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6/16 9:47:49
来源:文汇报 选稿:张丹洋
这是一所有着厚实根基的内蕴学校,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和著名的行知中学渊源深厚。上海民办至德实验学校(原行知二中实验学校),前身是陶行知先生创办的上海市行知中学的初中部,1978年学校被上海市教育局批准为全市26所市重点中学之一,2005年被上海市教委命名为全市首批28所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之一。1997年5月根据有关精神,行知中学初中部与上海市化成中学合并,转制成公助民办学校,改名为“上海市行知第二中学”。
这是一所有着教育情怀的优质学校,与上海宝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美妙邂逅。2002年9月学校再次转制成民办学校,由上海宝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卫杰投资兴办。为让更多的宝山百姓享受优质教育,2019年9月经批准,增设小学部,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更名为“上海民办行知二中实验学校”,2022年更名为“上海民办至德实验学校”。致力于丰富“基础厚实、文理见长、外语出众、兴趣广泛、身心健康”的办学特色,充分发挥5+4学制优势,打造已来未来的学园、幸福成长的乐园、陶冶情操的花园。
这是一所有着育人佳绩的品牌学校,以陶为师敏于行,以真育人厚于知。现任校长陈振华说:“学校传承陶行知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生身心素质、个人修养、社会公德及合作交流能力表现突出,在各级各类竞赛及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近年来有3位学生获得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学校设立每学期几十万的‘至德奖学金’鼓励嘉奖,学生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学业扎实,视野宽广,多年来学校教学质量位于区前列,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考入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在今年因抗疫需要,线下教学改为线上教学之际,学校精心组织,教师用心执教,学生热心学习,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办学20年来,在宝山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学校理事会和董事长朱卫杰的管理下,不断进取,取得丰硕成果:被评为或命名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中国社会组织评估4A级;上海市优秀民办学校、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特色学校创建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家庭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上海市创建学习型家庭优秀实验基地、上海市红旗大队;宝山区文明单位、宝山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宝山区绿色学校等。学校语文、数学学科为上海市学科基地。
为每一位学生预留提升空间
学生,是学校的命根子;学生的成长是学校的生命线。正因为此,至德实验学校始终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办学的主轴,不论学生的背景和来源。
为每一位学生预留提升空间,这是学校基于现实又前瞻未来的育人之举。近两年来,学校根据有关部门制定的招生方法,每年通过网上报名和摇号招收学生。面对一批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成绩有待提高的学生,针对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存在的明显差异,学校立足大爱教育,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放学后的留校课后服务时间,根据教师建议、学生自主报名双向选择,组织优秀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分层因材施教,使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这样的分层、分类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校分层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体现出教育个性化。分层教学是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采用不同的教学流程,使得实际教学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获得学习乐趣,既满足了当前不同学力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又为每一位学生预留了后续数年学力发展变化的学习保障和提升空间,同时也确保“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同时,学校围绕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科特点,积极开展了各学科课堂教学实验,促进了学科课堂特色的形成。教师对于既有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作出了正确的审视,该放则放,该弃则弃,不能心存留恋、依依不舍,从而提升了整体教学的进步,也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动力。
为每一位学生预留提升空间,这是学校发扬陶行知教育思想,追求办学和育人至精境界的体现,也是教书和育人追求崇德大局的表现。
立人:传承红色基因学会守正明理
学校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以提高基础道德、完善人格为抓手,努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立足于立德树人,全面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他们都能得到最适合的教育、得到充分自主的发展。
