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4/20 22:45:57
来源: 第一教育 选稿:陈乐
董君武校长近年来特别关注学习科学和脑科学的研究进展,他以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与家长分享了一些学习策略,并做了题为《你理解学习吗——基于脑科学的学习策略》的报告。
以下为董君武在市西中学的一次高一学生家长会上的报告节选:
市西中学每一届学生有两次家长会我一定会参加,一次是新生报到,还有一次是高二升高三的家长会。今天这一场,是我自己另外申请来讲的。因为最近一两年时间,我对“学习”这个命题思考比较多,看的书也不少。
在“美国荣誉校长中国行”活动期间,一位美国嘉宾的报告中非常核心的一个内容就是脑科学与学习科学。下述的分享中,第一部分是脑科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是这些研究结论对我们教育和学习的启示。
1、人的智能与思维发展
在座的各位家长肯定有些人对教育也有研究,也了解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八个方面的智能:
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或几个方面表现为优势智能,也会有一个或几个会表现为劣势智能。
这告诉我们什么?先谈一下“扬长”与“补短”的问题。中国传统教育中更多关注“补短”。当然,从高考的角度来看,某门课程分数偏低,上升空间更大,可能花在这门课上的时间更有价值。在高考复习的特定时间段,我不否定这样的选择。但从人的未来发展来看,大家不难发现,那些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的人,往往是在自己优势智能领域得到发展。所以,我们在高中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智能所在,把这个优势智能转化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未来取得成功的概率会更大,为社会可以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在学好语数外基础上,其他学科的选择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优势、自己的兴趣、自己的发展方向。
脑科学研究表明,思维是有层次的,有相对高阶思维和低阶思维。比如,相对记忆、理解这些思维能力来说,分析、综合、评价这些思维的能力要求就更高一些。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思维层次中,会经历一个锯齿形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这告诉我们什么?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通常会努力让学生的思维水平达到最高阶,用成绩来描述,就是希望我们每个学生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第一次就要达到100%的掌握。这要有些学生在第一次学习就能百分之百掌握,这当然是很好的。但对大部分人来说,也许第一次学习达到85%就可以保证他后续能够进一步提升了,那就不一定要强求达到95%。
2、学习风格与学习方式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喜好的学习方式。同样的,学生也有各自喜欢的学习方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学习效率通常会更高。学习风格理论告诉我们,根据人类的感知途径,学习分为视觉学习、听觉学习、触觉学习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优势感知途径,所以我们会看到,有些人过目不忘,有些人对听到过的内容特别敏感,还有比较少的人一定要动手,通过表演、舞蹈等方式才能把知识内化。从中国的传统教育来说,触觉优势的学生基本不太可能考进理想的中学,因为这些孩子一定要动起来才能学会。大家可以想象,在中国,如果一个孩子上课时要跑来跑去一定会被老师批评。
视觉类型又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图形视觉学习,也就是对图形、表格、图示等元素更敏感;另一类叫文字视觉学习,就是对文字理解能力更强。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去领会和发现自己的优势学习途径。如果是视觉学习类型的,要多看;如果是听觉学习类型的,就要边学边听;如果是触觉学习类型,可以通过记笔记、做实验等方式辅助学习。如果不确定自己的优势学习类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方式来强化对知识的感知。
3、生命节律与优势学习时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这个生命周期和地球公转自转有关,与地球、月球相对位置有关。一天当中,日出、日落会影响一个人的学习情绪;一个月当中,月圆、月缺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情感。在不同的情绪情感之下,学习的状态都会有差异。
这告诉我们什么?这告诉我们要理性看待超前学习。比如,我们高一学了有关的知识点之后,是否就可以做高三的综合题?我个人认为偶尔有一、二题让学生体验一下,未尝不可,但大量这样的练习价值不高。
我们知道从16岁到18岁是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即使不接受高中教育,认知和思维能力在这段时间也会得到发展,更何况我们高中三年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他的思维发展、能力提高应该比不受教育发展得更快、更好。所以,什么时间学什么内容,什么内容达到什么样的学习要求和标准,是我们值得正确对待的,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其次,一天24小时中不同时间段对不同内容的学习效率也不同,而且因人而异。我们要善于感受自己什么样的学科在什么时间解题思路更清晰,学习效率更高,要有意识的发现自己的优势学习时间。
再者,脑科学研究还证明,人类在睡眠时会对自己清醒状态下获得的知识进行无意识地筛选、整理、信息建构。通俗地说:睡眠不足会造成学习不好。因此,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基础。
4、知识的分类基础上的思考
作为一种知识,它一定有传递的途径。这些知识又和能力与素养相关,所以作为学校教育要非常重视默会知识的传递。默会知识的传递至少有两大途径:一个是文化浸润,另一个是实践体验。所以,作为一所有品质的学校,一定要非常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一定要重视实践体验项目的建构。
市西中学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很多积极的工作。例如:在环境文化方面,我们学校处在上海中心城区,在国际静安的背景下,有个比较优雅的校园环境。在人文积淀方面,我们学校高一新生收到通知时就要去寻访市西的校友,留在校友脑海中的故事也是最具活力的学校文化。
5、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
什么是学习?从学习科学角度来说有很多不同的界定,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观点是,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种信息的自我建构过程,或者说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获得的知识在大脑中经过神经元建立固定的联络,成为我们大脑的构成部分。
作为家长也好,作为老师也好,我们不能仅仅关注正式学习,还要关注非正式学习,关注学生和家长、老师、同学、社会上的人有意无意、有目的无目的的讨论、交流、沟通。这是一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形态。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学校在图书馆建设、创新实验室建设之外,还改造了教学楼每个层面的大厅,放了桌椅,放了沙发,放了电脑,让学生可以喝杯咖啡、聊聊天,为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提供可能。
6、体育和艺术对学习的影响
通常意义上的学习更多是学科的学习,其实体育与人的素养直接相关。体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有个健康的体魄,有一种自觉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事实上,现代人所需要的文明素养,基本上都可以在体育中寻找到锻炼培养的途径。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拼搏的精神、挑战极限和面对失败的勇气,竞争意识、团队合作、规则意识等等,所有这些,在体育中都能得到非常好的呈现。艺术也一样。感受美、欣赏美、鉴赏美,甚至创造美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一个人拥有幸福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述为董校长的个人体会,希望借此让学校和家长一起用正确的理念开展对孩子的培育,让学生高中三年学得更好,未来有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