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80后”这一代年轻父母 怎么了?

时间:2017/5/4 16:19:37

来源:新民教育        选稿:陈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学界普遍采纳一个观点:将每十年分成一个阶段加以研究。完全以出生年代界分人的文化群,未必是很科学的分类标准。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样界分人的文化群,也是能够被认可的。

比如在我国,“80后”这个概念一经提出,便迅速被社会各界接纳。因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社会转型,社会急剧变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80后”是个特殊的年代。

人是环境的产物。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会影响人的发展。“80后”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出生的,又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身处社会生活急剧变革的大环境中,经历了儿童、少年、青年阶段,从幼稚走向成熟;是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在全家呵护中长大成人。他们身上必不可免地带有深刻的时代和生存环境的烙印,这会影响甚至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WDCM上传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80后”出生的“独一代”陆续结婚、生子进入家长行列,他们的子女也陆续进入幼儿园、小学,有的迈入中学的大门。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家长的素质、思想状况、心理状态直接决定孩子家庭教育的实施和效果。

而“独一代”夫妇的孩子又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和子女都是独生子女”,可以称之为“两独”家庭,这是开天辟地以来在我国第一次出现的独特的人文景观。

“独一代”素质如何?如何加强自身修养?他们如何培养“独二代”?效果如何?“独二代”的发展趋势如何?这不仅对中国未来的家庭教育具有示范的意义,而且也关系到两代人的成长状况和素质高低,事关重大。

因此,“80后”父母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我们并不想全面评价这一代年轻父母。因为很难做总体评价。但很有必要在他们做父母这个“角色”上探讨一下与以往的父母有些什么不同之处,有些什么新的特点,以便更好与他们沟通、交流、合作,共同培养教育好“独二代”。

从总体上来说,“80后父母”发展的主流是好的。他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盛世,一出生就遇上了“天上掉下的馅饼”,最早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生存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优越。总的来说,这代年轻父母身心发展是健康的,他们孩子的遗传素质会超过以往,这是“80后”父母先天的优势。但他们没有吃过苦,甚至没有看到过前辈为创造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付出辛劳和经受磨难的背影,这是先天的不足。

 

WDCM上传图片

“80后”一般是家里“绝无仅有”的一个,特别是在城镇。不仅物质生活条件是“得天独厚”,而且得到高度关注,享受到了全家人给予的最充分的关爱,幸福体验指数为历来最高。但他们的家庭是“成年人的世界”,他们是孤零零的,从小没有同龄的玩伴,很容易成为全家人关注的中心。“存在决定意识。”因此,很容易滋生“惟我独尊”的“自我中心”意识,心目中只有自己,而没有别人。而小时候形成的性格,犹如天生的一般,很难改变。

过去,家里孩子多,生活清贫,家长的主要精力是在忙于全家人的生计,子女的培养教育是“粗放型”的“浅耕粗作”;“80后”父母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的培养教育则是“集约型”的“精耕细作”,教育质量高,受教育年限多,文化程度普遍比较高。这是他们做孩子首任教师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是在被全家人关注、呵护中长大,缺乏生活实践锻炼,独立生活、吃苦耐劳的意识和能力相对欠缺,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大。

“80后”父母是与社会转型同步成长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都亲眼目睹、亲身感受,思想解放,追求自由,富有个性,敢想、敢说、敢做、敢为;没有传统思想包袱,清规戒律少,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积极进取,崇尚创新;价值取向多元化,行为方式开放化。作为孩子生活的引路人,他们视野、思路开阔,能为子女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但由于缺乏生活的磨练和磨难,有的懒惰、无能,缺乏家庭责任感;有的个性过于张扬,放荡不羁,不接受任何的约束。

“80后”父母是第一次养育孩子做父母,没有带孩子的经验。绝大多数不再生育第二胎,做父母也将是“一次性”的,没有积累、总结经验,“从头再来”的机会。初次为人父母,缺乏心理、思想准备,势必会有困惑与无奈,手足无措甚至焦头烂额。比如近来反映出的“孩奴”的思想苗头,虽然不是这代父母思想情绪的主流,但确令人堪忧。

“80后”父母长大后一进入社会,就面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生存环境,亲身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激烈与残酷,感受到生存难度增大。因此,关心、担心孩子的未来,教育意识大大增强,很想下功夫培养孩子。但却苦于自身生活压力大,精力不支,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从心。

“80后”父母面对知识经济社会,对孩子期望值很高,希望孩子“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成为“庸中佼佼者”。但“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材无方”,面对孩子的培养教育问题往往不知所措。

“80后”父母一般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触孩子的培养教育问题,缺乏做父母的知识储备,也没有实践经验。面对眼花缭乱的教育商业信息,分辨、筛选、取舍能力太差,往往经不住文化商人的“忽悠”,听风就是雨,盲目跟风、从众、随大流。

“80后”父母出生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年代,善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但由于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少,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几乎没有留下痕迹,往往轻视、甚至蔑视一切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因此,在养育观念上往往与父母有矛盾,甚至格格不入,为此而发生冲突的不在少数。

“80后”父母舍得在孩子身上投资。然而,由于消费观念很不成熟,误认为教育收益与花钱多少成正比,花钱越多收益越大。再加上虚荣、攀比心理的驱使,什么都追求“高规格、高档次、高消费”。难怪招商广告上公开说“孩子的钱最好赚”,“一个孩子赚一万”。

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冲垮了传统道德观念的堤坝,但新道德观念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80后”父母在孩子道德启蒙教育中有许多的迷惘和困惑。比如:诚实守信、谦让忍让、豁达包容、善良同情、孝敬老人还是不是美德?合作、互助、勇敢、冒险、吃苦耐劳、集体主义还要不要提倡?面对此类问题,不知道如何选择。

 

WDCM上传图片

 

“80后”夫妇对离婚看得很淡,“闪婚闪离”的现象日益增多。追求婚姻质量,不凑合,这没错。结束不幸的婚姻,对夫妻双方来说是一件幸事;但对孩子来说,就不能说是一件幸事。许多年轻夫妇的爱情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就“先斩后奏”,急急忙忙、糊里糊涂地做了父母。面对嗷嗷待哺幼小的孩子,夫妻双方都很纠结:爱情走到了尽头,实在没法凑合;分道扬镳,又可怜、心疼无助的孩子,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纠结难理。

“80后”父母出生在经济体制急剧变革、文化环境深刻变化、新老交替的年月,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会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应当客观、全面地认识他们。

“80 后”父母也要增强自我意识,清醒、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扬长避短,尽职尽责,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合格的父母,以促使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