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常生龙:太忙了不读书?没想过

时间:2017/5/22 19:03:35

来源:解放日报        选稿:陈乐

WDCM上传图片

虹口区教育局长常生龙40岁被评为物理特级教师,常生龙想:如何为自己再设下一座高峰?

他选择了读书。每周精读一本书,写出3000字以上的书评。10年后,常生龙的新浪博客上,有了关于500多本书的200多万文字,有了众多的“肠(常)粉”,他被《中国教育报》评选为“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30年教龄、8年虹口区教育局长的资历,常生龙却常被同事们批评不遵守小学生行为守则——在晃动的车厢内看书。常生龙有苦衷:分管一区教育工作,哪有比较整块的时间阅读?“只能在包里放上一本书,在路上、在会议间隙抓紧看。”不读是不可能的。“那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太忙了不读?这个连想都没想过。”

晚上是常生龙一天中最愉悦的时光:饭后散步1小时,边走边思考事情;然后回家伏案写作;睡前再看会儿书,这就到半夜12点了。第二天6点准时起床。日子就这么清淡地过,少一些应酬,多一些独处。“散步和读书,是我最喜欢的两件事。”

常生龙读书,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一段时间里,他会选择一个阅读主题,围绕主题,确定一批书,要求自己每周读完一本。因为是见缝插针式的阅读,他会边读边在书上做记号、写体会,以免阅读思路接不上;待读完全书,再回头翻看笔记,有些篇章、段落反复咀嚼;最后才落笔写书评。10年间,他读了500多本书,形成了200多万书评文字。

其实,早在读小学的时候,读书就已经成了常生龙最大的娱乐。“放学早,作业也少,有大把自由支配的时间。”看遍了村里能找到的小人书,不过瘾,他又找来大人的书读,《林海雪原》《烈火金钢》《西行漫记》……找到什么读什么。遇到不认识的字,做教师的姐姐在旁辅导。“书里的战斗情节非常吸引我,读后就组织小伙伴分角色演练。”

真正有目标、有计划地阅读始于10余年前,即2005年获评物理特级教师后。“我想通过阅读来补自己的短板,因为我上高中第一年便文理分科了,我选择了理科,这样文史哲方面就接触少了。”

为什么要阅读?曾是教师的常生龙作出过这样的回答:“教育和科研不同,科学发现讲求原创性,而教育,从古希腊的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到我们的孔子,数千年里人们一直在探索、试验有效的教育方法,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要在历史中用心寻找。”

如今,身为教育局长的常生龙又作出了这样的回答,他在《局长为什么要读书》一文中写道:“有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大学或者专业,但没有培养教育局长的专门机构。教育局长必须要成为一名学习者,去了解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去把握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去找寻区域教育改革的最佳路径,去设计教育实践的核心项目。学习的途径有很多种,最基本、最方便自己把控的路径显然就是读书。”

而阅读又回报了常生龙什么?常生龙思索后说:“是阅读,让‘名词’变成了‘动词’。”名词便是“素质教育”、“翻转课堂”、“探究型课程”等教育热词,“如果不通过阅读去深究这些‘名词’的来历,去理解这些‘名词’背后蕴含的教育理论、核心价值,那这些‘名词’始终都只存在于文件中、口头上,你还是不晓得如何行动,才能在实践中落实这些‘名词’。”

目标是自己定的,改进也就自发而迅速了。教师之间,从各行其是,变得喜欢聚在一起交流心得。改变一所学校需要多久?常生龙得意地回答:“两年。”但前提是,阅读。常生龙并不规定区教育局、所属的学校一定要开展读书活动,“我不建议用行政命令去强迫人们读书。”但并非不作为,10年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引导。先是区里的教师,后是全市的教师,如今是全国范围内的教师,时常会按照常生龙发在博客上的书单买书、看书,看完还有不少人写读后感进行交流。“慢慢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待人温和的常生龙,骨子里是个认死理的人,“我就认定——一个不读书的教师是不会成长的;一个不读书的教师,是教不出爱读书的学生的。”常生龙还把他认定的“死理”写成了一本书——《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那种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感觉更强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