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1 15:25:21
来源: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 作者:张竹林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夏荔
他,曾经是一个时代的青春派,在中国基础教育园地上掀起了一股改革潮;他,对学生有一种天生的热爱,始终不愿离开课堂,直到当上地级市教育局长还在兼任一个高中班班主任,在众多的头衔中,他最喜欢听人家喊他“魏老师”;他,对教育有着如醉如痴的热情,尽管如今岁月的风尘让青春已经离他远去,步入70岁门槛的他,却仍然思维活跃,对教育的痴心不改,一谈到教育,谈到学校,谈到学生,消瘦的脸庞就挂满了的青春和阳光,眼睛里就闪烁着快乐和亮光······
他,就是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优秀教师,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代表,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原党委书记兼局长魏书生。
季节已经是“大寒”,临近春节。北方是冰封的世界,东部是潮湿的寒冬,而在海南岛却是一派阳光明媚,温暖如春,让人在碧海金沙中感受着祖国南疆的无限风景。在风光秀丽、绵延清澈的万泉河畔,海南省琼海市某镇的一处阳光公寓,魏书生先生应约接受了我的采访。因为我是出生于“70后”,他今年70岁,于是被他笑称为两个“70后”的教育人,展开了一场忘年交的对话。
好老师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张:魏老师好,非常感谢您能够接受我的邀请,安排专门的时间一起近距离的交流。事实上,从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时,就得知您的大名,在我的心目中,您就是一名教育英雄,是一个时代的教育符号。如今,几十年过去,能够近距离地与您交流,对我而言,真是一件幸运快乐的事。
魏:您客气了,非常感谢您从上海过来看望我,也感谢您两年前主持我在上海的报告会,我们很有缘。我也就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一个热爱教育喜欢学生的老师,很乐意与您进行交流。
张:在您辉煌的教育生涯中,有一件事一直让我纳闷,您当上地级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后,很长一段时间还继续上一个高中班的语文课,担任班主任。曾经有人说,中国最小的主任是班主任,但就是这个最小的主任,却是你教育生涯的最爱,是什么让您如此喜爱“班主任”这个头衔?
魏:很简单,我喜欢上课,喜欢学生,我的成长就是因为教书和带班。时时不离泥土,我才不会空虚。当了局长还在当班主任,也是为了不脱离教育教学一线,这是任何调研都无法取代的最佳调研方法。更深层次的考量就是我一直坚信我的教学思想,那就是“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自己留作业,教会学生自己批改作业,教会学生出题考试和评卷。我也想证明教学生“自学”是成功的,学生是不必由老师“看着”才能教好和管好的。
张:学校老师和教育局的同事如何看待这件事?您有没有另类的感觉?
魏:没有。相反,同事们都很高兴我当班主任。因为我一直是这么干的,也干出了成效。我最关注培养学生的习惯。比如,让每个学生天天大声朗读,大声说自己想说的话,让他们自由讨论未来的时代包括太空宇宙是什么样子的······说着说着,让他们在毫无顾忌的“说”“想”“做”的过程中就产生了“感觉”,也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张:是不是这就是我们常讲到的,激发人的“内生”动力?
魏:是的,其实就是顺应人的学习成长规律。让学生享受到“我比自己强一点强一点”的快乐的过程,让他们看到了方向。所以,我在大部分时间里就是关注“最好的”和“最差的”学生,因人而异,努力激发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张:真的有点不好意思。尽管我在二十多年前当过五年的一线课任老师,但至今我都还对您这个方法还是有些疑问?我们的学生有这样自觉吗?这个方法管用吗?或者说,您的同事、领导甚至家长放心吗?
魏:事实胜于雄辩,实践检验真理。我就是这么教过来的,我用这种方法所教的学生成绩、身心发展就是这么过来的,而且还接受过无数次的检验,有的还是非常苛刻地抽查,最终还是经受住了。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学校工作和班级工作应最大限度地依靠民主管理和制度管理,少一些人治,少一些无效劳动。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能力强的让他管复杂的事,能力弱的管简单的活。从活动策划,到卫生打扫,放手让学生干。实践让学生明白了一个基本道理,创造一个稳定的班级环境,不是为老师,而是为大家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班级管理是我们自己的利益。事实上,班级管理的相关事情学生全能干,学生干的过程超乎老师的想象,他们在“干”的过程中产生了责任感和自豪感,也就在收获成长和快乐。
张:您当普通老师创造性提出了语文教学六步法,当班主任成了全国优秀班主任,当局长成了教育改革家。有什么秘诀吗?
魏:没有秘诀,只是在用心的积累和实践。六步教学法是一种简要的概括,它指的是我对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纠这六个步骤,但事实上每个步骤都是有着十分具体而细致的工作实践,特别是对于每一个学生并不是一个固定模式。1978年,我刚到盘锦三中当老师时,就接手了两个特别的班,一个班的学生都是尖子生,我担任班主任;一个班基本上都是薄弱生,担任语文老师。就是这样的两个班,我对每个学生的教学都是有着针对性的,简单地说,就是看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从习惯入手,让每个学生培养“七个一”的习惯,每天1分钟日记,15分钟适合自己的作业,10分钟课外书,15分钟写500字的日记······而且干每件事与时间联系起来,定时定量,日积月累,就让每一个很小的行为成了他们的习惯,在一种平常中让他们的学业和能力得到了提高。
张:当教师您是一个教学改革者,当局长时您是教育改革家,为什么不过一种安稳的日子,却选择了有风险的改革,如何改革,改革得怎么样?
