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9/14 10:24:07
来源:上海市铜川学校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夏荔
上海市铜川学校位于上海市西北部的铜川路上,是一所以本草文化为特色的九年一贯制学校。2014年,学校成功申请了上海市“基于课程的中小学创新素养实验室”项目,在重整校园原有的生态资源基础上,建成了“铜川本草园”实验基地,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其中暖棚面积约200平方米。
本草园共涵盖“多样植物观察区”、“药用植物观察区”、“室内探究实验区”以及“室外种植体验区”四大功能区域。为学生开展文化感悟、科学视野、乡土体验、探究发现、应用实践和素质拓展活动构建了多维度的学习场域。学校开展的本草园科技实践活动荣获第31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015年,学校申报并立项了“基于学习方式变革的‘本草园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索”普陀区新优质学校项目,学校以此为契机,以本草园为载体,基于“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奇迹”的办学理念,遵循“自然教育”的理念,开发以“弘扬传统文化,普及本草科技,关注生命教育”为价值追求的特色课程群,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旨在将“中草药”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传统文化作为学校特色生长点,打造一条融基础教育和传统文化、现代科技、生命教育于一体的特色教育之路。
距离上海千里之外的中国西北部的陕西省也有一个铜川市,与上海市铜川学校颇有渊源。
陕西省铜川市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的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地,更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次铜川学校赴陕西省铜川市研学活动就是立足于“以社会实践教育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价值追求,充分挖掘陕西省铜川市的社会教育资源,结合本校本草园特色课程,组织学生亲历当地,通过参观、考察、听讲、走访、交流等社会学习方法,广泛收集资料、深入挖掘历史、亲身体悟社会,以此真切感受党的伟大、祖国发展,从而进一步激发并不断增强自己的强国使命和社会责任;通过亲历各景各地的各事各物,真正将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地应用到社会分析、价值体认、生活实践中去,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研学任务,出发前学校邀请上海市相关专家为同学们做了一次《资源与选题、计划与实施》的研学培训。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完成了本次研学的个人计划。
6月23日清晨,本次研学活动带队领导李显军副校长和带队老师们组织孩子们在铜川学校操场上举行了简短的出发仪式。带着校长的嘱托、老师的期盼和家长的关爱,同学们踏上了研学之旅。
从上海始发到陕西西安的高铁上,专家老师们针对学生们的研学计划进行了一对一的精心指导。
同学们纷纷研读起自己预先设计的研学计划书,并根据专家老师们的指导进行了更细致、全面的修改和完善。研学主题相似的同学们被分到了一组,他们热火朝天地讨论着研学过程中想要收集的资料和想要了解的问题,边讨论边做相应的记录。
6月24日上午,迎着朝霞,上海市铜川学校的师生们赶往铜川市药王山开启研学的“绿色文化”之旅。药王山位于铜川市耀州区,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长期居住之处,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药王”而得名,此次研学将药王山纳入学校的研学实践基地,在承载学校本草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药王山广场,学生们举行了简短却又隆重的开营仪式,李显军副校长对学生们昨天在高铁上文明出行的表现给予表扬,希望他们走出校园、走进自然,在接下来的研学过程中针对自己的研修计划发挥探究精神,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形成有特色的研学报告。陕西省铜川市中医药发展局副局长屈金星也特意赶来欢迎这些远道而来的师生们,希望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将来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开营仪式上,七(2)班的杨圳同学也代表同学们表达了此次研学的决心和信心,一定会专心地聆听,细心地记录,让此次研学变得更有意义。
随后,一行人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药王山,在标本博物馆专家的带领下辨识了许多药材,沿途也不忘观察周围的野生本草。
午饭过后,在西安中医药大学吕娟教授的陪同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孙思邈纪念馆并聆听了她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彩讲座。她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给同学们呈现出许多有趣的场景,讲述了中医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之感受到中国中医药的神奇。期间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研学计划中的问题与她进行了互动,吕教授一一给与耐心解答。
孙思邈纪念馆,背靠药王山,总建筑面积15300平方米,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药王文化纪念性场馆,也是全国迄今为止最先以中医药器具、物品、书籍等实物为主,蕴含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药文化,主要展览孙思邈的生平事迹、医药著作、学术贡献以及中医药文化发展历程等,通过参观、讲解、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多角度的体验了中医药文化精髓。计划对本草进行研究的同学们认真地学习,勤奋地记录。
最后,在专家的带领下,师生们前往陕西省兴盛德制药厂参观,了解了中成药的制作生产的流程。
6月25日上午,同学们准时集合,来到了“青色文化”之旅的中国规模最大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
耀州窑是我国历史名窑之一,与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齐名,蜚声中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宋史·地理志》评价耀州窑刻花青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
同学们跟随讲解员参观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的文物展厅,深入了解耀州窑长达八百年的烧制历史与精巧绝伦的制瓷工艺。
