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5/11 19:46:05
来源: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疫情来袭,让熟悉的课堂从教室搬到“云端”,也给教学带来不小的挑战。两个月来,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们各尽其责,动足脑筋,探索和实施了贴切、有效的教学方法,悉心躬耕云课堂,确保学生在特殊时期依然能充实、愉快地学习。
及时调整,活跃课堂
线上教学启动后,一些系部的老师根据专业特点,及时、灵活地调整了教学的内容、方式等,力求将网课上出效果、上出共鸣。
有的调整了教学内容。在汽车运用工程系,新能源汽车技术兼特斯拉项目组组长李颖带领团队连夜在学习通平台建设了3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框架,集体研讨网络授课方案,将理论部分的内容提前,以实训为主的内容延后;同时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口述实训操作步骤,为线下教学打好基础。
李颖老师带领团队讨论网课方案
有的调整了授课细节。轨道交通工程教研组的刘义老师根据网课特点,对上课方式进行“微调”,比如每节课知识容量不宜过大,要留给学生反应和思考的时间;教学视频不宜过长,做到精讲精练,突出重难点;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
刘义老师
有的调整了互动方式。基础教学部的张文老师给语文课设置了一个“课前演讲”环节,学生可以评论时事新闻、谈谈读书心得,或者说说自己在家的情况,老师可借此了解学生现状,做好心理疏导。
张文老师
汽车运用工程系邓康一老师的网课有个“分享”环节,班上学生可分享学习经验、做“大白”的体会、做兼职的经历……同学们在积极思考和表达中不知不觉拉近了距离,也能更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
邓康一老师
就地取材,“创造”课堂
疫情期间,“云端”的理论教学不停步,但一些实训课程无法到实训基地开展。为此,汽车运用工程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意地组织了“专业知识赋能志愿服务专题组”,将专业实训融入到志愿服务中。
李丕毅老师(右一)带领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开展实训
这项名为“线上教学不停步,线下实训来服务”的志愿服务活动日前在浦东校区开展。汽车运用工程系主任李丕毅带领老师们统计了校园内需要日常维护的车辆,模拟企业“接待”-“服务”-“交车”的流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活动中,同学们对校园封闭管理期间老师和后勤工作人员的汽车作了日常检查和服务,包括灯光、轮胎气压、蓄电池、发动机舱水电油的检查和汽车美容等,一方面解决了实际问题,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同学们在志愿服务中进行实训
社群活动,延伸课堂
线上教学开展以来,不少系部在课后增加了有针对性的社群活动,将“云课堂”进一步延伸。
学生课后做设计
人文艺术系的老师们开展了“线上教学直播+课程知识点录播+线上社群互动”的混合式教学。在社群互动中,有老师对优秀作业的点评,也有同学的发言交流,艺术设计的教学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后。对于不习惯发言的学生,老师还会进行一对一的课后辅导和交流,确保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们认真完成的作品,显示了他们实实在在的收获。
学生作品
汽车运用工程系的老师们也在学习平台上发布各种形式的课后活动。如上保养基础课程时,让同学们利用网络资源寻找相关视频资料,分享学习心得;发布戴姆勒教学平台上奔驰汽车技术方面的最新技术及资讯,拓宽学生视野。这些课后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课堂所学。
学生在学习平台与老师互动
学生课后制作的思维导图
温故知新,巩固课堂
对学院的不少老师来说,线上教学的日子不乏熟悉感,此前的有效经验也让这段时间的教学更加从容。
轨道交通学院车辆教研组的秦媛媛老师表示,有了2020年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经验,此次网课开展得比较顺利,学生和老师也能默契配合,即便上课时偶有卡顿等问题发生,都能及时解决。
秦媛媛老师
一些不曾经历2020年网课的新进教师也在“老”教师的带领下迅速投入实践。王佳老师是今年轨道交通通号教研组的新进教师,在组长和组内其他老师的指导下,已能熟练运用职教云和腾讯会议结合的方式上课,并通过让学生共享屏幕演示的方式来增加参与度。
王佳老师
基础教学部张文老师的经验是,临时开展线上教学,往往有很多学生没有带书回家,因此她作为备课组长会把书上相应的课文拍下来,用照片或word文档的形式发到学习通资料里,让学生可以提前预习。两年前已有的一些线上课程或练习,也可以分享给现在任教的老师。
为学生上传课程资料
此外,一些老师还克服了个人困难,全情投入线上教学。轨道交通学院机电教研组的王沛霖老师最近腰部扭伤,无法坐着,但承担着3门课16课时的她还是坚持站着备课、上课。该教研组组长黄艳飞的腰伤还在恢复期,但她主动承担了组内其他老师的12节课,确保了3个班级的正常教学秩序。
王沛霖老师站着上课
特殊时期,特殊作为,交院教师在“云端”坚守教学一线,治学严谨不减,课堂扎实依旧。
向每一位耕“云”者,致谢、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