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学校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足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学校进一步做强课堂教学作为育人的“主渠道”,关注常态化课堂教学,引导教师不断完善育人方法,注重学生优良道德品质、良好思想作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实践环节上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把育人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许多学科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和育人要求,开发出校本课程,如语文组开展“传颂中华经典文化”,音乐组开展“红色歌曲传唱”、史地政教研组开发编写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读本”,组织的“时政辩论赛”“法律读本与知识竞赛”等,充分提升学科育人价值。学校进一步唱响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主旋律”,以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带动增强学生的爱国向心力,把握好重大时间节点,推动爱国情怀同频共振,做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天天有内容”,使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效。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学校组织了“筑梦新时代,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风雨、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唱支红歌给党听”系列活动,让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会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先进性,从内心深处认可和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
规范行为习惯
实现培养目标
学校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品德、实干本领、健康身心,面向未来的“真人”。根据年龄和学段的特点,分年级、分阶段细化行为规范教育目标和内容:小学部以“勤学习、敢探究、有创见的行知人;播爱心、负责任、有修养的中国人;会交往、乐合作、有眼界的国际人”为目标,低年级阶段(1—3年级)以“我的习惯我做主”、高年级阶段(4—5年级)以“好习惯伴我成长”,狠抓健康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会交流与交往、具有良好公共道德等方面教育;中学部分四个年级制定行为规范教育目标和内容,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管理、学会生活”为总目标,六年级开展“迈好初中第一步,让好习惯成就我的未来”的“适应性教育”,七年级开展“迈好生活第一步,自主自立自强自我发展”的“四自教育”,八年级开展“迈好青春第一步,我的青春我做主”的“感恩、诚信、责任”教育,九年级开展“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我的人生更精彩”的“理想信念、责任爱心”教育。
学校分年级制定行为规范教育推进计划,形成各年级相互衔接、螺旋上升的行为规范教育机制,落实“月月有主题有重点、周周有活动有反馈、天天有内容有检查”的“行为规范教育月行动计划”,形成制度到位、措施到位、训练到位、检查到位、评估与反馈到位的“五到位”训练体系,不断提高行为规范教育的效果。
炼人:培育自主精神提升核心素养
学校以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小先生制”为指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设立多种角色让学生自主承担,改进育人模式,优化育人氛围,培养主体精神,促进主动发展。探索和实践新型“小先生制”,既传承了陶行知“小先生制”的精髓,又赋予了时代新内涵,这就是以培养现代人所必备的核心素养为目标,高扬人的主体精神,让学生去实践和体验,从而提高育人效果和教育质量。
实施“小先生制”
培育主体精神
“小先生制”,最先由陶行知先生提出。陶行知的“小先生制”蕴涵了“即知即传”“文化共有”“教育民主”“人人有才”等基本价值和理念,这对于今天的教育教学活动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学校实施“小先生制”自主管理,让学生自主构建核心素养。学校在德育管理中,积极推进“小先生制”自主管理,建立校级、年级组、班级三级自主管理网络,设置不同管理岗位,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校级、年级组、班级的管理者,让学生在角色的转换中体验责任、承担责任、明确规则、遵守规则、主动成长。还实施了学生干部竞选机制、轮换机制、培训指导机制、综合评价机制,不断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效果。推行学生自主管理,学生主体性、合作能力、自主管理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落实“小先生制”
倡导合作教学
学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倡导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推行“小先生制”,形成了“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师生、生生互动,学思结合、灵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优化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课前,积极推进“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自主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上,精彩5到10分钟的自主学习成果展示,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在教学中,老师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小先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后,开展“小先生”的答疑、互助活动,培育了合作互助的优秀品质,促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砺人:凸显课程特色丰富成长经历
课程是学生汲取各种成长养分的主渠道。学校将课程建设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进行了全面设计和特色培育,以实现课程育人的最大化。
小学部
“1+YI”校本课程特色浓郁
小学部校长钱慧萍说,在做强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小学部形成了以强体验、增拓展、添乐趣的“1+YI”校本课程特色,主要表现为:
人文底蕴1+仪: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社交礼仪有机结合,传习古诗文化,根植民族基因。除了基础型课程外,开设《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课程,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丰厚人文底蕴,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
学科拓展1+绎:语数英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基础上,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同时,开设了“阅读理解、语言表达、玩中探、做中学、口中练”等拓展型课程,提供学生选择,启发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用语言去“破译”文字背后的意义,触发学生的思考,通过阅读记录表、阅读思维导图交流,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提高表达的能力。基于情景、基于游戏、基于问题的生活数学,给学生创设更大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初步学会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中小学英语口语拓展教程》,拓展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空间,营造了学得和习得的环境。
多元发展1+艺:基于“学校特色、教师特长、学生特点”,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为学生精心打造多种社团,打破班级、教师、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校内“走班”上课,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多种兴趣需求,让学校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让每个学生成为主角,让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
文化融合1+E:开设CCA课程,目的是使更多的学生能有机会接触国际融合课程,从小体验中西文化的异同,为将来形成国际化视野奠定基础。CCA课程体现求同尊异的跨文化融合,让学生系统而规范的学习跨文化知识,学好英语,领略另一种文化的魅力。
科学探究1+疑:倡导以问题为起点、以研究为核心的学习方式。重视以“问题”为载体的组织教学。每学期深入一个科普基地,确定一个科技主题活动,举办一次科普讲座,形成一份课程活动综合评价。通过“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游戏的探究、基于情景思考”,在学生心中播下科学探究的种子,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自主活动1+宜:以“尊重教育”为课程理念,以“科学嘉年华、艺术嘉年华、体育嘉年华、阅读嘉年华”等活动为载体,成就每个独一无二的“学生”。采取“分层递进、因材施教”“分类促特、因趣扬长”“分段侧重、因龄推进”等方法,促进了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三(3)班学生王梓乐说:“通过这两年的学习,尤其是学校特有的1+YI教育模式,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古诗文经典诵读陶冶了我的情操,生动有趣的CCA外教课锻炼了我的口语表达能力,丰富多样的社团课培养了我的兴趣爱好,科学探究播下了我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种子,各种嘉年华活动丰富了我的校园生活,让我的小学生活充满了欢乐和回忆!”三(2)班学生田欣妍深有同感:“学校组建了丰富多彩的‘1+YI’校本课程,有律动操、合唱团、音乐剧、乐高、乐绘名画、CCA融合课程、分级阅读、口语交际……绘名画课堂上,我们走进艺术的殿堂,认识了高更、梵高、毕加索……律动操社团上,我们哼着曲子,跟着旋律翩翩起舞,《下山》《加加油》《祖国的花朵》……一首首曲子在我们的脚尖绽放。学校的汇报活动中也有我们的身影,一年级的时候,我们代表学校参加了宝山区广播操比赛,与大哥哥大姐姐们一竞高下,并且获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三(4)班周雨茉的母亲说:“之前就听说‘1+YI’是学校的特色课程,没想到孩子入学以后真的能体现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课程设置在扎根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校内特色的诵读课、玩中探和CCA课程,拓展了孩子的传统文化修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校内不仅开设了涵盖运动、美术、手工、表达等范围的兴趣课程,培养了孩子的思考和动手能力,还定期举办各种运动会、读书节、科技周,围绕传统和相关国际大型节日举办元旦晚会、元宵节、儿童节、中秋节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在校生活。”
中学部
特色课程引人入胜
学校关注学生,关注课程会给学生带来哪些变化,尤其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必需素养、关键素养都予以着重关注,形成了特色课程群。特色课程群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基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情感体验,丰富学生学习经历,开发和实施综合活动课;重视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积极推进学生自主管理实践课程,推进课堂教学方式转变;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推进拓展型课程建设及学生社团活动课程;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在语文、英语教学中深入探究听说训练,开设语文朗诵和英语口语校本课程;为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积极推进合唱艺术特色教育。总之,学生经过一系列学校特色课程群学习之后,能够为自己积淀并形成一些核心技能。
为了满足学生兴趣和爱好,学生喜欢什么,学校就开什么课程。几年来,学校既充分利用本校师资优势,又充分挖掘校外资源,如区少科站、区少年宫、区文化馆与体育局,开设了艺术类(合唱、舞蹈、器乐、国画、剪纸、十字绣)、科技类(机器人、头脑OM、航模、车模、科技小制作、信息技术、3D打印)、人文类(礼仪、心理健康、影视欣赏、文学欣赏、演讲)、体育类(篮球、足球、武术、健美操)等二十多门拓展型课程。学生100%参与选择拓展型课程学习,让每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