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3/13 13:29:15
来源:上海教育 作者:王厥轩 选稿:陈乐
访谈者:卞松泉 第三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特级教师、特级校长、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校长、打一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
采访者:王厥轩 原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研究员
在细节的每一个方面不折腾
观点:校长要靠自己的学识、人品、魅力,影响师生,引领师生。他应当是一位思想者与践行者,是一位有教育情怀的人,是一位有智慧的文化人。
王厥轩:你写了一本书,书名叫“治一校若烹小鲜”,出自老子《道德经》中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在你看来,治国与治校是一个道理。能谈谈这句话的思想与意境吗?
卞松泉:我觉得它是治校的一种境界。治校,要有科学的态度、理性的认识,在细节、常规的每一个方面,不折腾,仔细地“烹”。“烹”的过程充满乐趣,充满挑战。
它追求乐观、豁达、大气的不凡境界。“烹小鲜”,贯穿一条主线,就是“发展”;明确着一个追求,就是“超越”;跃动着一个信念,就是“创新”。
校长的思想境界、品位高低,无疑对学校特色形成有着直接影响。校长要靠自己的学识、人品、魅力,影响师生,引领师生。他应当是一位思想者与践行者,是一位有教育情怀的人,是一位有智慧的文化人。
当初我刚用这句话时怕别人说“你的心太大了”,但一直坚持这样办学,在不断进步中,信心在增强,当我用“治一校若烹小鲜”做自己专著书名时,很多了解我和打一小学的同行们非常赞同。
王厥轩:有人说,一所好学校有两个标志:一是好教师多;二是学校的校长是个好校长。1985年你29岁时就当上了校长,至今已近30年。你认为当个好校长,应具备哪些品质?
卞松泉:有三条是必须具备的。
一是要学习、不断地学习。
我1980年毕业于第四师范;后来读了4年夜大学、选修中文;又读了4年中央电大,选修的是法学;在华东师大教育系读了2年研究生课程。如果把半年不脱产进修算在一起,我前前后后读了25年书,包括师范、中文、法学、教育等众多专业学科。
当校长的视野和境界提升了,他就有了独立思考的底气。在当下多元化的时代,你就可以对教育现实和社会现实,有一个正确的捕捉、把握和判断。校长的这种底气,也有助于引导教师改善自己思考和行为的品质。
二是实践,不断地实践。
我天天和教师、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我提出的许多想法、做法,都和教师、学生的想法、做法非常默契,大家觉得我们就应该那样做;我对许多关于教育的客观情况和主观状态所做的分析和判断,以及据此判断所做的价值选择,很多时候也合乎教师和学生的意愿和兴趣。
第三,要有经历。
我的成长中不断受到大师和前辈的教诲与提携。1993年我37岁时成为上海最年轻的市政协委员,有幸和许多院士教授专家一起参政议政,从中感受到他们开阔的眼界和大家的学养,感受到他们理性的思辩和精彩的表达。与大师对话,与智者同行,这是我人生的一大快事。
我工作中还有一大快事是与华东师大教授的合作,我学到了他们作为学者的思想与智慧,并内化为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与专家学者的合作研究,使我的学校管理有了更多的理性与智慧,也提升了自己作为学校管理者的内涵和品格。
王厥轩:细细读了你的那本书,透过字里行间,发现你的办学是六个大字:文化、智慧、方法。三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天成。能谈谈你的见解吗?
卞松泉:你归纳得真好,确实那样。
第一,文化有两个必备的要素,一是传统,二是思考。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民族精神传统中进行思考,始终不渝地思考学生培养的基本问题,关注儿童精神成长的方方面面。
第二,智慧不是一种才能,它是一种人生觉悟,是一种开阔的胸怀与眼光。智慧与童心相联系,我们搞小学教育的人,就是要把孩子带回童年,始终怀有童心、童趣、童贞。
第三,方法是一种哲学思想,追求用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形式能把学校办得更好。在我们打一小学,就是用简单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用正确的方法做该做的事情。
校长和教师都应当成为文化人
观点:我始终坚持用文化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教师的职业自觉性,让教师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有了教师的自觉自励,教师就一定比制度层面的规定做得更好。
王厥轩:在上海的校长中,许多校长是很看重制度建设的,而在你看来,文化比制度更重要。为什么?
