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孟水莲:不忘初心 自觉担当

时间:2017/4/20 20:03:47

来源:第一教育        选稿:陈乐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好校长又是如何炼成的?

上海市长宁区发布了“中小学校长专业领导力核心素养培育研究”推进计划。作为长宁区教育综合改革项目之一,这个研究项目经过一年的前期研究,已经进入行动和实践研究的阶段。该研究项目以“校长专业领导力核心素养培育”研究为抓手,有效落实校长专业标准,准备通过几年的时间,造就一支有教育理想与追求的教育家型校长队伍,促进长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对此,江苏路第五小学校长孟水莲在“长宁活力教育论坛——对话校长”论坛上发表演讲——《不忘初心 自觉担当》。

 

WDCM上传图片

不忘初心 自觉担当

一、故事概述

对于初入校园的人来说,定会对一个现象萌生些许好奇,偌大的操场在课间时分,却鲜有孩子在外嬉闹玩耍。生为教育从业者的我们不难想见,课间十数分钟的休息时间,实在不够大部分的孩子去到操场跑一遭。孩子们在哪里呢?学校里的课间休息,学生都能做些什么呢?

于是我思考并实施了以下举措。时间管理,调整课间时间分配方式,挪用上午两次课间各5分钟至另一次,从而拥有了较为宽裕的一次课间休息。空间打造,操场四角皆配有皮球、毽子等活动物品,且学生活动的同时有老师的陪伴。从而促成了一个固定的课间大活动,提供学生一个可以奔跑蹦跳的机会。而其余简短的课间休息,小朋友们也可醉心于楼宇间的特色corner角,沉浸在每层都设有的开放式阅读区。动静结合个性发展,每个小朋友都能在校园里寻觅到自己当下想要的课间休息方式。

取消了上下课铃声,同时设置学科专业教室。小朋友不再仅通过耳朵来知晓上下课,需要通过眼睛观察、氛围感知,尤其在判断上课与否时。走班化的学习模式促使小朋友们熟知自己的课程表,严谨充分的课前准备将非常必要。

我们的孩子从小便每天思索着三个问题:现在什么时候?要做些什么?该怎样去做?让学习成为孩子自己的事儿。

在评价激励方面,特设的紫藤学院成长模式,不仅给予学生学习的快乐与动力,更是打破了学生间校区、年级、班级的隔阂增加互相接触认识的机会,从而提升集体荣誉感并形成学校归属感。紫藤学院内学科得以整合,学生学得更为综合,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基础素养。个中细节旨在给孩子一个喜欢学校的理由,埋下一个回母校看看老师的愿景。

二、故事分析

在对儿童生长的“节律”作了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传统课程作了重组、调整、补充后重构的一幅学生校园生活图景,长宁路校区把“学生获得感”凸显为学校课程建设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努力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与生活的新常态。因此,学校明确把“促进学生的自适应性”作为长宁校区课程建设的基本指向,主要强调从“独立的人格”、“良好的教养”及“生存的能力”三个维度开展和谐教育。

独立的人格包括对学生“自知之明”、“善良”、“勇敢”等素养的培养,良好的教养包括对学生“学养”与“素养”的训练,生存的能力则包括培养学生主动有效的沟通能力,对时间和行为的管理能力,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等。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推进了长宁路校区学校课程从“教师的课程”向“学生的课程”发展。譬如,我们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走班、小班化配备校园发展导师、取消上下课铃声、大量引入学科统整性的综合课程(绘本、戏剧等),对校园功能区域进行重构,通过对基于学生身心规律研究的课间休息时间的重组,开发出“corner 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可选择、高质量的校园生活体验与经历。

三、观点反思

我个人对“依法规范与自主办学相融合”的理解是校长要不忘初心、自觉担当。不忘初心是始终记住学校从哪儿来,为什么存在,那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自觉担当,就是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度,同时能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具体来说就是责任之心、自觉之脑、创新之手。

1.守住底线——有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的责任之心

毫无疑问,身为校长必当要守住依法治校和规范办学的底线,触碰教育政策红线和法律高压线的事情坚决不能做。校长个人仍要通过学习,不断增强教育法制观念,全面了解学校法律地位的特点,进一步明确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依法保护自身权益和自觉履行义务,不断增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依法管理的水平。校长要通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强调科学管理和科学精神,注重管理内容、管理程序、管理方式的科学化;通过强调民主管理,注重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强调管理的公平、公正与效率,注重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2.把握主线——有以生为本、促进发展的自觉之脑

在“依法规范与自主办学相融合”中,校长除却底线意识,还需兼具主线思维,那就是以生为本、促进发展的文化自觉力。无论怎样开展工作,都要围绕学校工作的主线,那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和谐成长。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最终要实现对人的关心。现代学校制度要“将人放在中央”,要为人的全面、充分、自由、持续发展服务。就学生而言,校长首先要通过制度规定与机制建设,保护学生的相关权益。其次,更为重要地,通过理顺相关关系,校长要使学校原先四处张望的目光专注到学生身上,专心面向学生办学;要打破千校一面、同质竞争的局而,真正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促进学生适性多样发展。就教师而言,除了保护他们的相关权益之外,现代学校制度要通过富有活力的内外部管理,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自由与团队支持,激发教师的热情、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他们的工作成为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成长的过程。

3.抬高视线——有着眼长远、敢于突破的创新之手

在“依法规范与自主办学相融合”中,校长最关键的是要能够不断抬高自觉的视线、拓展自己的视野,有着眼长远、敢于突破的创新之手(也即举措)。今天,校长是学校教育的领头人,引领学校按照新时代的新要求发展,如果我们牢记时代赋予的使命,那么我们的办学理念和行为选择就不能局限于行政力量的推动,不能受制于“潜规则”,不能屈服于世俗压力,而要集聚智慧和勇气,以我们的文化自觉去推动教育文化转型和学校的自主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历史和时代赋予校长的文化担当。我们要有文化创新力。就是在对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束缚创新的深层思想观念和行为表现的分析和审视中更新学校文化,从而让师生在自由、安全、愉悦的文化氛围中不断地探索进取,不断地创造出生命的新价值。

四、结语

言及于此我不禁自省,时代的步伐已然迈起,是跟随还是引领?是校长也是一名教育实践者,依法规范与自主办学并行不悖,势将开拓出更多的精妙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