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4/24 16:19:09
来源:新民教育 选稿:陈乐
一小学生抱怨父亲玩手机的作文曾在朋友圈热传,在手机横行的当今时代,这样的现象已不是作为个例的存在,不少的老师和家长们看过后都有感而发,直呼惭愧。
有调查数据显示,近七成父母在陪孩子时玩手机,手机等移动设备成为影响亲子互动乃至引发亲子冲突的重要因素。家长沉迷手机中,对幼小的孩子无疑造成了无形的伤害。
这篇作文
让多少家长汗颜
在这里分享这篇小学生埋怨父亲只玩手机、冷落自己的文章,与各位家长共勉。
爸爸,我想对您说
爸爸,我一直想对您说:“和我玩一会。”
每当星期六和星期天的时候,你就只会玩手机,玩完手机就看电视。都不能陪我玩一会,每当我看见别人的爸爸带他们去玩的时候,我是多么的xian慕,我就只会看见你玩手机,玩手机,玩手机,你就只会玩手机。你就不想想你的儿子吗,你的儿子都快烦死了。
记得有一次,别人的爸爸都带着他们的孩子去玩,你就叫我看书,写字,我都快成书呆子了,我真的非常生气,你已经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机的爸爸了。
爸爸,我这时候想说:“爸爸,放下手机,立正稍息”。
这大概就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
身为小学生的孩子在语言表述上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那么多慷慨陈词,但孩子的反馈和感受总是最直观的。简单纯粹的文字表达的都是对父母关注的呼唤以及对父母最真挚的热爱。
我相信看完这篇作文后,会让不少家长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和反思。
你在玩手机时
孩子在失去什么
拉德斯基曾做过一项此类研究,其结果显示:当父母花更多时间关注手机时,多数孩子会变得焦躁不安,并试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引起父母注意,有极少数的孩子会选择自娱自乐的方式自我疏导。
而孩子在自娱自乐时,他们中相当比例的人也会分心关注父母的举动,以及想知道父母使用手机的原因,也就是说孩子的注意力会时刻放在父母身上或者父母关注的事情上。
而无数科学实验也证明,小孩,尤其是新生儿会借助眼神交流与外界建立联系,进而了解世界,语言能力也是通过类似模式形成的。父母缺少与孩子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及互动会直接影响亲子关系,甚至导致孩子生理及心理的发育问题。
从理性角度而言:在家庭关系中,陪同不等于陪伴,过度使用手机会大量占据亲子互动时间,引发亲子关系冲突。同时,父母陷入手机难以自拔时也容易在孩子身上产生模仿效应,导致孩子小小年纪就沉溺于手机之中,被网络游戏等所吸引,也难免因失于管控而产生交友不良等诸多叛逆的问题。
从感性角度而言:时间在慢慢流逝,当你发现他们渐渐有了自己的空间,不再咿咿呀呀地“纠缠你”,不再会“无理取闹”地让你陪他,不会再像小宝宝一样扎到你怀里撒娇,不会再像儿时一样央求你讲个故事陪他入睡……你会突然醒悟,原来和孩子最亲昵的时光,一旦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而这种遗失,无论对于父母或是孩子而言都是一生中难以弥补的痛。
六条建议让你
重新拥抱孩子
1.晴朗的周末可以去爬山和游泳,锻炼磨砺孩子的肢体和心志,观察体会自然的变幻和丰富。这种具体到日常的方式,会让父母的爱化为平日的暖阳,时刻照耀着孩子。
2.当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及时响应,耐心聆听和陪伴。当孩子得到父母的关注之后,安全感会爆满,一定会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由探索的。
3.高质量陪伴不是你想陪的时候陪,而是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能够立刻放下手中的东西专注地陪伴他们。如果你在工作,那么另一半一定要能够随时提供这种专注陪伴,让孩子感受到你们是重视他的。
4.也许你经常遇到好心贴冷屁股的情况,孩子不要跟你玩,不要你所谓的“高质量陪伴”,其实这个时候孩子可能想自己玩,自己去探索而不是你强加的陪伴。那么你不妨试一下给你的孩子最大的自由和最好的关注。
5.父母因为正当理由在家使用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是可以接受的,控制在恰当范围内就好。因为除了拥有健康的亲子关系,作为父母的我们同样需要在工作、社交以及个人需求上面找到平衡和自我满足的感觉。
如果你正在处理一些重要事情,一定要跟孩子说你为什么要用手机而暂时不能陪他们,因为孩子看到你一直盯着手机和电脑,他们真的不知道你在做什么,即便他们还不能完全明白,你仍然要跟他们说你用手机的原因,这是一种尊重的习惯。
6.设定没有手机的时间,特别是一起吃饭的时候,还有睡前陪伴的时候。让你和孩子每天都有专属的时间相处,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除了没有手机的特定时间,其他时间都在尽量不去打扰你们,你在逐渐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
百年前我们躺着吸鸦片,百年后我们躺着玩手机!过度玩手机既伤害我们的颈椎又伤害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其实那么多的社交并不需要你,真正需要你的是孩子,不要让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