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6/14 9:41:45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选稿:陈乐
提到高考,有“超级中学”之称的衡水中学都会站上风口浪尖。完全的军事化封闭式管理、占据全省过半的清华北大名额、如“神话”般超高的升学率,为它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高考前夕,针对衡水中学的备考状态,我们实地探访。
高考期间及过后,这所“超级中学”又是怎样的情形,我们以图片故事的方式呈现,还原一个真实的衡水中学。
高考结束前10分钟,包括交警、警察、保安等逾 50 人在校门口负责秩序。交警刘昆已经是第 9 年参与,唯一请假的是去年,他的孩子在衡水中学就读并参加高考。那一年,他请假出去旅行,“我放心衡中的教育,感觉非常轻松,就出去玩了”。2016年,他的儿子被复旦大学录取。
家长们早早地带上行李箱,准备高考后带孩子回家。来自武邑的林威夫妇下午两点就到了学校门口,“我们今晚准备在家办个庆功宴,虽然成绩没出来,但我相信孩子。孩子在衡中待三年,挺不容易的,我们一大家人都为她庆祝。”
校门口前两百米的街道两侧,坐满了来接孩子的家长。高大的梧桐树下,等待的人们来自枣强、邯郸、石家庄、秦皇岛,甚至外省……此外,高考志愿咨询的“宣传队”早早上线,超过 5 家咨询机构瞄准了等待中的家长们。学生们答卷的同时,家长们已经开始为报志愿提前准备了。
住在附近的马保强夫妇,每年高考都会来校门口“捡瓶子”。“好多家长高考这两天,全都在门口守着。天儿这么热,我们半天下来能捡几百个瓶子。就这两天,光卖瓶子,就能有小几百块钱呢。”
距离高考结束还有半小时,82岁的林宝华和儿子、儿媳从邯郸赶来,等着接最小的孙女。衡水第一中学(衡水中学南校区)的周边还比较荒凉,儿子在公路边铺了个防潮垫,老人在上边坐着等待。
马艳从秦皇岛开车而来,等着接儿子下考场。她的孩子希望考华南师范大学的心理系,但最后的三次模拟考试很不稳定。孩子在考场做题,马艳在车子的后备箱里,看着填报志愿的策略。她只盼着尽全力,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地方。
躺在汽车后座的这束花,来自遥远的张家口。经历了几小时的颠簸,已然有些枯萎。这是赵青夫妇送给女儿的礼物,“不管考得怎么样,能坚持到现在就是胜利。”他们的女儿希望考到北京大学,在年纪的排名是前100,班主任给赵青夫妇这样形容孩子的目标,“不要担心,伸一伸手就能够到。”
这些家长包车,从唐山一路赶过来。他们显然没有被高考紧张的气氛影响到,在车子的行李置放间打起了扑克升级,“担心也没用,我把孩子送到衡中,使命就完成了”,在这所学校高升学率的保障下,他们这样调侃。
高考结束,家长们进入校园,帮孩子搬行李。红色的小车来回穿梭,从寝室到校门口不足 300 米的路程,每趟 10 元。在大包小包的行李面前,小红车的生意异常红火。
而孙曦曦在教室外没有离去。按照惯例,家长的照片会被贴在教室外,时刻激励着孩子们。她找了把剪刀,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父母的照片剪下来,“我要留个纪念,一会儿再到楼下问问其他同学有没有需要的”,她的背上印着“超越梦想”的大字,略显不舍地回答。
张辛是南校区最后一位离开宿舍楼的考生。晚上10点整,他才打包好行李。他是复读生,在这里念“高四”。一边拎着箱子,他一边喃喃,“今年的数学和理综不讲套路,题型好新颖,真担心考不好啊”。今年他的压力格外大,去年高考发挥失利,做小本生意的父母交了10000块送他来衡中,置身150人的复习班,“我总感觉特别有压力,大家都好努力,在考场上不由自主想到去年的情况。这一年,我走过来了,这里确实和别的学校不一样,我已经觉得自己赢了”,他长舒一口气。
高考落幕,这里的每一个人收获着自己对答题结果的满意或不满意。但问及学校,他们都表达着同一种感激。
一个月后,他们中超过90%的考生将会接到各个大学的通知书。这所学校顶着巨大的争议,不出意外的话,将完成它新一年的神话。(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