的。”

只有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学生才能面临真正的而不是虚拟的、与其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道德冲突,而只有在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恰当处理这些道德冲突,道德认识才能逐步升华为稳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基于此,我校不断为学生搭建融入社会的道德实践平台,让学生走出小课堂,走进大课堂,检测其道德行为,培养其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1、志愿者服务:一门社会学的实践课程

我校学生从进校开始,就被要求参加社会志愿者服务,每个班级与1~5个公益机构或社区、医院、展览馆等建立长期服务协议,定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他们或者去养老院陪孤寡老人聊天解闷,或者去孤儿院带小朋友一起活动玩乐,或者赴博物馆担任义务讲解员,或者赴地铁站做志愿引路员。目前,我校24个班级与五十余个单位签订了长期服务协议。

除了各个班级相对固定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我校还经常会为学生创设各种平台参与社会活动。

如2015年10月,我校组织初二年级学生分散到上海各地,用半天时间为中国红十字会旗下项目“鲁冰花舍”(关注西部患重病的被遗弃儿童项目)募捐;11月,我校与公益机构“食物银行”项目合作,15个班级333名学生参与,用两天时间为上海市贫困家庭及孤寡老人募集食物与善款。

可以说,“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已经深深融入到我校每一个学生的内心。

利用校外实践基地,深化德育课程

实践型德育课程要求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德育大环境。我校尝试发掘家长资源、社会资源,通过建设校外德育基地为德育工作提供依托平台,推动德育工作迈向新台阶。

我校借助上海市禁毒馆、科技馆、自然博物馆、东方绿舟、吴淞口炮台等德育基地,开展专题德育活动;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借助聘请家长志愿者为校外辅导员,开展“模拟法庭”“航天精神”等德育实践活动;每学期固定安排一天作为学生社会实践日,如预初年级的到金山廊下开展的“学农”实践课程,初一年级的“团队协作与拓展训练”实践课程,初二年级的优秀民族企业体验实践课程等;与凌云社区合作,利用暑假输送优秀大队委员到社区挂职锻炼,体验基层干部的辛劳与敬业精神等。

优质初中实践型德育课程的构建是贯彻德育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方式服从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

然而,“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实践型德育课程也只是我校在德育工作中所探寻的众多教学方式中的一种形式,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仍需要其他形式的德育课程予以补充,这仍有待于我们在德育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其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