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李德元|中国姓氏趣谈(五):王周陈朱马宋严七氏

时间:2022/11/4 15:33:56

来源:李氏微语    作者:作者 李德元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秦嘉莹

12.王氏

王氏来源不算复杂,除了少数民族改为王氏以外,其他王氏总体上有两个共同特征:第一都是黄帝后人,“姬”姓。“妫”姓和“子”姓也是姬姓的后人。第二都是君王、诸侯王或王族担任大夫的后人,他们因各种原因改为王氏。因此,“王”氏之“王”,就是首领的意思。

妫姓之后:

舜(五帝之一)是黄帝之孙颛顼(五帝之一)的第六世孙,属于黄帝支系有虞氏,人称虞舜,姬姓。舜因德望才干出色被帝尧重用,并将二女娥皇、女英嫁给他,封于妫水。舜因在妫(guī)水边居住(今山西省永济市南历山),便以妫为姓了。

舜有个后代叫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国,妫满的后人遂改姓陈。陈姓后人中有一个叫陈完的,在齐国任大夫时被齐国国君封了田庄,于是改名为田玩。田完的十世孙田和抢了齐国国君位置,把姜子牙的姜姓“吕氏齐国”变成了姬姓“田氏齐国”,史称“田氏代齐”。秦灭齐国后,田和的后裔田义为避仇家改姓王氏。西汉末年篡汉建立新朝的开国皇帝王莽,就源自此支王氏。

子姓之后:

黄帝的曾孙喾(kù,五帝之一),姬姓。他的夫人简狄吞燕子卵而生契,契因自己是燕子卵而生,便以“子”为姓。子契是商的始祖,他的后人成汤(子履)灭夏朝建立商朝。

商朝末年,纣王(子姓,名辛)荒淫无道。他的叔叔叫比干(子姓,名干),因封于比地,人称比干。比干多次犯颜强谏,终遭纣王杀害。其子孙后人因为比干是王子,就以王为氏。

姬姓之后:

姬高之后。姬高是西周第二代君王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封于毕国,其后人遂以“毕”为氏。毕氏后裔中有一个叫毕万的,去晋国当了大夫,因功封于魏,毕万的后人遂改魏氏。魏氏后人和赵氏和韩氏三家瓜分了晋国,建立了韩、赵、魏三国,史称“三家分晋”。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国,魏国大臣魏无忌(信陵君,战国四君之一)之孙魏卑子逃亡。西汉初魏卑子被任用,因他是王族后代,被时人称为“王家”,其后人遂以王为氏了。

平王之后。周平王是东周第一代君王,他是西周末代周幽王的儿子,叫姬宜臼。姬宜臼在位50年,熬死了长子姬泄,长孙姬赤继承其位,却被弟弟姬林夺取王位,姬赤被迫出走晋国。因姬赤当过周朝的王,其后人遂以王为氏了。

灵王之后。周灵王是东周第十一代君王,叫姬泄心。他的孙子姬宗敬在朝担任司徒之职,当时的人们因他为王族后代而称其为“王家”。后人遂以王为氏了。

姬揭之后。东周时期,周考王将弟弟姬揭封于王城(今河南洛阳城内,现叫王城公园)。后人以王城之故改为王氏。

姬嘉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因原燕太子丹的玄孙姬嘉献符有功,王莽遂赐其王氏。

汉化改姓:

唐朝以来至清朝,受中央政府羁縻政策和改土归流的影响,满族、蒙古族、苗族、羌族、彝族、傣族、侗族、佤族、景颇族、哈尼族、土家族、裕固族、维吾尔族、黎族、高山族、京族和白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王氏族人分布。

其中,成吉思汗王族后裔一支隐居中原600余年,5万余后裔都改了王氏,以纪念王族之传。

大金国国主完颜氏后裔散居于各地,明朝朱元璋赐他们为王氏,以纪念王族之传。

王姓历史名人,有春秋时期思想家王诩(鬼谷子),战国时期秦将王翦。西汉时期出塞和亲的王昭君,西汉末期篡汉建立新朝的王莽。东汉哲学家王充,东汉末年谋杀叛贼董卓的名臣王允,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隋末起义军领袖王世充。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诗人画家王维,七绝圣手王昌龄,诗人王之涣。宋朝宰相王安石。金代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元代元曲作家王实甫,画家王冕。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思想家王夫之。清代学者王国维。

13.周氏

黄帝的曾孙喾(kù,五帝之一),姬姓。姬喾在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生了一个儿子叫姬弃。姬弃又称后稷,被尊为农耕始祖,五谷之神。后稷的后裔古公亶(dàn)父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宝鸡市的扶风、岐山一带),从此称周族。

古公亶父的曾孙叫姬发,他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从此以后,天下周氏大都和周族、周朝有关。

姬旦之后:

