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30 23:07:43
来源: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 作者:副院长 张竹林 选稿:子艺
秋霜时节,层林尽染。按照上海市奉贤区委区政府对口帮扶贵州遵义市统一部署,我们奉贤区教育学院、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骨干教师组成的送教组一行,踏上了赴贵州遵义送教的旅程。
谈起贵州,我的脑海中立马闪现了这样几个场景。一次会议“遵义会议”,一段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一瓶好酒“贵州茅台”,当仁不让的雄居国酒之矗,赤水河畔演绎着新传奇;一段民谣“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一位圣人“王阳明”,江南才子,龙场悟道,“立功立德立言”集大成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时隔500多年,还是那样让人魂牵梦萦。
这也是我时隔16年再次走进贵州,走进遵义。2004年,我第一次走进贵州,赤水河畔,遵义会址,红军山,余庆“四在”农家,还有那淳朴敦厚、古道热肠的遵义人……尽管行色匆匆,但给我留下了十分难忘的印象。那时起,我就坚信,有的流传,会在这块神奇的热土历久弥新;有的流传,尤其是那段“民谣”注定有一天会成为尘封的历史。
今天,身为上海教育工作者,我和同事们开启了“教育遵义”之行。内心竟有一种急切的期待之情,似乎是赶着去与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友故人相会。
飞机降落遵义机场,务川县教育局张永龙副局长接上我们一行,驱车直赴务川。深秋的遵义,山秀如黛,水静如镜。迎宾大道和高速公路两旁的银杏树,金子般的杏叶,和着漫山遍野各种叫不上名字的红叶、绿叶和黄花,让人感受着浓郁的秋天气息。
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此次遵义送教的第一站:务川县。
务川县全名是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地处黔东北,是中国两个以仡佬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另一个是遵义市辖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教育局合作办吕高彬主任帮我借来务川县志,粗略学习后得知,务川历史悠久,远在商周时期,仡佬族先民濮人就在洪渡河流域从事农耕劳作,繁衍生息。务川从先秦时代就是盛产丹砂的矿产基地,史称“丹砂古县”,隋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建县,1400多年的历史沧桑,县名和属地几经变化。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设婺川县,1959年改名务川县,1987年设立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仡佬族苗族人口占全县96%。是贵州建县历史最早、遵义非物质遗产最多的县,县内有保存完好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首批民族传统特色古村落——龙潭民族文化村。长期的历史长河中积淀的“自强坚韧、孝义忠勇、包容和谐、开放创新”仡佬民族文化,成就了务川“仡佬之源”的美誉。
经过历届务川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努力,在各界的支持下,务川县2019年就退出了贫困县行列,走上了全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在推进发展过程中,务川人克服各种困难,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秉承“穷县办大教育,大教育拔穷根”的理念,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县教育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0所,教育资源布局不断完善,教育质量连年稳步上升。其中,特殊教育工作在贵州省和全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务川县城不大,依山而建,街道整洁有序,生态环境优美,城镇规划比较超前。特别是在县城新区,奉贤路、奉贤幼儿园,多个奉贤与务川相连的文化符号,让我们倍感亲切,多了一种归宿感。
一个联盟,拉开了沪黔教育深度合作发展的大幕
此次到赴务川开展送教活动,奉贤区教育局党政高度重视。本着结对帮扶、资源共享、融合发展的思路,在遵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奉贤区与务川、凤冈、余庆三个县联合成立了奉贤-遵义“一区三县”教育联盟,以举办“山海联盟·助教圆梦”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推动双边教育全方位深度合作。
我们赴务川县送教组,是由语数外教研员、心理教研员和青少年活动中心艺术指导老师共14人组成。27日下午,一入驻务川丹砂大酒店,还来不及休整,大家就投入到了紧张的现场课备课了。
热情好客的务川县教育局同仁,精心为大家准备了一顿富有民族特色的晚餐,尊贵的客人礼遇,让大家体验了一把仡佬族民俗风情。务川教育局局长邹林波,一位热情睿智的领导,精彩的务川民俗解读,风趣的乡间俚语,让大家对务川多了一份认识。饭后,大家谢绝了主人善意地邀请逛逛县城夜景的好意。回到酒店,再次进入了认真地备课。大家都有一个念头,尽力将最好的状态和最优秀的课程与务川的同行们进行研讨,争取“有料”“有品”。大家都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理念,上海教育是由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担负的,上海教育品牌不能在自己的手中有闪失。
整个送教研讨活动,按照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分场进行,涉及到语数外学科、艺术手工课和德育课。我关注了一个细节,务川教育局高度重视德育课程建设,开设了两场规模很大的面向一线教师和家长的德育讲座,一场由我主讲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建设,一场是由奉贤区名师张珏老师主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德育工作,关注家校合作育人,可以看出务川教育人的理念已经与时代同步,也真正走进了教育改革的内核和灵魂。这样既关注课堂、不放弃分数,同时更重视育人、关注德育灵魂,这就是当下教育迈向高质量的方向,务川不仅有这种认识,关键是正在用行动践行。
如果这样坚持不懈地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何愁不能实现?务川,我们期待着你!