卞松泉:办教育就是办文化。校长和教师都应当成为文化人。我曾经看到,有的学校进校要打卡,开会要签到,稍微迟到早退几分钟,就要扣奖金。他们这样做似乎也没错,但我觉得这样做就把教师看低了。
一位比较好的教师,很难准时下班,他们经常会在学生放学离去后留下来批改作业,加班加点也是常事,学校没有给这些老师加班费,而人家稍微迟到早退几分钟,你就要扣他(她)钱,这不公平。
因此,我始终坚持用文化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教师的职业自觉性,让教师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这些,都不是制度能够约束出来的。
王厥轩:你提出了“超越规范”的管理理念。规范如何超越?能谈谈你的基本思想吗?
卞松泉:提出“超越规范”的理念,可能有三个层面的思考。
第一, 提出“超越规范”,强调是教师的自觉自励,“不用扬鞭自奋蹄”。有了教师的自觉自励,教师就一定比制度层面的规定做得更好。
第二,教师是个体劳动,教师个体的素质决定了教师在教室里的作为,我们提出了做有素质的“个体户”。怎样才算“有素质”?我们在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了“五个二工程”,即:教师个人藏书2000册;写文章两万字,多写教育随笔,工作总结,科研论文;每人学会两门课:外语和电脑;学历上两级,都要达到大专和本科;拿回两个奖:教师个人得奖和辅导学生得奖。
第三, 考虑到教师职业具有不可重复性以及学生对教师的不可选择性。我们提出了好教师素质的四条价值判断,即:在群体中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坦诚与合作;在工作中积极做到勤奋与自励;在利益面前显得理智与淡泊。我坚信:一位好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
王厥轩:我非常欣赏你提出的“五个二工程”。在这一“工程”中,比较难做到的是“学历上二级”,“个人藏书两千册”以及要写两万字文章,你的原始想法是什么?
卞松泉:其一,关于“学历上二级”。我认为,教师要拿到规定学历并不难,难的是他所教的学科能真正得到发展,他在专业发展上有一种实现目标的冲动。
其二,关于“个人藏书两千册”。我觉得爱读书的家庭和不太读书的家庭,家庭的文化氛围是不一样的。我鼓励打一的教师多读书、读好书,有读书的习惯。一个教师爱读书,最终受益的是他自己,他的学生以及学生背后的每个家庭。
其三,关于“写科研论文两万字”,我的原始想法,是想让教师上课之后,能写写教育随笔,写一些教育反思文章,通过文字的记录,整理自己的思想,能积累一些东西,时间长了,这就是一笔财富,有助于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这“五个二工程”,源于对教师职业的基本理解:学校是文化场所,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的责任,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怎么能不读书呢?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非常强大;文化也能营造一种氛围,给教师指出发展方向。
王厥轩:再来讨论“好教师素质的四条价值判断”,这些提法非常朴素,确是从教师中来的,明白易懂,容易操作。能谈谈你的想法吗?
