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越剧《红楼梦》全国巡演至东北 60年后所到之处依然火爆

时间:2018/11/20 18:45:12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选稿:陈乐 夏荔

11月9日,哈尔滨迎来了一场大雪,户外的最低温度已是零下七八度。但在松北新区的哈尔滨大剧院内,观众却从四面八方赶来,剧场内暖意融融。上海越剧院的经典剧目《红楼梦》在此连续两天上演两场,这也是纪念该剧问世60周年全国巡演最后一站外地的演出。
在此之前,上海越剧院年初起就携《红楼梦》及《红楼·音越剧场》从上海出发,先后在诸暨、北京、重庆、宜宾、泸州、成都、昆明、汕头、广州、香港巡演了二十余场。大部分城市,都属于上海越剧院“开疆辟土”的新领地。 
但在这些对越剧艺术十分陌生的城市,观众的反响让剧团和演出商都十分吃惊。在5月的西南行之时,成都、重庆、昆明,这些平时罕有越剧到访的城市,无一不是全部售罄、一票难求。这让一些经验丰富的当地演出商都始料未及。岭南行时,广州大剧院三层楼的剧场,同样票房爆满,火热异常。

WDCM上传图片

《红楼梦》剧照
而在北京,《红楼梦》的轰动效应同样出乎意料。在国家大剧院歌剧厅的四场演出,因为场场爆满,以至于上海越剧院为了邀请嘉宾看戏,最后不得不从黄牛手中买票。演出结束,演出连续刷屏四天,这也促成了哈尔滨大剧院特地邀请上海越剧院赴东北演出。
因为《红楼梦》全国巡演的火爆效应,上海越剧院的巡演订单也纷至沓来,明年开始,上海越剧院计划开始西北地区、华中地区等一系列巡演。
作为越剧史上无可替代的经典之作,今年是越剧《红楼梦》诞生60周年。但它曾经创造的无数传奇和辉煌,在60年后,似乎仍在继续。
国家大剧院连演四场爆满,戏曲的某种“破天荒”
在《红楼梦》出发全国巡演之前,几乎所有人都对此行的票房有点担忧。
虽然,越剧曾经有着全中国戏曲最好的观众基础。
自从1958年2月18日,上海越剧院创排的《红楼梦》在上海共舞台首演,之后不久电影问世,越剧《红楼梦》曾经红遍全国,大江南北各个角落无不传唱。西至新疆西藏,东到江浙沪,南至两广海南,北到东三省,越剧虽是一个地方剧种,在九州大地依然处处均有戏迷。
今年,为纪念《红楼梦》首演60周年,上海越剧院以2月18日上海大剧院“殿堂版”《红楼梦》演出为起点,开启了“甲子辉煌”的全国巡演。从北京,到西南、岭南,再到东北,上海越剧重新开始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但在这些城市,是否还有越剧观众,观众是否还能接受越剧,成为了一个广泛的疑问。
直到4月在国家大剧院的4场演出,给了上海越剧院第一次巨大的鼓舞。

WDCM上传图片

上海越剧院青年演员忻雅琴在哈尔滨站出演林黛玉
在此之前,很少有一个地方剧种能在国家大剧院连演四场,而且4天以同一组阵容,演同一个传统剧目。重要的是,在这个演员名单里,没有一个大腕名角,清一色都是上海越剧院的青年演员。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前三场票在演出前全部售罄。而最后一场,也在第一场演出结束后,火速地卖完了。
剧院有些猝不及防,以至于邀请的专家和嘉宾来看戏,都不得不从黄牛手里买票。
观众的反响也是出奇的热烈,每天演出结束,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里,都是各种刷屏的反馈。
越剧市场版图的“新城市”,曾经的土壤上,长出了新观众
随后的西南行,票房之好,更是让所有人意外。而剧场的观众反响之热烈,更是鼓舞了所有演员。
几乎参与了每一站巡演,并在剧中主演贾宝玉的王婉娜是上海越剧院最年轻一代的演员,她对巡演每一站观众都印象深刻:每一次大幕拉开,台下都坐满了观众。每一次谢幕,观众们都站起来十分热情鼓掌。
“有一次,因为开场时间是8点,演出一直到11点多才结束,我本以为很多观众会提前离开,但最后,几乎所有的观众都看到最后,这真的让我们这些年轻演员特别感动。” 在昆明,她们甚至遇到了两个特地从成都赶来的年轻观众,因为在成都没能买到票,特地赶到昆明来看戏。

