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什么展全部作品组件竟超1万件,它将带来怎样的人文思考?

时间:2021/9/27 14:25:00

来源:文汇网    作者:李婷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黄澄怡

WDCM上传图片

究竟是怎样的艺术展,前期筹备需要历经20000公里,爬升5300米,跨越10个省市自治区,耗时两年?答案昨天在上海宝龙美术馆揭晓——12月25日,“RONG-源”空间艺术展将在该馆6号厅揭幕,在两个月展期内,借用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方式,运用当代的手法呈现对当下世界的人文思考,为进入展厅的观者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命视角。

该展的主题“RONG”,用汉语拼音可以理解为“融”、“溶”、“熔”,也可以理解为“荣”,或者“容”……但主办方并不直接给出具体的汉字,是表明要把理解的主动权留给观众。

展览之所以命名为“空间艺术展”,是缘于艺术家既致力于让观众沉浸在氛围之中体会与作品互动的乐趣,也希望将“空间”进行精神层面的拓展,让观众可以在物理空间内突破有形的限制;或者,把一些极易被无限扩大的联想进行具体化的定义。

该展主展部分由《光之茶室》、《光之柱》、《风之翼》、《雨滴》、《算力光影》、《光之融器》等6个板块构成,加上《序曲》、《尾声》、《花絮》,一共有9大板块,分布在7个空间之内,全部作品的组件、设备超1万件。

WDCM上传图片

主打作品之一《光之柱》在现场以影像方式呈现,但将它理解成是一件行为作品的缩影将更为准确:艺术家团队在长江入海口取水,将它冻结成冰柱;然后带到青藏高原,把来自东部混合着海水江水的冰柱敲碎,让它自然散落、融化、渗入大地;接着又在“圣湖”玛旁雍错取水,带回至上海凝结成冰柱,最后仍然在入海口自然融化,流入大海、流向世界。这件作品传递着这样一个概念:无论是地理位置的东或西、还是文化区别上的汉或藏、抑或是温度差异上的零上或零下……在时间、自然界的大融器中,都将融为一体,都将“溯源归宗、和光同尘”。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艺术家对生命和宇宙力量的思考。

《算力光影》虽然使用了科技手段创作作品,在作品中却表达了当人们过多依赖科技手段时,大自然会产生Bug给人类造带来反噬。

WDCM上传图片

整个展览中体量最大、占地百平方米的《光之茶室》表面上是把现场打造成了一个茶室,但却消解掉了茶室的喝茶功能,进而将它概念化,把“喝茶”变成一种形而上的行为,提醒人们“当我们在做某件事的时候,重要的不是这件事本身,而是与这件事有关的其他”。

而《风之翼》则暗藏着一个藏族同胞们非常朴素而又浪漫的观念:他们之所以将经幡变为日常,因为来自天空的风每吹动它一次,就是向人间传递一次祝福,让所有人都能沐浴在友善的光亮之中。这件作品也是展览主题中“源”字的初始动机之一。

“RONG-源”空间艺术展由上海白水泉、上海宝龙美术馆主办,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学术支持。主创艺术家为白水、秦岭、龚世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策展人,在艺APP合伙人顾耀峰、雅昌IP展览负责人武林担任执行策展人。

WDCM上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