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5/23 18:22:51
来源: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夏荔
五月的校园,学校为我们每一位热爱科学的同学们搭建了“让我们闪闪发光”的舞台——科技节。所有热爱科学技术的同学们,带着你的创意、你的探索精神、你敢于挑战的勇气和异想天开的智慧,站上科技节的舞台吧!
科技节开幕式
开幕式上我们揭晓了期待已久的科技节会徽。本次科技节的会徽是面向同学们征稿,由原创设计而来。会徽设计者来自八年级10班的徐静岩同学。许军校长为本届科技节的会徽揭幕并宣布科技节开幕。
在今年第33届上海市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师生精心准备,认真应对,最终获得:创新成果类一等奖1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2项;创意类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6项。本次大赛仅有的三个“上海市科学技术学会主席奖”大奖中有一个就是我校获得的,还有三个课题送全国参赛,以及17项各类专项奖。本次获奖课题数量多、质量高,获一等奖数及获奖总数蝉联长宁区中小学的第一名及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初中组第一名。
六七八年:动画制作大赛
Flash动画制作大赛是科技节的保留节目之一,本次比赛采用现场比赛的规则,吸引了六-八年级各个班级的同学前来参与,需要同学们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搜集素材,使用Flash软件进行制作,由此更能考验同学们临场制作的能力。
一个小动画看起来虽然简单,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动画构思到画面排版,从每个画面的持续时间,到画面转换的动作设计等等各方面,都要求同学们反复斟酌,仔细调试,才可以做出一个完美的小动画,希望通过这次比赛,也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喜欢Flash制作,喜欢计算机科学。
记者团:七(1)班 徐炜翰
六七年级:环保挑战赛
花盆碎片属于干垃圾还是可回收垃圾?
过期药品可回收吗?
……
这些有关垃圾分类的问题,你都能答得对吗?5月15日、16日中午,六七年级同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比赛。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两人一组合作,将四十四张写有不同物品名称的纸条分成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四类。
“开始!”随着老师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同学们时而低声交谈,讨论着一张纸条的分类;时而摆得飞快,时而却拿着一张纸条犹豫良久,才摆到桌上……比赛结束后。老师和学生志愿者仔细统计了数据,多数班级都完成的不错,可见垃圾分类的知识已经深入人心。
垃圾分类,更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此次环保挑战赛活动,旨在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期待更多同学能够在平时做到垃圾分类,为护环境出一份力!
记者团:七(3)班 田真、黄嘉怡
七年级:宇宙小报评选
在科技楼的走廊里,陈列着一张张展板,上面贴着各种各样的东西。走近一看,才发现是七年级同学们的宇宙小报和模型在这里得以大显身手了。
早在上周的时候,七年级的同学们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七年级办公室里的墙边也渐渐的靠的都是同学们别出心裁的设计。有的时候还能看见一位同学一个人拿着一张快有一人高的展板从走廊走过。
一到中午,科技楼就围了很多的同学,大家一边观赏着同学们别出心裁的设计,一边认真的在手上的投票纸上记录着。虽然中午烈日炎炎,但是大家都兴致高涨、乐此不疲。
展板上有一番精心排版后手绘的或是打印出的小报,有同学们用软陶、橡皮泥、纸张模拟的太阳系模型等等,引来了同学们的一阵阵赞叹,大家对于宇宙的喜爱在这里已经一览无余了。也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让像我这样不会做火箭,也不擅长做动画的人也有一个为班级出力,同时又展示自己的机会。
记者团:七(1)班 黄果
六年级:小旋风动力赛车竞赛
一声声车子飞驰过地面的摩擦声打破了室内篮球场原有的宁静,那是科技节的旋风动力小赛车比赛。选手们在比赛前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们用原先十分不起眼的小材料改造出一辆辆大动力的小赛车,许多参赛选手都表示他们非常紧张,在参赛前一遍又一遍地检查自己的赛车,生怕出什么差错,但同时也都对自己充满了信心。随着一声“比赛开始”全场变得鸦雀无声,每个人都聚精会神地盯着参赛选手的车子划过地面,有的车子直线行驶着,稳稳当当;有的车子在到处打着旋儿,像个不听话的调皮小孩。再看那些“车主”们,他们一个个抿紧了嘴唇,皱着眉头,身体微微向前倾,偶尔被几颗豆大得汗珠划过了脸颊.....最后,比赛结束了,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我向现场的选手了解到小车的行驶方向对于快慢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无论怎样,输赢不重要,重在参与,最美好的是选手们用心筹备的过程,只要努力了,每一个人的小赛车都是最棒的,都是充满旋风与动力的。比赛圆满落幕,速度与激情的美好体验却留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中。