WDCM上传图片

《红楼梦》成都演出现场
每次演出结束,都会有戏迷到微博上和主演私信交流,表达看越剧的惊喜,甚至说起希望能到上海和江浙再看越剧的愿望。
让王婉娜尤其高兴的是,和她来交流这些的,都是自己的同龄人,他们大都是第一次看越剧,此前对越剧仅有的了解也是通过电视和网络。
而参加了此前多站巡演,在剧中扮演林黛玉的李旭丹同样对观众印象深刻。在她的感受中,这次全国巡演的观众大部分都是一些年轻的、全新的观众。他们此前很少、甚至从没看过越剧,也因此,他们的反馈和戏迷有完全不同的角度,也给了演员全然不同的思考。
“比如我们之前唱‘黛玉焚稿’这样的经典唱段,到了一些唱腔展示技巧的地方,一定会有掌声。但我们这次巡演,整个演唱过程都会特别安静,直到每一幕结束,观众才会热烈鼓掌。一开始,我们在台上都有些不习惯,甚至会慌张,但后来发现,其实所有的观众都沉浸在剧情之中,都在跟随剧中人物的情感而情绪起伏。”
“演出结束,这些观众会到网上来和我们进行各种交流,他们不会讨论唱腔,而是会从原著、从人物出发,谈一些感受,甚至提出剧中人物比较合理的音色。这些都是特别新鲜的意见,也给了我很多新的启发。”
在李旭丹看来,这是巡演特别有意义的部分。“它推动了越剧和这部作品的传播,但同时又带来了一群全新的观众。”
在全国走了一圈之后,越剧这个地道的江南剧种,来到了地域文化更为大相径庭的东北演出。在南方剧种罕有到访的哈尔滨,两场演出也取得了七八成的不俗票房。

WDCM上传图片

哈尔滨大剧院
在哈尔滨大剧院副总董千策看来,来看戏的观众里,有很大一部分观众都是当年被越剧电影《红楼梦》感动过的人,这场演出,是一代人的记忆重温。还有一部分观众,是对《红楼梦》这部经典吸引走进剧场的。
在现场,一位观众带着妻儿和爸妈全家老小来看戏,谢幕时,意犹未尽的女儿不肯离开,当父亲的于是十分高兴,他说:“本来就是想带女儿来了解《红楼梦》,没想到越剧演出这么精彩,这些演员们唱功了得,非常好听。“
剧场里还有一群学生观众是学校组织来观摩,此前对越剧基本一无所知的他们,看完戏也很是兴奋。一位女学生说,“三个小时刷一下就过去了,一点没觉得长,虽然听不懂,但完全不影响理解和欣赏。特别好看。”
让人同样有些没想到的是,在哈尔滨,越剧依然拥有不少“老戏迷”。
首场演出结束后,一位老观众捧着当年越剧《红楼梦》的黑胶唱片激动地赶到后台,想找演员签名。
现场,记者还偶遇了两位“资深越迷”的女观众,她们分别从齐齐哈尔和佳木斯坐着高铁赶到哈尔滨看演出。其中一位李小姐说,她接触喜欢越剧已经20多年,但因为人在东北,看现场的机会非常少。十几年前上海越剧院来哈尔滨演出《红楼梦》,她就曾经来看过,这一次看到了年轻一辈的演出,感触良多。因为被演出又勾起了对越剧的热情,她甚至计划着,过几年到南方去生活,“就为了能多看看越剧”。
越剧观众的重新激活,戏曲经典的市场再造
回顾这一路走来的火爆反响,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说,“在越剧乃至戏曲的历史上,《红楼梦》这部作品的传播力和吸引力,都是别的剧目不可替代的。因为有原著和电影的基础,‘当年看过的当文化记忆来追寻,没看过的当文化圣殿来朝圣’,这是《红楼梦》所独有的文化意义和吸引力。”

WDCM上传图片

《红楼梦》剧照
一路走来,李旭丹对《红楼梦》所拥有的观众的多样性尤其感触深刻。尤其在北京,有来自故宫博物院、来自宗教界等很多不同领域的观众来看戏,演出后,他们会在微博上和她进行交流。她因此更加觉得,“《红楼梦》真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能真正做到雅俗共赏,感染到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人。”
王婉娜也觉得,她们这辈人,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红楼梦》的演出,才收获了如今这样的“惊喜”。
对梁弘钧来说,这次巡演也带来了另一个启示:“传统戏曲如果具备了经典性和艺术性,是完全可以在市场上和西方经典剧目抗衡的,只是我们现在还在抗衡的起点上。而差距就在于,我们在剧目传播、艺术品包装、市场的推广等很多方面,依然有距离。”
如今,和越剧《红楼梦》一样备受市场推崇的,还有昆曲经典《牡丹亭》,无论什么版本,所到之处往往一票难求。在梁弘钧看来,《牡丹亭》的成功,和白先勇这么多年的推广密不可分;《红楼梦》的影响力,也是因为有电影和电视剧的传播在先。传统戏曲如何打造自己的经典和品牌,如何能够征服更广阔的市场,还有很多课题可以研究。

WDCM上传图片

《红楼梦》广州演出谢幕
但在《红楼梦》再度在大江南北收获知音的同时,上海越剧院已经计划明年把“疆土”开拓到更“生僻”的领域,诸如新疆、甘肃、宁夏这些大西北地区。
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也是越剧的一种回归。梁弘钧说,“我们要带着越剧经典再走一遍大江南北,把我们越剧曾经的观众和土壤再度‘激活’。”
而对于王婉娜这样才20几岁的青年演员而言,他们已经在全国巡演后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红楼梦》因为有它文学巨著和越剧经典的号召力,才能有这么轰动的反响。如果我们带着新作品来,会不会有这么多的观众愿意来买票进入剧场?我想,我们未来的方向也许就是努力创造更多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作品,60年后,依然可以在没有越剧土壤的地方演出,也同样可以有这样的盛况。”
 
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