姬发的弟弟叫姬旦,姬旦因贤明而被后世称为周公。周公辅佐姬发的儿子周成王姬诵,传下了“周公吐哺”的美名。周公的后代叫姬黑肩,他因谋杀天子失败而被诛,后人为避祸而改周氏。

姬烈之后:

周平王是东周第一代王,西周末代周幽王的儿子,叫姬宜臼。姬宜臼有25个妃35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叫姬烈。周平王把他封在了汝州(今河南汝州)。因当地人称他“周家”,便以周为氏了。

姬延之后:

周赧王,是东周第三十七代王,也是周朝最后一代王,叫姬延。公元前256年,秦国灭了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庶人。其王族以“周”为氏。

姬姓避讳:

唐玄宗,名字叫李隆基。因“姬”、“基”同音,需要避讳,公元712年,李隆基下诏书改天下的姬姓为“周”氏。因此绝大多数周氏是从姬姓改过来的。

周氏之后:

商代有一名叫任的太史官,其世系不可考,被封在周地,在古雍城(今陕西凤翔县)东北的周城,称为周国,比周朝还古老。人们以其国名称他周任,后人以周为氏。周任虽然世系不可考,但是《左传》和《论语》中都记载了他的名言。

外族改姓:

北朝时期,鲜卑皇族普乃氏、贺鲁氏和普屯氏等改周氏。据史料记载,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后全面实行汉化,将拓跋氏改为元氏,而他的叔叔则把普乃氏改为周氏,其后人有隋朝名将周世安。

唐朝时期,少数民族有“暨佐时”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唐灭亡后,先后接续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史称“五代”。后梁时期梁太祖朱温在成油(唐末荆南节度使)死后,赐他为周氏。

明朝末年,福建人苏可安避元军追杀,改周氏。

清朝初年,前明朝藩王吉王为避祸改周氏。

周姓历史上特别出名的人不多,有商朝太史周任;西汉名将周勃、周亚夫父子;东汉末年的军事家周瑜;西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隋朝名将周世安;唐朝酷吏周兴;五代十国南唐画家周文矩;北宋哲学家、理学开创人周敦颐;词人周邦彦;元代《中原韵书》创始人周德清;清代重臣周培公。等等。

14.陈氏

妫姓之后:

黄帝后裔中的一支有虞氏,头领叫虞舜。因有双瞳子,被称为重华,姬姓。被尧封于妫水,而以妫为氏。舜有个第33代后人叫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国,建都宛丘(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一带)。妫满是陈国第一代国君,死后谥号胡公,后人称他为胡公满或陈胡公。陈国传国25世,历经568年被楚国所灭,陈国的后人遂以国名改陈氏。妫满后人中的陈氏和王氏同祖同宗。

外族改姓:

《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全面实行汉化,去除鲜卑族陋习。随孝文帝迁到洛阳的鲜卑族侯莫陈氏,改为陈氏。

陈氏名人有,战国纵横家陈轸;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西汉丞相陈平;东汉名臣陈番、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陈琳;西晋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后主陈叔宝;唐朝诗人陈子昂,僧人陈祎(玄奘),黄老易学家陈抟;南宋诗人陈与义、文学家陈亮;元末起义军领袖陈友谅;明代书画家陈洪绶、导致名将吴三桂降清的名妓陈圆圆;清代名臣陈廷敬、水师提督陈化成。

15.朱氏

炎帝之后:

上古时期,伏羲氏(太昊,三皇之一)禅让王位于朱襄氏,这位上位的朱襄氏被称为“炎帝”,姜姓。炎帝发明五弦元瑟,开礼乐文明之先河。调节阴阳,促进百物生长,是中华农业文明的开拓者。首创六书,奠定中国文字之基石。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神农氏”。

登上王位后,炎帝把都城设在朱野(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其后人以朱为氏,世代传承。

曹挟之后:

黄帝孙颛顼的后人,姬姓。其中一支改曹氏,叫曹安,是曹氏始祖。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封曹安后人曹挟于邾国(今山东省邹县),曹挟是邾国开国国君。战国中叶邾国被楚宣王所灭,其遗族为避难,以原国名去掉“邑”旁,改姓朱氏。

微子之后: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死,儿子姬诵继位,称周成王。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于宋城(今河南商丘附近),以便于祭祀先人。微子启有个后人叫公子朱,公子朱死后,他的子孙后代就以其名字为氏,称“朱氏”。

丹朱之后:

黄帝姬轩辕有25子,他为14个儿子赐姓,其中就有祁姓。尧是黄帝的后裔,祁姓。的儿子叫丹朱,被帝舜打败,丹朱后裔一支以朱为氏,迁往苍梧之野(今湖南九嶷山一带),成为朱氏重要的支派。

外姓改朱:

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有鲜卑族渴烛浑氏、朱可浑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全面实行汉化。根据本姓氏中的近音字“烛”和同音字“朱”,改汉姓“朱”氏。

元朝时期蒙古主儿乞部,汉化改姓为朱氏。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珠尔吉特鄂谟克氏、珠尔奇氏、卓尔古特氏多冠汉姓为朱氏。

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仫佬族、苗族、瑶族、土家族、纳西族、东乡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有人流改为汉姓朱氏。

朱氏历史名人有,战国时期助魏救赵的侠士朱亥;西汉名臣朱买臣;三国时期魏国人、中国第一个汉僧、第一个西域取经的朱士行,吴国大将朱桓;隋朝大臣、中国大陆第一个出海沟通东南亚的朱宽;唐朝名臣朱敬则;五代时期梁朝开国皇帝朱温;北宋理学家朱熹、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元朝被称为中世纪最伟大数学家的朱世杰;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思宗朱由检;明末清初理学家朱用纯,画家八大山人朱耷;清初理学家、《朱子家训》作者朱伯庐,浙西词派创始人朱彝尊,帝师朱珪。

16.马氏

造父之后:

黄帝之孙颛顼(zhuān xū)的一个后人叫伯益,被舜帝赐以嬴姓。

伯益有一个后人叫嬴造父,嬴造父的后裔中有个叫赵毋恤(赵襄子)的人,是晋国的重臣。公元前453年至以后的近50年中,赵襄子和其他两个晋国大夫陆续瓜分了晋国。赵襄子建立的赵国,直到公元前403年,周朝天子周威烈王才承认并封赵国为诸侯国,赵国第一任国君是赵烈侯赵籍。

赵奢,也是嬴造父的后裔,嬴姓,赵国宗亲,担任将军。据《元和姓纂》所载,赵惠文王29年(公元前270年),赵国大将赵奢因战功封于马服(今河北邯郸),人称马服君。其后人有马服氏,简称“马”氏。

从源头上看,“马”氏来源于赵奢,赵奢可以看做马氏始祖。马氏到东汉才有出头之日,其中居住在右扶风茂陵(今陕西扶风县)马援一族发展最好,人才辈出。

改为马氏:

由“马矢”改称“马”氏,如东汉大司徒马宫。古代姓通婚姻,氏别贵贱,只有贵族才有姓氏。庶人百姓没有姓氏,大多随意取名,像“马矢”这个名字,和“陶”、“石”、“匠”、“冶”一样,都是和职业出身有关。所以马宫当了官,改氏以显尊贵就能解释清楚了。

五代司马球,改“马”氏。

西汉司马迁族人改“马”氏、“司”氏,还有后人加笔画改成“冯”和“同”氏的。今陕西韩城是当时司马迁后人避难的地方,那里主要是“冯”姓和“同”姓。

外族改姓:

据《金史》记载,西域人习里吉斯氏入居临洮狄道,以马为氏。有记录的后人有马庆祥,官拜凤翔府路兵马都总管判官。

据《元史》记载,蒙古和鲁氏人月乃和,因其祖上担任过马步指挥史,因改马氏。

元明时期,因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穆德被中文译为“马哈麻”,回族伊斯兰教徒多用“马”为氏,也有以“哈”、“麻”为氏的。

清朝满族八族中的费莫氏、马佳氏中有改“马”氏的,东北马氏多为满族后人。

马姓历史名人很多,有东汉被封为伏波将军的马援,马援小女儿、明德皇后马氏,哲学家文学家马融,被称为神笔的文士马良。三国时期魏国发明家马钧,蜀国将军马超、马岱兄弟,失街亭被诸葛亮斩杀的将军马谡。唐初宰相马周。北宋初期应招入华的西域伊斯兰星历学家、《应天历》的编制者马依泽,北宋著《南唐书》的马令,被称为“南宋四家”之一的画家马远。明代文学家马中锡,朱元璋发妻孝慈高皇后马氏。元代散曲家马致远。

17.宋氏

微子之后:

公元前1046年,姬发灭了商朝,建立周朝,死后谥号武王。为安定商朝遗民,周天子姬发把商纣王的儿子武康封在了商的旧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把商纣王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分别封在了朝歌的东、西、北三面。

周武王姬发去世后,年幼儿子的周成王姬诵继位,叔叔姬旦摄政,史称周公。武康挑拨“三叔”叛乱,很快被周公平息。未雨绸缪典故就是出自这个事件。

按照“兴灭废继”的规制,周天子还要再分封商朝遗留的王公贵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公元前10世纪周公姬旦平定了武康叛乱之后,把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封于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市附近的宋城故城)。亳(今河南商丘附近)是商朝的第一个国都,商的始祖成汤就埋在那里,把微子启封在亳的附近,方便其奉祀祖先,可见周公的包容心。

