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25 20:31:51
来源: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一、抓住时代契机,规划融合课程建设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财经问题对个人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构建高中基础教育中财经特色课程,对培育上海财经拔尖人才具有时代意义。
2016年虹口区人民政府与上海财经大学合作共建北郊高级中学,学校抓住机遇,以培育“国际都市公民财经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为育人目标,基于融合的理念构建实施财经课程体系,围绕教育综合改革提出的大学中学合作培养财经人才,深化高中管理体制改革,以“财入课程”致“经世济学”,探索大学高中贯通式培养模式。
项目围绕财经素养培育,遵循融合的原则,创新发展原课程内容,建设符合上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校情的“融合的高中财经课程体系”。具体指在基础型相关学科中融合财经素养教育,融合上财北郊各类课程,进而构建以培育“国际都市公民财经素养”为目标的校本化课程体系。包括三大类九个模块,涵盖了财经素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融合课程体系以“多元化”“特色化”和“个性化”为设计原则,既满足学生学习的“适应性”“选择性”和“发展性”,同时又协调、融合好基础学科、拓展学习与研究学习的关系,创立“财经奠基课程”“财经广域课程”“财经核心课程”等三大模块,在夯实学生基础课程的同时,培育学生的财经素养。
二、立足校本实践,构建融合课程内容
1.整合学科内容,实施财经奠基课程
面向上财北郊高中全体学生,挖掘基础型课程中各学科与财经素养培育相关的内容并进行整合,为财经素养奠基,培养良好的财经态度和诚实的财经品格,具体包括自然科学、社会人文、数学信息三大门类,将财经素养培育融入现行的国家课程,在基础学科内容中推进财经素养有关的显性课程内容的开发与研究,最终研究完成各学科知识与财经素养渗透的课程统整。
在基础型课程中,培育学生财经学习的基础性学力,将基础课程视线从高考、学业考的单一课程模式,转向“财经素养”基础性学力培育的多元模式。有意识结合每一门基础性学科的特点,挖掘财经素养培育空间,形成校本特色。
2.贴合学生志趣,开设财经广域课程
面向对财经有兴趣的部分学生,由上海财经大学指导本校教师开发,创造性实施“财经广域课程”群,培养学生具备基础的财经知识、基本的财经行为能力,渗透财经教育,具体分为三类。
财经人文类课程:财经领域富有丰富的人文属性,财经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沟通、心理、人际关系等能力,更需要在与金融资产等打交道时诚实守信、有职业操守,这就要求高素质财经人才具备人文情怀。具体课程如“阅读上海”、“文峰辩论”、“看不见的手——历史中的市场经济”、“财经视角”等课程。
国际理解类课程: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在“全球一体化”环境下对学生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全球视野有着更高的挑战。课程旨在增强学生国际意识,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国际交往能力,为学生面向未来和国际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课程如“商贸英语”、“世界经济地理”、“放眼世界”等课程。
经济数理类课程:身处中国经济中心的上海,高中生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并且要做精算与数据评估。本课程即着重培育学生经济数理能力,变式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其思维的缜密与逻辑。具体课程如“闲财每周理”、“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变式数学思维”等特色课程。
财经广域课程向对财经领域有兴趣的学生打开一扇财经广角之门,依托“超星平台”,面向更广泛的群体,灵活机动地实施广域课程。拓展学生财经视野,深化学生财经兴趣,让学生从中唤醒自我的财经萌芽,发现自己的志趣所在。
3.融合大学资源,实施财经核心课程
面向树立财经志向的资优生,与财大合作,开发适合高中生的财经专业课程,形成培育财经创新人才的特色课程群,面向财经创新班学生,进一步拓展财经视野,培育良好的财经品质,提升财经素养。在此基础上,先后开发出市场分析、金融会计、经济法学、财经人文等子模块先修内容。如: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哲学”、“经济社会学”、“新闻里的中国经济”等精品课程,深化拓展创新班学生财经潜质,进一步打造财经核心能力。
三、彰显办学特色,形成显著社会成效
财经融合课程的实施有效推进了国家双新课程改革的落实,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了课程的丰富性、多样性、关联性、严密性,财经的融合成为学校教学组织形式变革、教育教学评价改变的前提条件;在区校联动理事会管理、高中与大学贯通融合制度下,高中与大学贯通式培育财经素养,推进了财经广域课程和财经核心课程的有效落实,针对性地解决了教师专业发展、班级管理、学生学习评价、学校硬件设施设备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近年来师生的一起努力,学校已形成了“经世济学”的办学特色,并向超一流的财经类特色高中的方向努力。
1.学生层面
扩展了财经视野,增长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保险学、投资学、财政学等各类财经知识。学校目前在267个学生课题中,有财经类课题45个,包括社会经济类、法学经济类、贸易实操类,充分利用智能化“moor自适应学习平台”辅助测评学生财经知识的学习。
锻炼了财经能力,组建“财知社”,参加各级各类商业大赛:BBC商业挑战赛、校园大亨、“上财北郊杯”商业精英体验营等,模拟商业体验活动,参加汇丰银行、金融证券公司在金融贸易行业体验实践,获得高中组一、二、三等奖,提升了商业实践能力。
提升了学生的财经志趣,促进了学生财经领域的生涯发展。学校研发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财经素养量表,由三个维度构成:知识理解力、技能与运用、专业志趣,2020年初全校共588人参与,全员参与、问卷调查、跟踪测评等多通道对学生财经素养测评,数据说明学生未来财经类专业选择比重大幅度提升。
2.教师层面
教师财经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自行设计本学科财经奠基课程内容,完成奠基课程典型案例,思考学科知识中如何融入财经情境,解决财经问题。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潜移默化提升了课程理念,认同财经教育对现代学生的必要性。
教师能力提升。学校成立财经教研组,参与研究开发财经融合课程,面临新的课程标准、教学观念、教学材料和教学策略的挑战与思考,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
正是这样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学校青年教师成绩喜人,他们在相关评比中获得市级乃至全国一等奖。
3.学校层面
北郊教育集团K12小初高一体化财经课程。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可以在集团内选择骨干教师与财大教授进行集团内课程共享,做强做实人文财经课程,探索小初高大学贯通式培养模式。
明确学校财经教育特色办学方向,落实“合格+特长”的办学理念,在全区全市财经教育方面起到一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在初三自主招生中吸引了一批有财经特长与兴趣的学生,近4年高三财经类院校录取人数逐年上升并将近翻一番。
连续举办了“上财北郊杯”商业大赛,全市十余所名校高中的学生参加;连续3年参加了一系列“校园大亨”商业大赛取得优异成绩,被《中国教育报》《文汇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取得一定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