卞松泉:提出这四条价值判断,也有20多年了。我解读一下:
第一句话:在群体中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教师的工作性质是“个体户”,他每天的工作很平凡,但平凡不能平庸,更不能贫乏。教师又必须在群体中与人合作。因此好教师有一条标准:在群体中有威望、有地位。
教师要有影响和地位,他的工作必须勤奋。但教师的勤奋不是手脚勤快,不是干活麻利,超额完成任务。教师的勤奋是学习思考的勤奋,是观察与研究的勤奋,是实践与反思的勤奋。教师的勤奋应该带来学生学习的愉悦与轻松。
第二句话:在工作中积极做到勤奋与自励。教师职业的特点是教、学、做合一。有了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培养出勤勉用功的学生。
培养教师自励与自律的职业行为,会带来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三种境界:一是培养教师工作中的良好情绪和进取状态;二是从制度约束下的被动到超越规范的主动;三是从“小我”逐渐成长为“大我”。
第三句话: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坦诚与合作。过去有一句俗话:师傅教会了徒弟,最后饿死了师傅。教师群体中这种情况是有的。所以我们强调教师间的积极合作,资源共享,智慧共享,倡导人与人之间真诚。我们提出了教师共同遵守的“道德契约”,具体为“三要三不要”。
“三要”是:要求真,要务实,要行善;“三不要”是:言行不过激,经验不保守,常理不相违。这“三要三不要”,给全体教师营造了好环境、好心情、好风气。
第四句话:在利益面前的理智与淡泊。当今社会充满了诱惑,比如评职称、评先进,虽然是讲贡献,但也是一种竞争,也是一种切身的利益关系。我觉得在学校要少讲竞争多讲互助与合作,讲竞争对教师和学生的成长都不利。我倡导教师要有上进心、合作心,讲团队的共同发展。
但在学校还是经常会碰到需要竞争的事,怎么办?我们倡导理智与淡泊。我导演的竞争方式是:创造让每个教师展示才能的机会,大家彼此心平气和,互相欣赏,心悦诚服地为别人喝彩。
这四条都做到了,就是好教师。我认为好教师的职业素养,有两个标志:一是真诚、善良、美好;二是有人文修养和专业技能。这四句话,涵盖了这两个方面的要求。
唯有朴素自然,才能宁静致远
观 点
我告诫自己:校长应当认真办学,任何疏忽、懈怠都是误人子弟,任何见风使舵或是搞形式主义的折腾都会耽误师生发展,并且难以挽回。
王厥轩:在打一小学,无论是教育教学管理还是校本课程改革,在每个领域,都有你的独特思考,有你的办学智慧。能举些例子吗?
卞松泉:一所学校倘若没有教育质量,免谈其他。因此我提出:“上好课是硬道理”“上好课是真本事”,教师要依靠教育质量“安身立命”。
怎样激发教师上好课的热情与激情?往往考验着校长的智慧与方法。
比如,在教学质量管理上,我们提出“一查二评三看”,通过它来整体评价教师。每一次“查”或“评”或“看”,都必须及时反馈给教师,让他们心知肚明,他们就会高兴。
倘若偷偷摸摸去“查”去“评”,会弄得教师一头雾水,心里会很不高兴。“查”完“评”完了,我们会组织全校教学质量研讨活动。当校长把教学质量看得很高很重的时候,每一位教师也会认真起来。
又比如,在教学研究上我们提出“五步十问”,五步指的是: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小结;作业布置;学生辅导。每一个步骤,我们都会提出两个问题。
这十个问题,每个教师在进课堂前都必须思考清楚,而不是“事后”思考。提出“五步十问”,本质是不断引导教师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收获,使教学更加有效,使课堂变成“活”的课堂,减少无用功。
我们还加强了名师课堂的教学研究,组合“中高教师教学合作团队”。一所学校,骨干教师和名师越多,办学质量就越好。在打一小学,我们营造这样一个氛围:学骨干学名师,不只是学他们讲课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他们智慧和方法背后的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
王厥轩:打一小学的校园环境建设很有特点,有你的思想和智慧,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卞松泉:我的基本想法,通过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让每一个在打一小学读过书的学生,能沉浸在厚重的文化氛围中,让他们能感受一种文化的指引和精神家园的温馨。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努力把学校建成一个文化校园、艺术校园,生态校园、人文校园,美丽和谐的校园就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乐园。
比如,我们努力设计形成了“校园十景”,分别有:校园雕塑群、摇篮艺术厅、摇篮场馆、摇篮画廊、摇篮庭院、雏鹰之家(大队部)、空中景观走廊、绿色走道、科学之道、桃李园。这每个景,都思考了对学生可能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想到了给学生留下珍爱、美好与回忆。
又比如对校园走廊内外的设计,都考虑了精神关怀的元素。在走廊外,我们不贴一句标语口号,而是用主题雕塑、搞绿化,给学生以朴素大方的环境熏陶;在走廊内,我们也不乱贴乱画,而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贴上反映他们生活的瓷砖画,让他们产生一种归属感。
我们设置了一座“名师墙”,让名师登堂入室,写上名师的座右铭。这座“名师墙”的潜台词是:学生自傲,你看,这是我的老师;家长自傲,你看,这是我孩子的老师;老师也自傲,你看,这是我一个年级组的同事。有一位曾登上过“名师墙”的老师说:每次我路过这面墙的时候,我都会看上一眼。这一年我对自己特别严格,一刻也没有放松过。
题写校名,许多学校都想到了让书画大师或政府领导题写,而在打一小学,由学生题写校名已有20多年历史。让学生题写校牌,对他们来说是莫高的荣誉,是终身美好的记忆,而对师生来说增添了他们对学校的热爱,对家长来说,增添了他们对学校的信任和尊重。
王厥轩:你在办学过程中,非常注重用简单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用正确的方法做该做的事情,能举些例子吗?
