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6/14 16:42:10
来源:东方网教育中心 作者:王白云 选稿:陈乐
我没有继续看星期几。如果不是为了写日记,今天4号或8号都与我没有什么关系,星期几就更加与我没有干涉。时光如水,但是乡村的时光不是河流,是一汪无边无际的湖泊。待在乡村,只知道晨昏交替,产生不出时光流逝的印象。早上站在妈妈的楼上往下看,蓬大的板栗树叶子连果都是实实在在地绿,看不出一点秋之将至果之将熟的意味。真替妈妈的那群野生家养的松鼠着急。竹子,当然绿得葱茏。树梢间偶尔蹦跶出一两只鹁鸽,让你怀疑一切都还在春的酝酿中。只有那棵梧桐树,叶子开始绿中带黄。是的,梧桐一叶而知秋。梧桐是这些葱茏大树中的异类,也似乎是季节的使者。
季节总是需要使者的。一句招呼都不打就突然闯进来,别说春季冬季不会这样唐突,夏季秋季也不会这样失礼。乡下嘛,讲的就是公俗良序。
站在晨光中,我把家门口的台阶打扫得干干净净。正在兀自欣赏,一片半黄半绿的叶子翻卷着落下,在台阶上轻轻摇晃之后静止。我拄着扫帚看它,没有捡起也没有清除,心里却又一丝丝温暖的苍凉。我知道,昨天夜里,很多事情按部就班地发生了,在所有我们毫无觉察的日子里,该发生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发生。
早上,三点多钟,乡村奏鸣曲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上演。演出是从地面上开始的,开唱的是一群小鸡,他们一边奔跑一边鸣啾,声音杂乱不成气象。一只鸭子大摇大摆地在门前大路上前行,大着嗓门,嘎——嘠——嘠,节奏明朗,声音嘹亮,严然仪仗队队长。叽叽喳喳的,那是斑鸠;带有舌根颤音和咏叹长调意味气场十足的,是鹁鸽。
鹁鸽就是野鸽子,这是我去年才知道的事情。狗狗们不时插上几声,表明他们只是懒得比试高低,懒得比试而已。昨天下午去摘莲蓬。
先生年纪上涨,活力下降。二十年前他来这里,常常带我们去河堰池塘,他水性好,负责坐着四处冒水的小划子到池塘中间,去采摘一般人望尘不及的大而美的莲蓬。我呢,靠近河边,搞些没什么腔调的小名堂,掰几根水蜡烛,采几只家养变野生的菱角。菱角真正成熟要到中秋,暑假的果实聊解贪得之心而已。
有时候会带回几只鸟蛋,也捉得过一两只水鸟。那时候捡鸟蛋捉小鸟只为喜欢,没有残忍心,所以即使往往给鸟儿最后的下场是残忍的,回忆倒是怅惘中有些清理不掉的快乐。
现在先生只在太阳下山的时候被我们纠缠不过才答应带我们出门。他戴上草帽和带叉的竹竿,眼睛和较为白皙的皮肤中和了他的扮相,平常一个胡子拉碴的汉子,倒像知识分子潜伏在农民中的异类。
但是到了河边他倒是兼具知识分子的诀窍和农民的经验,单凭一个竹竿,在显然被无数人虎视眈眈伺机攫取过的荷塘里,攫取了五六只莲蓬。
清新,香甜,舌尖上的风情在所有的风情之中是最孔武有力的。城里人在乡下,口腹之福往往替代为舌尖上的风情。为了口舌,常常虐待了肠胃,吃得撑成河豚,抱着肚子嚷着“胀死了”,还兀自砸吧着嘴巴,意犹未尽。
南瓜是乡下最不费事的玩意儿。二三月里,在某个派不上用途的田头地角,或是在某座小山的山脚处,刨出一个平方大小的地儿,在中间挖一个小坑,填进一点河泥或粪肥,盖上土,养些日子,栽进一根小瓜秧,就等它自己长,一根主藤上会长出很多长长短短的子藤,要是你嫌他的藤长得太长,掐下尖子,用开水一焯,切碎热炒,清香爽口,回味无穷。
夏秋之交,你只需扛着箩筐把大南瓜收复回家就是。
从小缺少教化,在瓜秧下过惯了悠闲日子的南瓜在被主人收编的过程中自然会来点小别扭。看起来个头不大的南瓜,很大的竹筐也装不下几只。它让你横放、竖放,怎么都放不满,却怎么也放不下。而且,你明明放得很稳的筐子,你一转身它就翻倒。圆溜溜的南瓜稀里哗啦滚得满地都是,有的干脆滚到坎子下面的水稻田里。等你不得不脱下鞋袜到泥巴中去擒它,它总有办法从你的双臂间开溜,不到你气急败坏,它轻易不肯就范。
说是圆溜溜,等你给它削皮的时候,你才发现,你希望它是方形的时候,它是圆形,等你期待它就是圆形的时候,它根本没型。它肚子很大,似乎打算长成石榴的近亲,但是突然在一头长出一个圆柱来;皮肤上还全是沟壑。你把它架在方框上削皮,它立马让脖子碍事;你把它放在圆桶上削皮,它干脆彭通一声直掉下去,你不把桶子倒立折腾半天,它就再不出来。在乡下,很少有人不喜欢吃南瓜,但是很多人家的南瓜能够在农人的屋角而不是在农人的肠胃里寿终正寝,原因是没有几个人愿意在削皮的当间与这个看起来弱智却难以对付的家伙斗智斗勇。
乡下人吃南瓜,一般不会放油盐。乡下人白煮它。在煮南瓜之前,伸出舌头在南瓜冒汁的身上舔一舔,或是用刀试着劈下一块,就知道它是否是一只值得一吃的好瓜,甜的,含粉量大的,人们会把它切块,煮熟,揣成瓜泥,再放点糯米进去,然后左邻右舍一家一碗。乡下人吃东西并不都这样要把东西煮熟了还揣得稀烂,更不轻易放入较为稀罕的糯米,更不会没事挨家挨户分送。想必是南瓜生前实在撒野得过分了,非这样仪式化地分享,才表明自己彻彻底底地做了一回教化者或征服者。
不了解南瓜的性格,不带着胜利者的心境,吃南瓜是吃不着本质的。
更多王白云老师精彩文章,扫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