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2017jypd/logo.jpg)
时间:2017/4/20 21:46:23
来源:第一教育 选稿:陈乐
协和双语学校校长卢慧文,她的身份既是一校之长,同时也是一位高三学生的母亲。按照传统的升学标准来考量,即将进入牛津大学深造的女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牛娃”。但除了拥有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巴斯大学、爱丁堡大学在内的5所英国名校的offer,卢校长的女儿还能在出国前为妈妈搭配出30套衣服样式,贴在衣橱柜门上,让妈妈每天早上能多睡一会儿。
这也是令卢慧文一直引以为傲的地方。在她眼中,女儿从来不是一个“牛娃”,或者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牛娃”,她在国内的学业成绩并非拔尖,但她的身上自有一种独立而友善的品质让人感到温暖。这也和卢慧文的家庭教育理念密不可分。
在卢慧文看来,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画好一个框。让他有自由生长的空间,同时也有所引导。这个框画小了,会把孩子禁锢住,无法成长。但如果这个框画大了,孩子在里面太自由,以至于触犯底线了也不行。
那么怎样画出一个恰当的框?来看卢校长分享的两个家庭教育中常见的案例:
案例1:
孩子每逢过年会收到不少压岁钱,当我女儿对钱还没什么概念时,已经会隐隐约约觉得,这些钱都交给妈妈似乎不划算,但自己全拿着又不太可能。我们家的做法是,在她3岁的时候,我们一起做了本手绘家庭存折。她收到了钱就一笔一笔存进去。我们会告诉她,如果这个钱在一段时间内不花,就会产生利息。由此,她对“利息”形成了一个粗浅的概念。有亲戚给了她一些外币,我们就会陪她一起上网查,这张钱可以换多少人民币,这样就把“汇率”的概念告诉她。然后我们会引导她,这些既然是你的钱,你是有支配权的,但是你在花钱之前需要和父母商量用在哪儿。
女儿8岁时,我让她管了一笔6000元“巨款”,我们母女俩去北京旅行的预算。一开始,她觉得自己简直成了大富翁。但当她上网查了一圈信息后,她来告诉我,我们只能穷游了。她分析,如果一天内午饭吃得简单一点,我们就可以打的出行。如果想吃顿好的,就要坐地铁。她还会告诉我,哪个景点要下午四点以后去,因为门票会打对折。
等到她初中出国留学时,我们也和她一起做了一个年度规划。每月的零用钱可以由她自己调剂支配,另外,我们还设定了一些专项资金,比如旅游专项等。有些专项没有名目,可以由她自己决定花在哪儿,但必须事先向父母申请。
现在她即将进入大学学习,我们同样一起商定了一个方案。我们根据学校网站提供的财务分析清单,取每个花销项目的平均数,算出总数给她,但具体的分配可以由她自己决定。
可以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框在慢慢扩大。我们既给了她自由支配的空间,同时又对她有所引导。
案例2:
从孩子出门玩培养规则意识,在这件事上,家长要和孩子立一个规矩。比如,小学阶段,任何时候出去参加同学派对等活动,必须由父母接送;初中阶段,你只能参加午饭、下午茶时段的活动,晚饭时间必须回家;高中阶段,时限可以放宽到晚上9点之前回来。进入大学后,孩子成年了,也就不再受这些规矩制约了。
当你和孩子沟通这件事的时候,他会觉得这是一件公平的事。这既树立了他的规则意识,也让他可以“往前看”,对未来有所了解和期待。
画好这个框的学问可不少。在这里,卢慧文要着重给父母一个建议:一旦观察到孩子的兴趣爱好,哪怕你并不十分认可,千万不要直接打压。因为,也许最终的结果会给你意外惊喜!
