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8/20 9:50:32
来源:静安学习网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夏荔
上海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开埠以来的150年中,荟萃了无数风云人物。他们的居处因其主人非同寻常的经历和成就而充满了浓烈色彩,他们在这里留下了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印记,诉说着那个年代的故事,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寻访静安区名人遗迹,了解建筑人文背景和人物故事,便成为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蔡元培故居有绍兴故居、杭州故居、上海故居和北京故居四处。而上海故居位于居民区华山路303弄16号,是一幢独立式花园洋房,拥有黄色的卵石墙面以及红瓦屋顶,清晨在葱郁树木衬托下格外宁静。这里是蔡先生在上海的最后一处住所,也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故居。这栋建设面积526平方米,花园面积671平方米的三层欧式洋楼,系蔡元培先生生前租住,房地产的原产权人经辗转买卖,最终由挂名美商的溢中地产公司盛泮澄(晚清大官僚盛宣怀的第三子)用他的名义为孔祥熙购置,解放后由人民政府代管,继续归蔡元培先生亲属居住使用。
现一楼辟为故居陈列馆,二楼、三楼居住着蔡元培先生的子女,故居的陈设基本保持蔡元培先生生前的原样。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3至1994年评选出的世界100位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记者、心理学家、诗人、宗教家之一。蔡元培先生最著名的身份,就是“北京大学校长”,他于1916年至1927年任北大校长,办学方针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倡导自由思想,开科学研究风气,允许教员自由讲学,学生自由鉴别选择,选择教师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1928年至1940年蔡先生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
1927年,蔡先生和音乐教育家萧友梅博士共同创办了“国立音乐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它是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国立高等音乐学府,1956年定名为上海音乐学院。
1928年,他创立国立艺术院,即后来的中国美术学院。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本科教学的最高美术教育机构,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承认学历的中国美术类大学。
除了公民道德教育和美学教育,蔡先生还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任北大校长之时,轰动北大、轰动北京的一件事,就是他批准要求入学的王兰等四名女性为北大旁听生。当年秋季起北大即正式招收女生,开中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
蔡元培先生一生经历三次婚姻,这三次婚姻印证了蔡先生思想的解放和变革,也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第一次婚姻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包办婚姻,接受西方新思想的蔡先生重新思考女权的定义并写出了《夫妻公约》,重新修复调整和妻子的关系。第二次婚姻中,蔡先生编著了《中国伦理学史》,他由最初的大男子主义思想,转变成追求妇女平等权利的斗士。第三次虽然夫妻两人相差22岁,但是感情深厚,故居博物馆里挂着蔡先生妻子周峻倾注爱的油画作品《蔡元培半身像》,而蔡先生在画上题诗一首:唯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机永不磨。
1940年3月5日,蔡先生病逝于香港。他的遗言仅为两句话:“科学救国,美育救国”。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留给后人的遗训将深深铭刻于人们脑海中。
当你置身于这幢老房子里,感受着清晨的阳光穿过树叶洒在身上,也许你就能体会蔡元培先生倡导的:美学、德育、民权、女权、自由等带来的光芒。
从华山路303弄往北走便是约有100年历史的新式里弄住宅大胜胡同,原为一北京神父所建,因北京称里弄为胡同故取名大胜胡同,弄内还有一套英式花园住宅,也值得一逛。
探访静安区的红色之旅,是一次穿越之旅也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置身于这些建筑中,体味先辈们思维的光芒,接受洗礼,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同时作为集建筑、人文和文物价值于一身的故居和纪念馆,是城市文化的精髓,是一个城市的底蕴和永恒的魅力。一起通过走读,了解大家生活的城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