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息肉?腺瘤?医生误诊了?

时间:2022/11/16 17:10:58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作者:杨大明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作者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分会委员,超声内镜学组组员,擅长消化内镜下疾病诊疗。

前两天,我的诊室里来了个阿姨,很认真的阿姨,她指着肠镜报告诊断上的“结肠息肉”,严肃地问我。“医生,你看,这上面的诊断是息肉,对不对?”,然后阿姨哗啦啦在一堆报告中找出了病理报告,拍在我的台子上,指着病理报告的诊断说“这上面的诊断为什么是腺瘤?腺瘤是什么,又不是息肉咯,你是不是误诊了?!”。我哭笑不得,又喜又怕,喜得是病人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检查报告,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怕得是半知半解,误会我们医务人员。所以,借着这个机会,我想和大家唠一唠关于“肠息肉”这点事!

肠息肉是个啥?结肠腺瘤是息肉吗?那得了肠息肉要治疗吗?肠息肉割掉以后又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来说说肠息肉是什么?息肉的英文是polyp,其中“poly”这个前缀是来源于希腊语,在希腊语中原指许多的意思,在英文中表示“多”,顾名思义,就是表示多出来的肉肉,准确来说,来源于结肠上皮,并且突出于结肠粘膜的赘生物,都可以叫息肉。

那结肠息肉分哪几类呢,它和腺瘤又有什么关系呢?结肠息肉根据它的组织学,可以首先简单的分为肿瘤性息肉及非肿瘤性息肉两大类。也就是通俗来说,一列将来很容易变成肿瘤,一类将来变成肿瘤的概率不大。肿瘤性息肉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门诊这位阿姨提到的腺瘤,属于明确的癌前病变,它又可以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型腺瘤,其中又以绒毛状腺瘤最易癌变。有文献报道,管状腺瘤的癌变率<5%,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率23%,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达30%-70%。当然肿瘤性息肉另外还包括早期腺瘤、锯齿状腺瘤、杵状-微腺管腺瘤、家族性息肉病等不太常见的类型,但一旦病理报告中出现这些字眼,依然提示有较高的癌变几率。而非肿瘤息肉相比较而言就不那么可怕了,它包括常见的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如幼年性息肉、P-J综合征等),它们虽然也叫息肉,但将来癌变的可能性比较低。

WDCM上传图片

那么得了息肉要治疗吗?根据上面我说的分类,我们一看就明白了!对于有很大可能变成“坏”的肿瘤的息肉,我们当然需要把它扼杀在摇篮里,有句古话怎么说的?叫防微杜渐!对于肿瘤性息肉,即使大小不是很大,根据目前的指南共识,我们也强烈建议内镜下切除。而对于以后变“坏”概率不大的非肿瘤性息肉,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养着它呢?当然也不是!根据JSGE(日本胃肠病学会)的指南,虽然不是必须马上内镜下切除,但我们还是需要随访。其次,如果息肉有出血,引起套叠或者内镜下有疑似癌症的变化,那还是推荐切除的。再加上临床上,有时候无法第一时间明确息肉的病理性质,所以我们在实际操作时,还是要根据操作医生的经验判断,根据镜下表现、肿瘤形态、大小等情况,包括病人意愿,全身情况,个别息肉个别对待,谨遵医嘱,亦不可掉以轻心。

听到这里,肯定有小伙伴们害怕了,肠息肉尤其是肿瘤性息肉的癌变概率这么高,那我怎么知道我的肠子生息肉了呀?有什么症状吗?肠息肉大多起病隐匿,早期几乎没有特殊的自觉症状,少部分病人可能会有排便习惯的改变,排便次数增多,偶有病人存在血便、粘液便等不适,偶有腹痛腹胀。所以,对于这种默默在肠子里不声不响,默默变坏的小东西,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无症状的时候就做筛查!考虑到结直肠息肉和结肠癌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综合各个国家的指南,虽然绝大多数指南推荐45-50岁以上进行初次肠镜检查,但考虑到目前结直肠癌及结直肠息肉临床发病的明显年轻化,我们推荐一般人群40岁起接受肠镜筛查。还有一些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则推荐尽快进行肠镜检查!高危人群:①大便潜血阳性。②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③以往有肠道腺瘤史。④本人有癌症史。⑤有排便习惯的改变。⑥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报警信号。

还有很多病人对肠镜存在恐惧心理,问我不做肠镜能不能筛查!套用指南中的一句话回答“结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虽然筛查方法千千万,但是最终肠镜才是一锤定音的金标准,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而且肠镜检查现在都有无痛方式可以选择,睡一觉就可以知道自己大肠里长什么样啦,等醒来甚至可能息肉摘除手术都做好了,多么好呀!

WDCM上传图片

那有的病人又问了,“医生,我息肉这次是割掉了,以后怎么办呀,它还会不会长呀”。这个答案可能不那么让人开心,当然有可能会!所以术后随访,至关重要!根据《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指南》建议的复查方案:也就是说,对于初次检查有息肉的患者来说,绝大多数需要1到2年左右复查肠镜,而且考虑到初次肠镜的肠道准备情况有时候未必很好,可能推荐缩短随访时间。总结:息肉本身不可怕,拖到癌变不合算,40岁起常规筛,高危人群尽早做,发现息肉先下手,病理类型很重要,谨遵医嘱定期复,肠癌将会远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