斗转星移,时至今日,当同学们看到耀州窑青釉刻花倒装壶的奇特的构造、巧妙的内部设计、运用的物理原理,不由得感叹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力量与创造力。
午饭过后,凉爽的夏雨淅淅沥沥,同学们来到“一带一路”之旅的铜川锦阳湖生态园。烟波渺渺的锦阳湖被誉为渭河北部旱塬上一颗璀璨明珠。陕西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在游览此地时曾创作了"小住桃曲坡,大观锦阳湖"的诗句。
在游览锦阳湖之前,锦阳湖枢纽管理站刘根战副站长向同学们科普了桃曲坡水利枢纽的兴建对当地农业灌溉与城市供水、防洪等方面的作用。不仅同学们听得无比认真,就连老师们也忙着做记录。
接着在刘副站长和老师们的带领下,同学们实地考察了群山环绕的桃曲坡水利枢纽。大坝周围环境清静幽雅,空气新鲜,绿意盈盈,大家耳边都是流水的声响。
选定水利工程课题的小组成员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一边观察水利枢纽的构成,一边向专家请教有关水利枢纽调节水资源的问题,并认真思考做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够互相帮助,群策群力,完成研学报告。
下午三点,大家告别了美丽的锦阳湖,乘车前往铜川照金红色革命根据地。开启了本次研学的“红色文化”之旅。第一站来到了陈家坡会议纪念馆。
陈家坡会议,是陕甘边革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清算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并向右倾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开始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标志着陕甘边党和红军开始走向成熟。同学们听着讲解员的讲解,看着图文资料,当时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
紧接着,当年村子里的红军后代爷爷给同学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当时红军革命的故事,还鼓励同学们要学习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并将这个传统发扬光大。
6月26日清晨,同学们穿戴好红军服装,精神饱满地向“红色文化”之旅的第二站——薛家寨革命旧址进发,这里也是耀州照金丹霞地质公园。
同学们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穿越山中的栈道。刚开始,同学们还在兴奋地边登山边聊天边拍照,可是不一会就有不少人累得气喘吁吁,脚步也明显变得蹒跚起来。
大家相互帮扶、彼此鼓励,跨过小溪,踏过梅花桩,勉力往山上攀登,切身体会在生活条件极为艰难的革命岁月,革命先辈们不怕艰难困苦、英勇顽强的革命意志。
沿途,不少同学发现了山中栈道两边生长着许多当地的本草植物,这让本次研学中想要研究“绿色文化”本草课题的学生们乐开了花,大有“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喜悦,他们纷纷拍照、记录,生怕错过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学生们还从当地居民处了解了许多平时不知道的本草俗名和对应的功效,做成了自己的本草相册,这也是本次研学最大的收获之一。
离开了薛家寨革命旧址,一行人途经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师生们立刻兴奋起来,要知道同学们学习的习总书记给北梁红军小学的一封回信正是寄往这里的。师生们兴奋之余都表示要好好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下午,师生们到达了本次红色之旅的最终站——照金革命纪念馆。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走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讲解员从武装创建陕甘红军、创建照金苏区、照金苏区的根据地建设、陈家坡会议、重整旗鼓创建南梁苏区、硕果仅存的西北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落脚点八路军抗日出发点、弘扬照金精神再创今日辉煌八个单元声情并茂地讲解。一件件红军用过的麻辫手榴弹、枪支残件、刀具、军号以及生活用具等,也向我们诉说着一段段浴血奋战的革命史和峥嵘岁月。师生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坚定了革命信仰。
最后,师生们拾阶而上,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举行了此次研学的结营仪式。在仪式上,学生们给纪念碑献上花篮,学生代表也发表了这次研学的感想。
回程的高铁上,同学们不断回味着研学五天来的点点滴滴,感叹着药王孙思邈精湛医术和崇高品德;体会到寻找本草和钻研学习的乐趣;震撼于红军革命的艰辛和坚定的信念。每位同学有感而发,都记录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
本次研学活动也得到了学生家长们的大力支持,通过研学活动的实时报道,家长们看到了自己孩子身上的点滴变化。他们对于此次研学活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五(1)班李鸿成的爷爷更是连着三日发来诗句,激动的心情不言而喻。
(一)
蓝军装,红领章。
雄糾纠,气昂昂。
穿上红军装,
先烈遗志不可忘。
强国富民中国梦,
孙儿你要记心上。
高楼万丈平地起,
涓涓细流汇海洋。
从小立下鲲鵬志,
学成方能挑大梁。
外出冷喛须安全,
处处紧跟众师长。
(二)
一撇一捺是个人,
是人千万别忘本。
鴻成跟着鴻儒走,
何愁将来事不成。
(三)
铜心铜德铜川人,铜向铜行同路人,
同为研学赴铜城,今摘硕果踏回程。
顶骄阳,战高温,药王山上祭药神。
爬山涉水红军路,烈士碑前忆枪声。
一路研学一路尘,最苦当数教书人;
无限风光无心赏,只缘您是领路人。
他回住所宽衣帽,您却仔细清点人。
美味佳肴他先尝,您眼却在看学生。
一天奔波鼾声起,您尚考虑明行程。
鳮啼黎明报五更。您却早早起了身。
谁咳漱,谁感冒,问寒问暖兼医生。
吃喝拉撤都得管,您是孩子监护人。
吃水不忘挖井人,纳凉牢记种树人。
师请师恩永不忘,好好学习报师思。
本次研学活动还引起了陕西省铜川市媒体的关注,铜川市电视台和铜川日报社的记者对此次研学活动进行了采访。铜川市中医药发展局的领导们还与学校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既高度评价了研学活动的意义,又提出了与学校携手进行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设想。
“以前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上海市铜川学校赴陕西省铜川市的此次研学活动,以“红色文化”、“绿色文化”、“青色文化”和“一带一路”四大模块为研学内容,通过“带着问题学”、“带着课题学”的创新学习方法,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关注重点”不同,“带着问题去考察、带着课题去研学”,真正发挥以史实强化知识学习的社会实践学习价值;增强学习以“研”带学、以“研”助学的创新学习方法和能力,对同学们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对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
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