两地情深,见证务川教育内涵发展的新跨越
28日,我们一行实地参观走访了务川几所学校,边走边听边看,对务川教育有了直观的认识。
地处务川县大坪街道敬贤社区奉贤路上的务川梦想学校(又称“第五小学”),这是一所全新的移民新校,是脱贫攻坚战中,主要为满足全县异地移民搬迁子女、进城务工子女入学,专门建设的一所新学校。学校占地110多亩,建筑面积26100㎡,总投资12000万元。学校设计规模48个教学班,可容纳2160人学生就读。学校于2020年8月31日正式开学上课,首批开班18个教学班,学生967人。
学校田校长告诉我们,学校在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奉贤区大力帮助,先后投入1300多万元资金援建了1号、5号教学楼。
硬件建好了,关键是软实力提升和学校文化的培育。梦想学校因地制宜,积极挖掘当地民族文化资源,正在以“承仡佬民韵,育鹰才少年”为主题脉络,打造校园文化。
环顾梦想学校优美整洁的校园,明亮的教室,配套完善的食堂和现代化的运动场,很多方面已经超过了大城市的学校了。看着这些坐在教室里幸福上课的孩子们,尤其是那些从大山里搬出来的农家儿童,我们不禁为这个时代而感慨,党的好政策,对教育工作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视,让各族人民的共享改革成果,眼前不就是最好的印证吗?!
我们参观时,正好遇到了来自上海的真爱梦想公益基金来学校开展素养公益教育活动。据了解,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携手B站为务川梦想学校捐助资金200万元,用于建设具有3D打印和创客、录播功能的梦想教室,开展教师培训,支援学生开展去远方研学旅行等项目。同时,与“哔哩哔哩”这类年轻人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联合,帮助务川县各个学校提升软实力,让大山的孩子们在同一个蓝天下,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
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有梦想,能够让孩子们圆梦。政府、学校、家庭和公益组织在内的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何愁教育不能发展?!
务川与奉贤结缘,这里很多的道路、学校和基础设施都是以奉贤命名,为沪黔两地人民架起了一座连心桥,铺就了一条友谊路。座落在敬贤社区的奉贤幼儿园,就是由奉贤各界捐资1500多万元建起的一座幼儿园,也是为移民新小区建立的配套幼儿园。9个班的规模,共容纳了300多名幼儿入园。园长告诉我们,师生们都很感念上海和奉贤人民。条件的改善,也让他们更加渴望能够学习上海的学前教育先进理念。交流中,我们得知,以前双方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学校对口扶助,学前教育还没有开展深度合作。听到了这样的呼声,在场的务川县和奉贤区教育局领导一致表示,要尽力推动双边幼儿园进行交流合作,满足教师们的心愿,共同为推进务川学前教育发展提供支持。
务川县第四小学是此次教学研讨的主会场之一。这所学校规模很大,占地128亩,在校学生达3200人的规模,有58个教学班。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给我们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校以“明志教育”为文化主题和课程哲学,倡导“正品行树志向怀天下创新绩”的育人目标,构建了“小银杏”明志课程体系和德育体系。交流中我们得知,学校肖萍校长还从事过多年的特殊教育,务川特殊教育在全省和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肖校长对我们讲,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经历,让自己更多了一份爱心,更理解学生和家长,更愿意与同事们一道用心育人。
是啊,这样的一种特殊情感对于办一所学校至关重要。教育尤其是中小学和幼儿教育,不正是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围绕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这个育人目标,对学生多一份情感,对家长多一点情谊,对教育多一些情怀吗?!如果都能够做到这样的“三情”,我们的教育怎么不会让人民群众满意?!
