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21 23:07:18
来源:东方网教育中心 作者:夏荔 楼丽莎 选稿:陈乐
作为上海最老牌的双语私校之一,无论硬件、教学、活动,协和都是一个比较稳妥的选择。协和自称是一所“有机”的学校,除了指自然环境,还指世界上没有单独存在的事物,很多实际问题都需要跨学科来解决。
协和的小学部,有国内本地课程,有IB\PYP\IGCSE\AP\BC等等欧美通行课程,同时还有协和自主研发的融合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背后是擅长整班教学和竞争性教学的中方老师,擅长小组合作学习的外方老师,进行有效结合。值得一提的是,协和还有很多“跨界”,有不少并不是来自师范领域的老师,带着各种经验和思维,为教学体系补充了很多元素。
此外,中西方在选修课的设置上也截然不同。中方认为小学课程压力小,选修课要多!但外教认为低幼年级的孩子差异很小,应施行通识教育,等孩子大了,兴趣爱好明确了、选择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也提高了,再进行选修分层,因此高中的选修课占到了一半。
因此我们看到协和的课程是这样设置的:让学生有体验多种课程的机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在初高中后,才开始有横向分类、纵向分层的必修和选修相配合。例如艺术必修课中既有学习舞台表演等台前展示的机会,也有学习服装设计、道具制作这类的幕后内容,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来选修细分科目。另一些课程则采用纵向分层,例如高中数学,修到基础学分后,可以根据发展需要决定是否继续学习微积分等大学课程。
中西方在教育领域中难免会产生矛盾与冲突。如家委会轮值时对作业制度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一般亚洲家长轮值时会嫌作业太少,而欧美家长则认为作业太多,这是文化理念差异造成的。就此,学校把作业分为必修和选修。不同家庭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在选修作业上有自由选择的空间。
协和的校长强调国际教育并不等同于西方教育。孩子如果在国内教育学不好、语言不过关、没有兴趣爱好、生活自理能力不强,那么送出国要好也难;而成绩好的孩子无论在哪个教育体系下表现的差距都不大。对于语言或者灵活性学习能力弱,需要指导,或者偏好竞争的孩子而言,中国传统教育模式则更有优势;对于大部分中等生,越丰富多元的体验型课程,越容易激发学习的信心与兴趣。一旦学习主动性的内驱力被激发,孩子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后续潜力。
协和的中西融合是顺势而为,办有开放态度的学校,让孩子成年后可以在世界范围有更多优质高等教育的选择,才是中国教育的方向。
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