卞松泉:我有一个推理逻辑:学习实践培育智慧,智慧激发思想,思想催生方法。这不只是我个人这么做,我的管理团队也是这样做,这方面例子不胜枚举,仅举两例。
比如,我们开设了“打一人文讲坛”。我们发现,教师平时的语言素养、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他们身边学生的成长状态。而要靠大会小会苦口婆心地提醒甚至劝说,效果不大,只有提升了老师的人文素养,培育师生之间的情感,老师才能善待学生。
十多年来我们邀请了许多名师专家来讲课,它成了一所众多专家、学者的“开放性大学”,老师职业教育的形式、方法一变,就呈现不一样的结果,教师很容易接受。
再举个例子。我们学校每年都会搞一些全校或集团的师生大型活动,比如,六一集会,新生入学、毕业典礼,校园戏剧节,新年音乐会等,目的是让参加活动的每个人,都体验到一种快乐、自豪,享受到荣誉感、责任感。
事先我们都会很认真很用心策划,所有细节都要考虑,比如学生的进出场秩序,不带队的教师哪里入座,家长从进校到离校的过程安排,它会给大家带来一种审美的享受,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在打一小学,学生获得的最高荣誉是“摇篮杯”。评选的方法也同样简单,没有复杂的程序。它从1995年设立,至今已将近20年。“摇篮杯”奖给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学生。事实已证明:凡是在打一小学拿过“摇篮杯”的,他们走上社会后,都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王厥轩:你有一句口头禅:“教育不可能重来。”在你35年的教育生涯中,这是深刻的感悟。能谈谈吗?
卞松泉:这是我做了5年教师、30年校长的一种教育情怀。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但每个人在童年的时候很难对自己所受到的教育作出评价,只有当他们长大之后,才会对自己记忆中的儿时的学习生活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我们都懂得:一个人儿时受到什么样的教育,他们在知识和能力、境界和气质上得到什么样的培养,可能会整整影响他们的一生,如果儿时被耽误了,即使后来明白了,也不可能重回儿时再来一遍。
我正是铭记这句话,才有了敬畏感。我告诫自己:校长应当认真办学,任何疏忽、懈怠都是误人子弟,任何见风使舵或是搞形式主义的折腾都会耽误师生发展,并且难以挽回。
恰如流水,逝者如斯。我们与其对着逝去的流水叹息,还不如把握现在,认真从教。一所学校唯有朴素自然,才能宁静致远。唯有求实创新,才能香远益清。校长好好学习,努力实践,师生才会天天向上,和谐发展。
王厥轩:我研究了许多名校长,他们都有自己的职业信仰和教育追求,能谈谈你的职业信仰吗?倘若叫你第二次选择,还会选择校长吗?
卞松泉:当一名校长,应该明白自己在做一件有文化的事情,应当有高雅的追求。我有幸在做,我做得还不够。我的信仰就是“让打一小学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把这句话放在学校的大厅里,让这束信仰的光,始终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
倘若要我第二次选择,我依然会义无返顾地选择教育事业,如果可以的话,我依然会选择当校长。做了几十年校长,虽然酸甜苦辣尝遍,恰是我一生的乐趣。
有一句话叫“累并快乐着”,讲得极有道理。我的肩头始终扛着学生和教师两副重担,可是从没把我压垮,腰也不弯,更多时候,我感到欣慰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