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嘉定]嘉定一中:嘉懿学子国际数学建模竞赛喜报频传

时间:2019/5/16 12:01:17

来源: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刘俏

2019年IMMC国际数学建模竞赛成绩公布。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获得一组特等提名奖和三组一等奖。高二(2)班唐浩南、张子萌、朱颖、安紫菲获得特等提名奖;高二(1)班周晨团队、高二(1)班卢睿恒团队、高一(1)班阙彦君团队获得一等奖。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IMMC国际赛今年已经进入第五届,它是面向大陆和港澳中学生的数学建模竞赛,其影响力相当于美国高中生数学建模大赛(HIMCM)。比赛要求学生在4天时间内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撰写不少于15页的科技论文。国际数学建模大赛对中学生要求较高,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科间的贯通意识,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些能力能够帮助学生继续深造,并且为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打下基础。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指导教师秦汉赛题点评:

本届IMMC的两轮题目都是社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更是前沿问题。

冬季赛中是一个科技问题,赛题来源于华为公司,需要学生通过华为手机提供的加速度计误差数据(加速度计用于测量手机在空间中的方向和位置),修正由于系统误差导致的偏移,得出准确数据。该问题提供了三个层次,即一维、二维和三维的数据库,让学生自行选择角度完成,我校学生顺利完成了三个层次的数据矫正,模型结果很好。

WDCM上传图片

IMMC国际赛中是一个大家熟悉的人口容量问题,赛题需要研究新时代的地球承载能力(人口最大规模)。我校学生唐浩南团队,打破现有文献中的所有方法,另辟蹊径,从离散数学的角度建立新的极限最值模型,避免了连续函数中的种种参数估计的误差问题,想法大胆且创新性十足,最终成功出线晋级香港赛。

学生感悟:

唐浩南:

数学建模在我的认知中一直和我们平常所学的数学有所差别,它更多的是应用,而不是为了平常我们所追求的答案,它更像是将生活中要解决的问题转变成数字化的问题,再运用各种各样的数学方法,找出一个合理的方法与思路,确定一个相对较合理的模型。在这其中,我们发现很多问题,并没有一个模型是完全正确的,更多的是找到最符合的那一个。建模中所学习到的东西是课堂中所接触不到的,它让我感受到一个真实的世界和一门完整的数学学科。

张子萌:

第一次接触数学建模,最大的感受是陌生与抵触,是复杂的公式和晦涩难懂的含义。但当我真正静下心去理解、去尝试,我才真实感受到,数学建模是一座桥梁,连接了数学与生活,能帮助我们做出更科学的规划、更理性的判断,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综合素养,这恰恰是平时的课程中最难以把握的。

当电脑屏幕最终显示“上传成功”时,内心是油然而生的自豪与畅快,为自己成功通过建模解决了问题而欣慰,也由衷地钦佩数学建模。从第一次参加比赛“做炮灰”到现在有幸获得提名奖,这些经历是对我潜能的开发、意志的磨炼,亦是对我综合素质的培养。

也许,最幸运的不是获奖,而是有这样一次机会与组员一起奋斗,或者说,最幸运的是有这样一次机会认识数学建模。

朱颖:

不理解数学建模时觉得它就是由复杂公式堆砌成的、晦涩难懂的数学问题,但在真正经历了大赛过程后,才觉得数学建模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十分实用。它将社会问题数学化,用数学方法条理清晰地解决原先需长篇大论阐述的问题,它构建起了数学和生活之间的桥梁。

本次建模经历对整个团队而言是一次磨合,让我们能分工协作,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对于个人而言是一次提升,既将视野拓宽到了书本之外,又培养了综合素质,使我对于数学建模有了更多了解,学会了许多有关数学软件的操作,也培养了我专注执着的意志。十分幸运能遇见数学建模。

安紫菲:

由于英语是我的强项,在本次比赛中我主要负责查找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同时也负责一部分论文的撰写。收集数据看似简单,但却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数据处理的好坏也与最终求解出的答案密不可分。数据查找并不是走马观花地浏览,它需要细心与专注力,更需要耐心。当数据处理出现问题时,也需要及时修改,否则会影响后续进一步的解题。

在本次比赛中,我们四个人分工明确,顺利地完成了初赛与国际赛,收获颇多。这次与老师和队友们奋斗的经历,也将成为我们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