卢慧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女儿从小特别爱打扮,能一个人在镜子面前待上很长时间,当她一个月只有几十元零花钱的时候,就开始买价格不菲的时尚杂志。也许保守的父母会打压这个爱好,但我们选择了不干涉。结果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在她出国留学的那一年,她在离开前一口气为我搭配出了30套衣服,从外套到围巾到包,每一套都放在床上摆出造型拍好照,最后一张张打印出来贴在我的衣橱门上。她想让妈妈每天早上多睡一会儿,不用费心思搭配衣服,还能保证一个月穿衣不重样。卢慧文说,现在女儿可能是学霸中最有时尚感觉的,也是时尚女孩中学习顶尖的。
卢慧文和女儿的关系早已是多年母女成姐妹,在去年妈妈生日当天,远在英国的女儿发来了一段精心制作的视频,集合了这些年母女一起行走世界的美照和情真意切的祝福,引来点赞无数。卢慧文坦言,其实,她们母女之间也会产生矛盾和分歧。不过,卢慧文要告诉家长的是,不要惧怕矛盾,或许这正是你和孩子沟通的大好契机。
她再以母女间的一段小插曲为例:
高中的一个暑假,女儿去一家外资药企实习。实习期结束,企业想邀请她回去开个实习生座谈会。女儿说公司离家太远不想去,但觉得公司对自己不错,她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开始在家生闷气。一般的家长肯定会觉得孩子的表现莫名其妙。但是,你要试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分析下来,其实她是想去的,但她是个好胜心比较强的人,她想到其他实习生都是大学生,会比她表现得更好,就有所顾虑。
摸准了她的心理,我也没有直接点破,而是给她出了个主意,不妨做一个视频,表述一下自己的想法。一方面自己录制的时候可以不断修改,同时表示了礼貌和尊重。结果,公司收到这个视频后,给她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表示感谢之情,她自己也很开心。所以说,在发生矛盾冲突时,家长要看到孩子烦恼的根源,但不要点破,而是帮助他一起想办法。这是亲子互动中的一个关键。但前提是,你要了解你的孩子!
如何了解你的孩子?对此,卢慧文也有几点建议:
1、花有质量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跟孩子在一起,如果只是盯他写作业,跟他唠叨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的交往是没有质量的。在他真正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会不知所措。最近我接待了一位家长,她和孩子平时沟通的言路是封堵上的,因为她觉得要坚持做家长的威严。我就对这位家长说,这样做的后果可能很严重。因为一旦当孩子有什么问题,你不会第一时间发现,他也不会第一时间告诉你。所以,对于家长来说,你和孩子之间要留出一扇沟通的门,多进行有质量的沟通,平时没有那么多原则上的对错。
2、共同建立一些家庭计划
我经常采用的办法是和女儿一起旅行。在这个过程中,跟他一起规划行程攻略、做预算,一起拍美照,让他充分参与进来。在这个过程中,相信你们一定会找到共同话题。
此外,也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庭项目,比如过年的家庭聚会,可以和他一起商量。有时候她能对着一张席卡花半个多小时去装饰描画,这个时候,你也别去干涉她,因为她在做她的份内工作。
3、寻求亲子之间的平衡点
以前周末我爱带她去上海书城看书买书,一开始她的读书品味我不太能接受。如果我简单粗暴地强迫她读名著,可能会让她产生厌恶。如果放任她的话,又缺乏引导。于是,我跟她做了个约定:只要你愿意跟妈妈去书城买书,你选2本,我选1本,我们一起买回家,读完书后互相分享交流。这个计划实行之初,我看了很多网络穿越小说之类的书,这样才能和她有共同话题。慢慢地,她也开始读我推荐给她的书,她的读书兴趣也开始有所转变。
所以,产生矛盾的时候,要维系你们之间的纽带,慢慢总会有转机。直到现在,我们之间有些不同的计划和想法,也会互相妥协,找到平衡点。
4、孩子犯错是最好的沟通契机
孩子在校犯了错,家长坐在我办公室里,非常沮丧。但我告诉她,现在正是你们拉近感情的一个大好契机。当孩子知道自己犯错时,他心里是有些忐忑内疚的,这个时候的沟通其实是非常有效的。但恰恰在这时,很多家长的表现不是暴跳如雷就是沮丧哭泣。其实都是不可取的。你需要的是给孩子一些正面激励,为他设定目标,父母承诺帮助他,并且也让孩子自己承诺做出相应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