七年级:火箭滞空赛
在这个天气炎热,眼光耀眼的夏天,一年一度的科技节七年级火箭项目总是引来极大的关注。在科技界前的几天,选手就要去劳技教室制作火箭。放飞火箭的时间是在中午,天气炎热无比,阳光毒辣辣的,但依然阻止不了同学们的热情,在操场上,观看的人为成了一个大圈,还有些同学在天桥连廊上观看。选手们依次在发射装置上装上自己的火箭,火箭外壳是塑料的,而燃料使用的是火药,本次的技术标准是看火箭滞空的时间。
两个选手装好火箭,待裁判一声令下,其中一个选手按下引燃装置,火箭发出烟雾,“噌”的一声升上了天空,在蓝天白云间,“砰”的一声,支离破碎,一个简易的降落伞从天上缓缓落下,摔在操场的另一端。
后面的选手也依次放飞了火箭,有的直直升天,降落伞带着它完美落下,有的飞行偏歪,撞到了科技楼或者旁边小区的外墙,有的更加不幸,直接一道抛物线,掉在了操场另一边,随后在地上炸开。
这次的火箭比赛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比赛,更考验的是学会探究的精神。如果只是基于应付比赛,而忽略诸多细节。学会自己探究,自己思考实践,这就是科技界的真正含义。
记者团:七(1)班 胡浩轩
六年级:VR科普校园行
VR技术,又称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
学校邀请了专家为六年级的学生科普VR,讲述了VR技术的原理,在各种场景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让同学们亲自体验了一把黑科技。
六年级:笔筒制作展示
科技周,炮楼二楼会议室里突然出现了好多令人惊奇、造型怪异的笔筒。可不嘛,每个都很有创艺!每班只有十个人可以进行票选。同学们都很兴奋,激动地拿好选票准备选自己心仪的笔筒。哦?小猪佩奇笔筒?真是有创意呢!看来这个笔筒深受大家喜爱呢,很多同学都投了这个卡通小笔筒,不知道这个笔筒会不会得第一名呢?
在小猪佩奇笔筒旁,有一个用雪花片搭成的笔筒,笔筒由两部分组成,看起来左边那个框是放笔的,右边的那个是放一些小零件如橡皮之类的。桌子的另一边有一个充满少女心的笔筒,在笔筒上还用蓝色绳子摆了颗爱心,那些少女心的同学们有没有心动?
学校流动博物馆已挑选了部分优秀作品收藏,将在近期在校园内展览。
记者团:六(4)班 欧阳小小
八年级:植物笔记展示
对于花朵的介绍,有些同学把一朵朵花朵的各个结构解剖下来,将花瓣、花托等摆成不同的形状,再加以分析;有的同学将花朵整个粘贴在纸上,再分析结构,使同学们在观赏时也能感受到花朵的清香;还有的同学在纸上手绘了花朵,然后分析结构……一朵朵花儿在纸上显得十分灵动,以至于一旁前来观摩的同学们纷纷感叹手绘花朵的同学们的绘画技艺之高超。现场还有许多参加摄影比赛的同学们前来取景拍摄。同学们都互相交流着观赏心德——“哇!这花画的也太好看了吧!”“为什么我没有想到这样摆放花的结构呢?”“还能让动漫人物'介绍'花朵啊!”……有许多老师也前来观赏,不禁点点头,钦佩同学们的《植物笔记》作品。班级门口的一幅幅《植物笔记》作品映衬着窗外校园里百花争艳的景象,十分和谐美好。
记者团:八(1)班 沈许衍筠
六年级:科学秀表演
上周是我校特色的科技节,在周五下午六年级的同学们更是迎来了一堂生动的科学课,由力翰科学的叶老师为大家主讲,整节课老师为大家讲解了伯努利原理,波义耳定理以及干冰的原理,与平常不同的是,老师不仅清楚地为大家讲解了这些原理,还用了一个个有趣的小实验,一些幽默的小比方来吸引大家,让大家能够更好地投入其中,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在课结束后,同学们也自发对课上的内容进行了讨论,深刻的体会到了科技对于现代生活的便利性,也发现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科学。
六(1)班 蔡诚隆
七年级:科普讲座
本次科技节讲座围绕着二氧化碳及其测量方法展开。看到二氧化碳这个词语,我们脑中可能只会想到光合作用和呼出的气体;而提到对它的测量,估计只有分辨石灰水的浊清了。但是在讲座的开头,中科院的老师就提出了二氧化碳的多种离我们很近的应用。其中不仅有灭火器和化肥,还有我们熟悉的碳酸饮料,也含有二氧化碳的成分。同学们看到这些,开始谈笑交流起来。而接下来讲的二氧化碳的危害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尤其是在看到一只北极熊艰难地站在一块面积很小的浮冰上时,场内渐渐安静了下来。接下来看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增加,同学们就更加焦虑。因为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不仅会加剧温室效应,还会令人产生不适、头晕。接下来老师把话锋一转,讲到了用现代科技测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即通过不可见的红外线长短波,来判断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测量仪是一个类似笛子的仪器,空气从孔中通过,而红外线测试就在“笛子”内部进行。测出的数值将由连接线直接传给电脑。在讲座最后五分钟,是同学们的提问时间。老师与同学们讨论了更便宜的测量仪器(就是石灰水),以及对最近一些吸收二氧化碳的材料的看法。
记者团:七(8)班 王辰琪
六年级:上海市第11届青少年创新峰会
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