微子启把宋城当做国都,建立宋国,他是宋国的第一任国君。宋国地域很大,包括宋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彭城(今江苏徐州)、陶丘(今山东菏泽定陶区)、葵丘(河南兰考)、蒙邑(古亳地,今河南商丘蒙墙寺村)、空桐、鸿口(河南虞城附近)、栗邑(今河南夏邑县)。

微子启,姓子,名启。因在商朝时期曾分封于微地(今山西长治微子镇,一说山东微山),建立微国,人称微子启。担任宋国国君后,又称宋微子。宋国存国700余年,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国齐湣王所灭,国家被齐国、楚国和魏国瓜分,宋国子孙后人以国名“宋”为氏。

外族改姓:

蛮酋改宋氏。据《五代史》载,五代时辰州(今湖南省沅陵)蛮酋有宋姓。

出自宋朝时期西夏国党项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出自清朝满族嵩佳氏,以“嵩”的谐音改汉姓宋氏,世居沈阳、铁岭一带。

宋氏历史名人有,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宋玉,大将军宋义;唐代诗人宋之问、辅佐唐玄宗名相宋璟;北宋文学家宋祁,起义军领袖宋江,南宋《洗冤集录》作者、中国法医鼻祖宋慈;明朝开国文人之首宋濂,写作《天工开物》的科学家宋应星,画家宋钰;清初八大诗家之一的宋琬。

18.严氏

国名为氏:

尧舜时期有古严国。据《姓考》所载,古有严国,国人以国为氏。尧时代著名的人物许由,他的好友严僖就是古严国的后人。战国时期的严遂也是古严国后人。

古严国的历史流变已不可考,但留下了一些带严字的地名,应该是古严国后人迁徙所留下的痕迹。今四川荥经县在古代叫严道,川东地区的巴人中有严氏。今浙江桐庐、建德、淳安地区在古代叫严州。

封地为氏:

黄帝之孙颛顼(zhuān xū)的一个后人叫姬伯益,被舜帝赐以嬴姓。嬴伯益有一个后人叫嬴非子,封于秦地,建立秦国。战国中期秦国宗室名将嬴疾,是秦孝公庶子。因住在樗(chū)里(今陕西滑南),又称他樗里子,樗里疾。受封蜀郡严道(今四川省雅安市荥(yíng)经县),故称他为严君疾,其子孙遂世代相传为严氏。

避征改氏:

黄帝之孙颛顼,生孙祝融。祝融后代有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姓芈,传到一个叫芈熊旅(芈姓,熊氏,名旅,也写成侣)的手中,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他死后谥楚庄王。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国消灭,秦统一后搜捕楚王宗族,楚王后裔中的一支以谥号“庄”为氏。庄氏后人中以庄光最为著名。

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建立新朝。庄光辅佐刘秀打败王莽,刘秀恢复汉室,史称东汉,该事件史称“光武中兴”。庄光知道刘秀会征召他进京做官,但他淡薄权势,厌恶官途,注重名节,于是改名“严光”,隐居不仕,最终生活在慈溪、余姚一带。其后人遂以严为氏。

避讳改氏:

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以谥为氏》所载,东汉时期汉明帝叫刘庄,为避讳刘庄名讳,以“庄”、“严”同义之由,下令庄氏改为严氏。

死人也不放过,当时史学家把西汉时期的名人庄忌、庄助等人也改为严氏。庄忌是西汉名满四海的大学者,有辞赋24篇。因被改为严氏,后人称他“严夫子”。

到了魏晋时期,一些人恢复了庄氏,因此古有庄、严一家的说法。

外族改姓:

据《晋书》所载,西晋惠帝时期贾皇后干政,出现八王之乱,在这一混乱时期,五胡(匈奴、鲜卑、羯族、羌族、氐族)趁机乱华,西晋最终被匈奴所灭。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公元317年在南方建立东晋。与东晋并存的,是北方和西南形成的十六个小国,自成汉国公元304年建立,到北魏公元439年统一北方,历时136年,这136年被称为“五胡乱华”时期。

“丁零人”改姓。十六国之一的后燕在鲜卑人慕容盛任皇帝时期,“丁零人”有以严为氏者。

这一游牧民族本来生活在贝加尔湖一带,其中一支东迁,融入后燕并鲜卑化,最终随着鲜卑人融入汉族,被汉人称作“丁零人”。西迁和北迁的则建立了“高车国”,成为回纥人的始祖。回纥人向西域融合发展,成为今天维吾尔族人的祖先。

满、彝、土、锡伯、朝鲜等少数民族均有严姓。

严氏历史名人有,战国时期韩国大臣严遂;西汉文学家严忌、哲学家严遵,会稽太守严助;东汉隐士严光;唐朝太傅严绶;宋代文学理论家《沧浪诗话》作者严羽;明朝内阁首辅严嵩;清代翻译家严复、诗人严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