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19 21:12:18
来源:青浦河长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夏荔
江河湖泊是宝贵的绿色财富,是生存发展的珍贵资源。青浦区地处太湖下游,黄浦江上游,是上海的水源保护地和生态护城河。境内河湖纵横,有河道1936条段2408公里、湖泊23个、其他河湖246个、小微水体3579个,素有“百河绕村镇千桥卧碧波”的美名,是典型的“千里水系”“江南水乡”。
2018年青浦区以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创新机制、立足长远,全面深化河长制、湖长制,通过责任落实、开放共享、源头控制、问题导向等四个方面统筹协调涉水长效管理、综合治理、绿色发展三个层面的工作,将“千里水系”打造成人文居住、生态旅游,助推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深化“河长制”,管好“责任田”。
青浦河湖面广量大,河湖管治任务异常艰巨。因此,青浦因水制宜建立区、镇、村三级河湖长责任体系,创新领导带头、部门协同的河湖分级管理机制,区、镇分别成立河长办,落实专职人员集中办公,设立三级河湖长,明确河湖长职责,树立河湖长公示牌,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河湖管理事务中心,进一步夯实河湖长制工作基础,让河湖长从“有名”向“有实”转变。截至目前,共设立河长484名、湖长57名,2018各级河湖长认真履职,总计巡河巡湖12237次,排查整改8000余处涉河(湖)问题。同时,按照“查全、查严、查实、查细、查清、查深”的标准,对各街镇水环境治理成效开展全面督察,共检查836条河道,下发督办单1188件,涉河(湖)投诉量同比减少77%,市民群众对治水工作的满意度持续跃升。
源头“深把控”,水岸“共同治”。
水环境问题表象在水里,根本在岸上,截污是根本,整治是关键。在河湖治理的攻坚战中,青浦在河道清污的同时,紧紧牵住控源截污这个“牛鼻子”。青浦除传统的工业污染和雨污污染之外,又由于人们观念的问题,导致截污很难根除,为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源问题,青浦克服各方阻力,积极拆除沿河地块违章建筑,确保人员密度,在各村居设立垃圾分类点位,并深入村居百姓家宣传河道保护知识,切实提高百姓护河爱河意识。2018年,青浦共清理河面431万平方米,完成17万平米沿岸违建拆除、10400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建污水管网4.1公里,完成住宅小区混接整治107个、市政、企事业单位、沿街商户及其他混接整治596个。完成80.5公里中小河道综合整治、116.92公里河道轮疏、60处断头河治理。
跨域“齐联动”,界河“无界线”。
青浦与江苏、浙江等地的界河共67条段。之前,由于上下游缺乏联动打捞作业机制,导致河道问题处置时效性差、保洁效果不佳。为了共同的治水目标,分别与苏州、嘉兴等地就区域水环境联防联治、水域保洁一体化协作等工作进行沟通对接,以水葫芦联动治理为突破口,签订青昆吴善水域保洁一体化协作框架协议,联合开展“清剿水葫芦·美化水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有力保障进博会水生态安全;围绕“世界慢湖区、江南新水乡、创新活力源”等要素,制订了淀山湖环湖滨水岸线贯通和改造方案,着力构建“一环、四通、十景”的空间总体布局,争取实现8-30米岸线退让,尽早还湖于民。
管理“智能化”,建设“标准化”。
依托北斗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河湖监管能力。采用固定翼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技术,每月开展河湖水陆空立体巡查,准确检测河湖水生植物聚集区域和河道堵塞、水面侵占等状况,在突发水环境事件时及时掌握污染动向,全方位分析河湖动态变化。采用GPS定位监控,实现养护人员、保洁船只等状态实时监控,同时全面推广河长APP系统,重大问题落实“三个二”快速运转处置机制,即在20分钟内流转,2小时内到场,24小时内上报,根据轻重缓急在处置完成后进行复查闭合,做到了河湖信息随时查、通知公告早知道、日常事务掌上办、巡查上报图文化、会商协同系统化、投诉曝光及时回,让监督管理更为便捷。
打造环城水系人文公园,
重塑水城新典范。
突破传统河湖治理模式,利用淀山湖新城得天独厚的河网资源优势,通过河湖治理、绿化养护、生态重塑,重点打造环绕淀山湖新城的“环城水系公园”。通过相关水系治理和滨水绿地的建设,在淀浦河、油墩港、上达河、西大盈港所围区域,形成21公里沿河陆上“康体健身环”和水上观光旅游路线,同时新建桥梁、亲水平台、滨水绿带、廊架、赛艇码头等,通过对水利、景观系统、运动慢性系统、观光流线、文化商业脉络的打造,整体提升河道沿岸风貌,形成一条围绕城区的“玉链”并串联新建和已有的“青浦八景”,形成一条完整的城市水系和景观体系,为居民观光、健身、休闲提供好去处,满足公众的亲水需求,提高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营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共建村居新风貌。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通过拆违、清理乱堆乱放、整治村宅河沟、加强垃圾收运及河道保洁、田间窝棚和小型养猪场整治、淘汰劣势企业等措施,使村庄水生态得到良好改善。新丰村是青浦普通的一个小村落,全村共有18条河道,自开展区级美丽乡村创建以来,以“五违四必三清”为引领,全面理清美丽乡村发展脉络,如今的新丰村,经过一年多的锻造,整治成果已经初见成效。现年72岁的钱仁龙是土生土长的新丰人,他家目前的位置就在生态廊道核心区域。他说,“前明河前几年又臭又脏,还有断头浜,天气热了根本不敢开门窗,自从河道整治后,水环境明显改善。”张马村是曾经“毫无看点”小村庄,通过对“脏乱差”河道的整治,近年来水域环境有了质的改变,原先村里两条村级河道因为疏浚较少、流畅不通、公路拦腰筑坝等原因,河道污染问题让居民苦不堪言,而经过整治后,河道自然生长的野茭白,让不少村民感叹“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张马村更被住建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环保部和农业部评为美丽乡村示范村。
以“产城一体、水城融合”为理念,
建设高度融合的“绿色水城”。
水是青浦的名片,也是青浦新一轮发展依托的核心资源。青浦在打造“上海之门”的同时,积极加强对产业布局与城镇布局的调整,大力集聚发展与城市生态宜居要求适应的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务,并立足湖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大力提升湖区地区产业功能。目前金泽镇水源湖和相关工程已全面建成;以东方绿舟为载体的国家生态旅游区建设全面实施。
以“淀山湖区、朱家角镇”为蓝本,
打造别具一格的“江南水乡”。
水是青浦的灵魂,青浦在完成河湖治理的同时,深挖“江南水乡”文化,形成生态旅游文化的思想内涵,水生态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持续拓升,治水成果正在成为可观赏、可感触、可享受的普惠产品。以淀山湖、朱家角为导向,弘扬水乡建筑实体、风土人情、艺术作品等,以水为核心恢复古镇、打造河湖生态旅游景观,今年以来,新建成的淀山湖彩虹桥游人如织,平均每天游客超过8千人次,最高峰达2.5万人次,截至目前累计超过150万人次,成为了市民群众亲水近水的休闲胜地。同时,水环境、生态景观的改善,也同步提升居住幸福感,推升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价值,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了水生态价值的经济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