魏:我没有觉得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有多大风险,因为我就是贯彻一个理念,从人的长处和优点入手,从平常的习惯开始,坚持地做。想想看,宇宙间并不开会,但数千万星星,却照样井然有序地运转着,这不是对人的启示吗?领导者应该研究什么问题呢?就是那些带规律性的问题,那些现在还没有暴露出来的问题。比如,上面讲到的我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学生“七个一”的习惯养成,无论是我当局长的13年,还是我退休以来的10年,每年的12月,都会召开盘锦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现场会,23年从未来间断。这也说明,只要改革是符合实际,是推动发展,这样的改革是没有风险的。还是回到三个字“不折腾”。
学校德育就是“三个坚守”
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进入新时代,特别是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党和国家对于“立德树人”的要求更加重视,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和新要求。作为一个经历十分丰富的教育家,您是如何看待学校德育的?
魏:这是一个大话题,讲了几十年也没有讲完,也不可能讲完,因为德育是一个时代和历史的命题。德育工作就是道德建设,“道”讲的就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德,就是按照规律办事。对于学校德育工作,我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体会可以归纳为“三个坚守”,就是:坚守中华民族千年来优秀的传统常识,坚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正确的教育经验;坚守每个教育主体(教师、学生)的优点长处。做到了这“三个坚守”,学校德育工作也就顺理成章了。
张:但这些年的实践看来,学校德育工作还是走了不少弯路,也还不是一件易事,尽管提了许许多多的新理念新口号,事实上,形势不容盲目乐观。
魏: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讲“三个坚守”的根本原因。不能将一个本是平常的德育工作复杂化,更不能概念化和找噱头。事实上,常识是凝练出来的最让人感受到力量的东西。这也是我不关心一些教育“理论泡沫”和五花八门的新名词新理念原因所在。我最关注的还是能否让“常识”归位,做到“三个坚守”。如果能让所有的人每天都在受教育,每天都在学习中,德育不就成了常态。同理,德育不就是要做这样的事吗?!
张:您其实很早就重视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倡导“好父母,好家教”,并且有一系列的在当时十分创新今天仍然管用的好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效应。您是如何看待今天的家庭教育?
魏:我常常对家长讲,要正视孩子的差异。任何学生,只要他有淘气的一面就一定会有不淘气的一面。如果他的学业真的很差,不要紧,那我们就针对他的实际,对他的目标值进行调整,尽量去激发他优秀的一面,特别是要让他发扬优点和长处,养成好习惯,哪怕是一种动手能力,让他比起自己有进步。只要是一个人,他的素养中就一定有着“双向对立”法则,有优点就一定有缺点,有长处就一定有短处,我们的任务是扬长避短。而现实中,我们常常一急就忘记了这条铁律。外界的训斥只能产生逆反和假装的顺从,这一点,同样适合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张:当一名好老师真的不容易,这里就涉及到师德建设的话题,但今天的师德建设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您是如何看待当下的师德建设,有什么好建议呢?
魏:现实中很多老师先是想如何“管住”学生,这个学生有哪些毛病,这种不信任感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也有的老师说,“魏老师,我学不来您的方法”。主要是他太浮躁,没有回到“起点”,而是始终想着“我要为学生装多少知识”,没有将学生当作成长的主人,没有从学生的“起点”出发。至于当下一些老师出现的师德问题,我们也要全面地看待。首先,出问题的一定是极少数,而且也一定是事出有因,不能将极少数的有违师德现象套到老师群体,扩大化会严重影响和妖魔化老师队伍,对教育发展不利。要尊重事实,尊重规则。教育的本原是事实,事实的本原是人,人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回到今天,“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是此理。教育人必须以此为准。
管理就是多看他人长处和优点,做成习惯不折腾
张:这几天,有一个让千万家长和广大高中生刷屏的教育政策,教育部出台的“强基计划”即将实施,您是如何看?您对于新时代的教育综合改革有什么好的建议?
魏:国家根据形势发展,及时作出一些政策调整,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改革思路,探索无禁区。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就是这个道理。这些年来,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也是我一直在践行的,就是尽量不在所谓“高地”去评判他人,而是更多的思考如何做好当下的事。我认为,管理就是多看他人长处和优点,做成习惯不折腾。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育者,还是合作者。我们尽量不要试图改变他人,更不要指望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而是多从对象的长处优点出发,让其长处做更长,优点做更优,优点长处成为习惯,引导他们做能做的事,从当下的事做起,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让他们享受优点长处过程中的快乐。实事上,这个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也是让他们成长的过程。
张:能不能这样理解,这其实就是您的教育观、改革观,也可以叫魏书生管理智慧。
魏:也可以这样讲吧。(笑)
张:如果稍微归纳一下,魏老师,您对自己走过的近五十年教育生涯作一些梳理,您对自己的教育生涯有什么样的概括?
魏:一句话讲,教育就是过日子。我做教育局长13年,年年工作总结结尾时都会讲这句话。至今,我还是讲这句话。想想看,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做事,做着实实在在的事。将这个平常的日子,从从容容,快快乐乐,如诗如画,在平凡平常平淡中享受过程的快乐和收获的愉悦,这不是过日子吗?!同样,如果我们的教育生涯做到了这样一种境界,这样的教育难道不是我们向往和期待的吗?!
(作者系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