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1 14:55:49
来源:上海市闵行区鹤北小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秦嘉莹
在蔚蓝的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当秋风吹拂着“小不点”的脸颊,那一株株饱满的稻穗充满着成熟的喜悦。迎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一场关于稻田的体验,正式开启!“小不点”走进田间课堂,见证一粒米的诞生!
10月28日午后,鹤北小学三年级“小不点”在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的陪同下一起兴高采烈地走进了稻田,开展“品金秋之果,庆稻香丰年”秋季综合活动之田间课堂体验。看!金色的稻谷飘香,到处是一片繁忙的秋收场面,一串串饱满的稻穗,承载着多少农人的欢乐、汗水和梦想。
一走进稻田,“小不点”就用自己的小脚丫丈量了一亩地。随后,田间课堂的老师们现场讲述了袁隆平爷爷研究水稻、关心人类温饱问题的故事,告诉同学们要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小不点”们纷纷表示,会好好珍藏袁隆平爷爷带给他们的这份礼物,以后不挑食、不剩饭,将珍惜粮食进行到底。
白花花的大米是怎么从稻谷变来的?
让我们跟随“小不点”一起认识传统农具,了解“一粒米”的前世今生。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小不点”通过学习镰刀的使用方式,亲身尝试体验割稻子,挽起袖子弯下腰,左手抓稻,右手握刀,刀口向斜,手起刀落,穿梭于稻田间,一茬一茬地收割成熟的稻子,体验最原始的收割方式,真正体会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当了一回小农夫。
随后,“小不点”扬起稻穗,用力摔打,金色的稻谷一粒粒欢快的跳落下来。将“禾”放入“臼”中,一点一点地磨碎稻谷的外壳,借助风力吹掉外层的“糠”,便得到了最初的糙米。
稻米回仓,剩下的稻草怎么办?
“小不点”开启“田间保卫战”,发挥他们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在家长志愿者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了一个个创意满满的稻草人。稻草人们风格迥异,有头戴皇冠头纱的梦幻公主风,也有戴着墨镜的时尚酷炫风。让我们可爱的稻草人替我们继续守护我们金灿灿的农场。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粒稻米经过播种下的青葱秧苗,再经历漫长的养护期,最后到金秋时节的风吹稻浪,从秧苗到米粒,每场劳作的延续,都是一个生命的循环。
鹤小“小不点”融入到田野的怀抱中,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及神奇馈赠,“累并快乐”地开展一段最真实、最亲切、最快乐的田间自然课堂。希望通过见证一粒米的诞生过程,能让孩子们领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传达的真切意义。愿每一位“小不点”都能践行习爷爷的节粮号召,争做节粮小卫士,成为一个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