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2/9 17:07:09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作者:陈乐 楼丽莎 选稿:夏荔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带来巨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培养的重要内涵,也是儒家思想在教育观念上的综合体现和培养目标,作为一个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与理想的伟大民族,要真正自立于世界,亦必须培养具有中华文化风貌、符合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当代君子”。
从事教育工作五十年来,黄玉峰校长一直在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们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渐渐有了感悟。2008年,黄校长在复旦大学以《“人”是怎么不见的?》为主题做了讲座,提出有五条“绳索”捆绑了我们的孩子:功利主义、专制主义、科学主义、训练主义、技术主义。我发现,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人”的发展,不能成为“大写的人”。论语中把“仁”作为核心价值,孔子本来可以以“爱”“善”“智”为核心价值,但是最后选了“仁”作为核心价值,《论语》从各个角度来阐释这个字,内容很丰富。
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培养怎样的人?《论语》对培养目标,从外表到内涵都有描述,是非常完备的。所以我想,要集中阐述今天我们如何培养人,“君子”这个概念还是比较好。《论语》对君子有充分的解读,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也就是说,对于君子来说,友谊是建立在德、仁之上,而对于小人来说,以利相交,利尽则散。又比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不愠”。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快乐,而不是一天到晚愁眉苦脸或者埋怨别人,君子要懂得感恩。君子应当如何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人和自己的关系等,包括论语在内的传统经典中,对这些均有深入而完备的探讨。
什么是君子?这个时代为什么要培养君子?当代教育如何培养君子?围绕三方面的议题,邀请各界专家、学者进行演讲、座谈与教学展示,探讨“君子养成”在“当代教育”视野下传承的可能性,用世界的眼光来看待中国教育中“君子养成”的问题,因应多元文化之发展与中华文化之延续的形势,吸引海内外各界对于当代教育之持续关注。是我此次联合沪上教育界、文化界人士,推动举办首届“当代教育与君子养成”国际研讨会的主要目的。
在孔子看来,教育应该是非功利的。孔子反对人的工具化、教育的工具化。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先进的。反而是我们在过去某些历史阶段设定的培养目标与之背道而驰。我们要培养的“君子”首先要讲自我修养,希望学生能不断反省、改进、完善自我,而不是强调要考多少分,考上什么学校,将来要做什么官。其实,一个人的内在修炼好了之后,将来的发展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虽然每个人专业不一样,发展不一样,但成为内心世界丰富美好的“君子”可以是一样的。当然,孔子并不是反对发展事业,因为每个人最后都会进入某一个行业。但是他认为,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内在成长应该走“君子”这条路径。两千年来历史和文明的发展已经证明,孔子对于教育理念的革新具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性。
建设和谐社会,好的制度确实会激发出人内在好的一面,但制度不是万能的,换一个角度来看,帮助人从内心建立起规范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新的文明,实现新旧文化的“嫁接”,也许这才是正道。当然,囿于时代限制,孔子倡导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理念有一定偏差,但是大体上看,不影响从《论语》中吸收其理念的精髓。
国家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希望通过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后可以各安其位,在适合的领域达到生命价值的最大化。一个人如果能以“君子”的标准修炼自己,就能获得内心的安宁和幸福,当他帮助过很多人,看到他人因为自己的帮助而幸福,自己也会很快乐。碰到困难的时候,君子能够用好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因为他知道,有些挫折源于大时代,非人力所能改变。君子知天命。
如果一定要为“君子”找一个形象代言人,黄校长觉得苏东坡最合适。苏东坡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历经宦海沉浮,命途多舛,但无论境遇如何,他都热爱生活,享受自我。在工作之外,他生活情趣广泛,在音乐、美术、书法、茶道以及诸般杂学上都有很深的造诣,可以自得其乐。苏东坡一直葆有一颗赤子之心,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时候,自己也很快乐。同时,他也不惧对皇帝直谏,为了理想和原则去“争”。苏东坡的一生是洒脱坦荡的一生,也是不怕吃亏的一生。值得我们借鉴。
而谈起五浦汇对学生的培养,黄校长用心渗透在办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例如,秋季开学前,黄校长花了半个多月时间,用毛笔给被录取的160名学生,每人写了一封信。这些信笺无论是内容还是字体,每一封都有所不同。有的信上还配上梅竹兰菊松五君子。这一封封亲笔信宣示着,教育是有温度的。黄校长希望用这种方式,把学校特色一点点渗透进学生的心灵,一点点拉近学校和学生、家长的距离。
人生教育,君子养成,是黄玉峰校长的教育理想,也是教育理想主义者不断努力的目标。
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楼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