三方协作,教学相长中开辟务川教育发展的新征程
本次送教服务活动,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进行,分别按照现场课、现场研讨和专题讲座的模式分多个专场进行。吸引了来自务川各个学校的老师们踊跃参加。务川老师们那种对专业的渴求精神,也深深打动了每一位送教教师的心,我随手记下几个动人的片段。
年近六旬的数学教研员钱湛恩老师,是一位热心教育公益的“老克勒”。他有着多年的公益送教经验,足迹跑遍了国内多个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本次送教活动带来的《三角形的分类》,上课风趣幽默,以问题入手,课堂中的每一环节设计都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独到的思维方式,深入浅出案例分析,深深吸引了在场的务川师生,被我们一行笑称“吸粉”高人。
小学语文教研员蒋莉莉老师,与务川县第四小学罗圣贤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交流,统编教材三年级第四单元课堂教学展示《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蒋莉莉老师以课文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批注,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引导学生学习根据题目、插图、阅读经验、生活常识以及课文内容进行预测的方法。罗圣贤老师以故事情节为切入口,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中的线索进行预测,以课会友,趣味盎然。
英语教研员徐虹老师,与务川县第四小学的老师们围绕人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Unit3 Read and write板块开展了教学研讨,感慨良多。她说,从两节课学生的表现来看,孩子的课堂倾听习惯较好,但语言表达能力着实偏弱,语音语貌存在一定的问题。围绕“如何开展音标的教学,如何改善学生语音语貌”等问题,与当地老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及时为他们释疑答惑。
不仅有语数外这样的传统学科课,艺术课也深受务川老师们的欢迎。28日上午,来自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何球红老师现场执教了撕纸活动课《生肖撕纸》,生动展示了奉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桥撕纸”的课程特色和活动风采;黄燕老师执教了表演课《行走》,通过有趣的场景设置,激发了学生们的表演欲望,课堂气氛空前热烈。
我无法将每位参加此次送教活动的同事事迹一一进行描述,但这个群体的敬业和专业让我们感受着什么是教育的力量。
身为学校德育研究者,28日下午,我为务川县的一线教师和家长共约300人在务川思源学校报告厅作了2小时的家庭教育指导专场报告,从当下的家庭教育现状出发,围绕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力的结构组成、运行机理和培养策略,与他们进行了深度讲解,将我和学院德育团队成员们一道花了近5年时间精心研究的成果,与务川老师和家长们交流。从听众们的神情和不时自发的掌声中,我感受到这个主题报告还比较受欢迎,也更强化了深度开展家庭教育研究的信心。
会后,务川县教研室覃主任对我讲,家庭教育这个话题既讲到了当下教育发展的关键“点”,也道出了当下中小学教育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教师和家长们心中的“痛”。家校合作育人,“难”在越过理念关,“痛”在缺乏胜任力。现实的原因,山区留守孩子多,隔代教养多,家长的家庭教育观,教师的教育观和家庭教育指导观,都有一个亟待重新认识和建构的过程,如何将家校合作育人的理念扎根于现实推动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全方位的重构,不管有多难,都必须要突破。
一些家长会后对我说,这样的报告很有必要,是第一次听到从这个视角讲家庭教育,让家长们体会到当下的教师们不易,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永远处于学习的路上,家长也必须增强学习育儿的知识和能力。
且行且思,短短的两天时间,笔者脑海中也形成了关于推进务川教育发展的三点粗浅思考。
思考之一:初步走过了硬件帮扶阶段的务川教育如何走上一条可持续的内生发展道路,需要一种全新的思维和有力的支持推进。要进一步重视加强教研工作和教研员队伍建设。从现实情况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务川县教研建设是短板,人员的配备不足,力量不强,难以开展有效的教研指导活动。作为县域教育专业发展“工作母机”的教研机构,从教育部到地方各级都是高度重视的,进行了专业定位,赋予了职能,但一项好的政策机制如何因地制宜落实,不是一个简单地发文就了事,从设计到转化落地,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建议下一阶段,双方紧密合作,推动务川教研工作发展。
思考之二:将“五育并举”的理念设想进行转化落实,需要重新谋划和推进。2018年以来,奉贤区先后投入1.2亿元资金,为务川建设了一个现代化的学生研学中心,这是一个具有超前眼光的学生发展基地,也是充分考虑沪黔两地资源实际,合作打造的德政工程。建起来了,如何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多元智慧的眼光来经营好研学中心,需要用更加开放的创新思维,努力让“红色”“绿色”“多彩”的教育之花在这个研学园地中灿放。
思考之三: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十四五”县域教育综合改革丝毫不轻松。务川教育局局长邹林波坦言,这次我们奉贤送教服务团一行参观交流的学校主要集中在县城,新建学校居多,基本上是优质资源。但事实上,地处边远乡镇的一些学校,无论是硬件改善还是软件提升,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即使是城区学校,也面临着班额过大、内涵发展不足等困难。从根本上讲,需要建设“教育家型校长队伍、专家型教研员队伍、智慧型班主任队伍、综合型教师队伍、多元化督学队伍”,这是决定着务川教育能否实现“黔北教育强县、贵州品质示范、西南艺体高地”目标的根本保障,也对上海下一步给予教育内涵帮扶有着许多新的期待。
有诗人云:仡佬之源,九天福地。丹砂古县的文化记忆,仡佬民族的生命源流,红色遵义的历史足迹,学科育人的德育元素,实践育人的社会载体……需要有一种力透纸背的视野和胸襟,更需一种克服万难的新时代长征精神来落实。
务川,是多彩贵州、红色遵义的一块热土,新时代教育的长征路完全有理由在这块古老的红色土地上胜利完成。对此,我们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