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5/2 14:02:43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选稿:陈乐
2017年4月23日下午16:00时,我校在尚真楼201礼堂召开了华东师大一附中“个性化学程”研究丛书之《经典导读》启动大会。大会由陈明青老师主持,由语文老师郭备、历史老师向胜翔及政治老师王元秋向全体高一学生宣讲相关事宜。陆磐良校长做了精彩点评。
首先,郭备老师针对“儒家思想与修身”版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指出,《导读》将以其兼具的趣味性和质疑性帮助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从而充实心灵,升华人格。接着,郭老师从“读”和“写”的角度出发,强调了读原典、读长文的重要性,提倡同学们写作时注意“角度小,挖掘深,评价实”。最后,郭老师将罗素的名言---“美好的人生由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赠给在场的同学们以共勉。
随后,对于《导读》中的“历史与家园”版块,向胜翔老师给出了深入的解释与指导。在他看来,“理解文化”是历史学习的最大意义即,将历史作为人生的参考与引导。他还向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发展方向:一、具备长时段的时间感知能力;二、对中外历史中定之处的理解,从而达到所谓神入的境界。
王元秋老师则以“生活中的哲思”为出发点,带领同学们“走进智慧之学”,王老师从“哲学”一词的英文“philosophy”切入,“philo”意为“爱”,“sophy”则是拉丁文中的“智慧”。原来,“哲学”的真谛即“爱智慧”,而哲学家们便是一群热爱智慧,追求真理的人。苏格拉底曾说,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哲学并非高不可攀,他是陆九渊拷问“天地悠悠,何所穷际”时的天真与好奇;哲学并非遥不可及,他是冯友兰反思人类精神的内省与思辨,也是投入每个人心底的那束光。
最后,陆磐良校长总结了三位老师的发言,并对同学们提出了新的期望与要求。文学、历史和哲学不仅是人类精神事业的至高点,亦是我校前身光华附中、大夏附中孜孜以学的优秀传统,更是代代附中人的不变的情怀与使命。
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面抱朴,一面向新,一边传承,一边创新。在传统文化式微,碎片化阅读横行的今天,我们重拾经典就是唤醒沉睡的人文精神。纵然竹简绢帛上的文字已经远去,但先儒们闪光的价值观“仁义礼智信”不会褪色,“自强不息,格致诚正”的精神仍是每一个附中学子骨子里的荣光与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