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孟浩然:为何一生未入仕?散漫任性 情商不高

时间:2018/12/24 16:05:25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选稿:陈乐 夏荔

冲动弃考,离家隐居鹿门

公元689年,孟浩然出生在襄阳城中一个“家世重儒风”的书香之家,他少时苦读诗书,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教育,儒家推崇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是“治国平天下”,这一点,孟浩然也不例外,少有凌云之志,“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便是他对自己的写照。

WDCM上传图片

聪颖好学又志存高远,小时候的孟浩然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更是父母的骄傲和家族的希望,在襄阳当地也是小有名气。在十余载的寒窗苦读后,17岁的孟浩然在襄阳参加了县试,诗赋、试策、帖经三场考下来,孟浩然一气呵成,高中榜首。如果能在接下来襄州的府试和京城长安的省试中继续出色发挥的话,进士及第指日可待。但是,就在前途看起来一片光明的时候,孟浩然突然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又任性的决定——不再继续参加科举考试了!十年寒窗苦读,为什么说不考就不考?孟浩然的理由是:现在的朝廷太混乱了,我不想陪他们玩。

原来,这一时期的唐朝宫廷政变频繁,纲纪不振,孟浩然不愿意为这样的朝廷效力,还把孟子的话搬出来作为理由——“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孟子·离娄章句上》)。显然,这个决定在孟浩然的家里炸开了锅,一家人轮番劝说,但他态度很坚决:我说不考就是不考!他与家族的关系,也因此闹僵,年少轻狂的孟浩然一气之下干脆离家出走。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就跑到鹿门山过起了隐居生活,“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情绪冲动的孟浩然,就这样任性地离家出走了,如果他知道唐朝经历了混乱之后,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李隆基即将开启一个新时代——开元盛世,还会不会放弃这次考试?

后来,年过四十的孟浩然在隐居多年后,又决定再度参加科举考试,他吟唱着“何当桂枝擢,还及柳条新”,北上长安,希望能金榜题名进阶仕途。考试的科目为诗赋和试策,诗赋自然是孟浩然的强项,试策相当于现在的“申论”,是考官出一些与政策有关的题目来判断考生对朝政的处理能力。前半生大多数时间都在隐居的孟浩然,对时事和热点难免认识不足,结果名落孙山。年少时曾经轻易放弃的科考,现在想重来却以失败收场,这让41岁的孟浩然有些落寞和伤感,写下了很多诗歌表达名落孙山的失落,“犹怜不才子,白首不登科。”“今日龙门下,谁知文举才。”

怨诗献帝,惹怒唐玄宗

幸好,在长安,还有张说、王维、贺知章等一众好友,陪在孟浩然身边,尤其是王维,因为写诗的风格相似,年龄差了十几岁的二人相见恨晚,成了无话不谈的知音之交,经常在一起畅谈理想,吟诗作画。

据《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有一天,在皇宫太乐署任职的王维,见孟浩然因为科考落第心情低落,思绪颓然,便邀其入宫作客,品茗论诗,舒缓心情。正在这时,忽然听到太监来报,唐玄宗来了,要王维接驾。这两人顿时大惊失色,毕竟皇宫禁地,外人不得随意入内,弄不好要受到责罚,孟浩然在慌乱中更是直接躲到了卧室的床底下(“浩然惊避床下”)。

唐玄宗一进来,王维见他心情很好,便没有隐瞒,乖乖地将实情告诉了唐玄宗,还在他面前把孟浩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番,说此人才学非凡,诗文俱佳。唐玄宗久闻孟浩然的诗名,便没有怪罪,让孟浩然出来相见,问他最近有什么诗作。这对于科考失败却仍想求取功名的孟浩然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寻常人遇到这种好机遇,必定会吟诵一些积极向上的诗歌,表达自己的一腔抱负,然而,此时正是失意困顿的孟浩然牢骚情绪一上来,竟然念出了他在不久前写的那首《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这是一首怀才不遇的牢骚之作,尤其是第二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表面写自己志大才疏,实际上却是抱怨“明主”不“明”,使得自己怀才不遇。所以,玄宗皇帝一听到这一句,顿时大怒:“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意思是,“是你自己没能应举求进,朕什么时候弃你不用了?怎么这样诬蔑我呢!”

谁没有失意之时,你失意了就发牢骚,怨天怨地,这点担当,这点胸怀,怎么委以重任。就这样,孟浩然的人生路上,因一首控制不住情绪而念出来的抱怨诗,失去了千载难逢的求进机会。其实,他的诗亦不乏气势壮阔者,若是那日他吟诵的是那些有气势的诗,他的境遇大概也不至于如此。

醉酒失约,错失引荐机会

求仕失败后,孟浩然离开长安,在畅游了一番山水之后,回到了家乡襄阳,也是在这里,公元735年,已经46岁的孟浩然又一次迎来了人生中绝佳的进阶仕途的机会。

时任襄州刺史的韩朝宗,听闻孟浩然闲居在家,就来拜访他。这个韩朝宗可不是个一般人,以举贤荐能闻名于世,《新唐书韩朝宗传》形容韩朝宗“喜识拔后进,尝荐崔宗之、严武于朝,当时士咸归重之”。崔、严两人在开元天宝年间都名重一时,均由韩朝宗所荐。崔宗之是杜甫《饮中八仙歌》的“八仙”之一,严武两次任剑南节度使,还延请杜甫入幕府。所以,时人有“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之说,大诗人李白也曾写下著名的《与韩荆州书》希望得到他的举荐。可以说,由韩朝宗来推荐入朝,能做官的可能性非常大。

根据《新唐书·孟浩然传》的记载,韩朝宗与孟浩然一见如故,把酒言欢,孟浩然将自己大半生的坎坷经历全都告诉给了这位父母官。韩朝宗也认为,孟浩然这样的人才,不应该被埋没。于是便决定,“偕至京师,欲荐诸朝”,找机会向朝廷举荐孟浩然。孟浩然非常高兴,答应了和韩朝宗一起进京谒见。

到了约定进京的时间,韩朝宗却迟迟未见到孟浩然,连忙派人去寻找,却发现他正与一帮老朋友喝酒喝得正高兴呢(“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来人提醒孟浩然“君与韩公有期”,还善意劝他,你这么不守约定,会枉费了韩大人的一片苦心的。哪知孟浩然这时正喝在兴头上,便借酒使性抱怨道,“我喝都喝了,现在全身痛快,哪有空管其他事情啊!”(“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一副豁出去的样子。于是,他就这样爽了约,放了天下士人都希望得到垂青的韩朝宗的“鸽子”,惹得韩朝宗大怒,自己一个人进京去了。

17岁时,抱怨朝廷纲纪不振,孟浩然罢府试,错过最佳考试时机;41岁时,北上长安,进士落第,求仕不能,受到唐玄宗面见,竟献上一首抱怨诗,惹得玄宗勃然大怒;46岁时,又有朝臣为他引谒,可在约见当天,他竟跑去喝酒,并且借酒使性不去谒见,错过了人生最后一次机会。可以说,孟浩然的人生不是没有大好机遇,也不是没有才气,只是他那不受控的情绪把机遇通通变成了窘境,求仕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