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张竹林:补课人生-"大雪"季随想

时间:2019/12/9 15:38:01

来源: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    作者:张竹林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夏荔

WDCM上传图片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大雪”季的第二天,刚刚从外地参加两场专业研讨会返沪,也借空隙完成了两篇随笔类文章,居然还得到了朋友们一如继往的点赞。为了对得起朋友们的点赞,尽量少一点瑕疵,自己特意翻阅一些名家的历史散文和资料进行核实修改。修改过程中,尤其是对照一些名家文章,深感自己道行和功力的欠缺,随手记下了这样一段文字,脑海中形成了一个标题“补课人生”。

的确如此,这些年来,我一直是在补课,补生活的课,补知识尤其是历史和专业文化的课,也一直是在去补课的路上。其实这些年我也一直为自己处于一种补课状态而纠结。想想看,人到中年了,怎么还是潇洒不起来,好像成了一个“四不象”,既不是一个行政官员,也不是一个学者,还不是一个商人,更不是一个过客。可就是在这些空间中来回穿梭,最终还是选择了补课,花了很大的成本下了很大的决心到复旦大学去补课了。离开高考试场已经快三十年了,居然还是去刷题上补习班,2018年12月22日,我与全国200万考生一道,走进了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场。那天天气下着冬雨,考下来,整个人有点虚脱,从体力到心力,毕竟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考试。还很神奇的巧合,2002年的12月22日,我三十岁的那年,从远在千里的家乡小县城,我由一个当时和现在都很受人尊重的岗位组织部干部身份,走进了上海,开始了一段前所未有的旅程——谋职锻炼。这一来不要紧,彻底改变了我和家庭的人生轨迹,历经犹豫和徘徊,我和家人真正进了上海,成了上海万千居民中的一员,一晃,就这样十多年过去了,我也由一个青年走进了中年大叔的行列,最宝贵的青春时光与上海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WDCM上传图片

经过了几道岗位变更,我在一个区教育学院担任领导已经走过了五年的历程,完成了一个机关干部向基层领导者的转变,更多的转变是岗位职责和社会要求,让自己重新静心学习了。这里都是“教师的教师”,这里每天面对是教育专业、专业研究和专业设计,是要回答和解释,是要用专业讲话。与机关完全不同的话语体系,让自己在忙碌中挤时间看书学习,而且也逼迫自己动笔了。既有主动所为,也有被动的完成任务。一度让自己背上了一个编书写书和写作爱好的名声,只是过程的苦恼内心自知。还好,就是这样一种主动与被动的行为,既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释放和对话,有一个可以灵活与随时的知音,也让自己的知识文化得到检验和校正,更让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进行了沉淀和静化。不知不觉中让心变得安静了,经历了一些有形无形的烦恼和利益纠葛后,自己得以静心反思,反思一个已经社会上用得有点泛滥的词: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能到哪里去?……就这样,一串串问题和思考,推动着自己学习和寻找,边走边学,边学边写,边写边悟,居然还有了一丁点收获和积累,回头一望,就这样完成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想起一个让我很尊重的政坛名人——命运多舛的于幼军的话“书读进去了,人也走出来了”。有时在黎明时分或者夜色中,我在自问,“莫非这就是人生,这就是宿命?”

是的,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由一个个具体的过程组成的。有热闹时分,有暗淡时光;有快乐激情,有悲伤遗憾;有台前的风光,有幕后的付出;有幸福的享受,有苦涩的回望……一个个,一点点,一回回,构起了人生的轨迹,也形成了具体与抽象。

每当写作进行到一个节点,特别是当思维出现干涸时,我会在林间小道或小区里走走,看周边的高楼,看施工的工程,时常在想,刚刚起步时,他们实在不引人注目,有时还因为影响人们交通出行和一时的美观而生厌,更多的时候让人熟视无睹,可就是这样一个个的过程,一个有点枯燥单调的过程,有一天,你忽然发现,这里变美了,如同邻家小妹,几年不见,不仅楚楚动人,而且有点陌生和距离。正是这样一种感悟,让自己能够让好动的心变得冷静下来,让孤独的学习和读书变得有趣,让难耐的写作和研究可以延伸下去,让一些不入耳的杂音抛弃脑后,日子也逐渐变得温暖和充实,心态也变得平和而淡定。

完成此文时,女儿从英国发来了短信,“老爸,我明天准时回国”,配上一幅她的硕士毕业照,英伦风范中的一脸青春和朝气,让人感受到生命和人生有一种共同点,付出总会有回报。自勉和共勉。

12月8日于海上七贤斋草就。

(作者系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