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8 15:04:35
来源:闵行教育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周杨
辩以明理,论以求真
“社交媒体对社会议题的讨论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围绕这一辩题,闵行12所高中的辩手们“唇枪舌剑”,进行了精彩博辩。一起去看看!
01不同视角
12所高中展开激烈交锋
如今,社交媒体几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信息交流、共享不可或缺的平台,也时刻参与着社会议题的传播,其对社会议题讨论的利与弊需要辩证思考,闵行区的学子们延展意识,各抒己见,从不同层面进行探讨辩论。
莘庄中学的辩手们持正方观点,“社交媒体对社会议题的讨论利大于弊”,他们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列举了疫情期间人们通过社交媒体互帮互助、网友为艺考生遭遇不公待遇发声从而使官方介入调查等案例,指出社交媒体的及时性能够让这些问题从“看不见”到“被看见”,给困境的人提供希望。
同样为正方观点的古美高中辩手们则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提出民意的作用,认为通过社交媒体,舆情民意可以突破以往地域与层级限制,更加高效地传达给监督部门,为政府进行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七宝中学的辩手们持反方观点“社交媒体对社会议题的讨论弊大于利”,认为社交媒体匿名化的特性下,人们的发声往往缺乏责任意识和理性思考,多为带有情绪宣泄倾向,不利于讨论的深入和解决方案的形成。
华二紫竹的辩手们同样持反方观点,从社交媒体的性质角度指出,作为盈利平台和盈利主体,社交媒体在发布消息经常夸大其词,模糊事件的重点,刻意突出夺人眼球的部分,从而引起社会不同主体的割裂与对立。
正反双方各自罗列数据实例,展示了出色的表达技巧和缜密的思维,唇枪舌剑中思维碰撞,针锋相对间论道纵横。最终莘庄中学、闵行中学、北外田园、上师闵分、七宝中学、古美高中、华二紫竹、群益职校成功晋级下一轮比赛。
02薪火相传
闵行区德育实践探索显成果
本次比赛采用线上进行,12所学校6个赛场同时进行,当天共吸引不同学校的线上观众千余名。
事实上,作为闵行区德育建设的探索实践,“辩以明理论以求真”高中生辩论赛自2017年启动至今,累计涉及辩题13个,举行比赛48场。五年来,辩论课程与辩论比赛覆盖到闵行全区学校,观看比赛的学生数累计达上万人次。
活动立项伊始,闵行教育还同步发起了“辩论课程进校园”活动,邀请辩论课程指导专家进入校园开设辩论讲座实地指导,让思辨、求真、求实之风不断融入教学活动中。同时,鼓励学校以辩论赛为“撬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为抓手开展德育活动,不断拓宽育人思路。
比赛非常重视辩题与学生的“匹配度”,从初赛辩题“义务教育阶段应不应该增加艺术体育课程比重”到复赛“社交媒体对社会议题的讨论利大于弊”,话题既契合社会热点,又关系到学生本身的发展,容易引发同学们的兴趣和共鸣。让学生从自身角度感受国家政策、了解社会时事。同时,通过辩论赛这一载体,引导同学们对遇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更深层次思考、表达、判断和选择,实现“辩以明理,论以求真”的育人目标。
评委点评:
谢宇:从辩论的立论攻防技巧上点评道,同学们在观点论述上能够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是非常好的,但是“有利的一面”不等于“利大于弊”,“有弊端的存在”也不等于“弊大于利”,同学们可以在比较标准上再进行主体的细化。
(谢宇: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华语辩论世界杯、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等国际赛事常驻专家评审,天津大学辩论队教练、天津大学研究生领导力培训导师)
郑诗亮:正反双方辩手对于现实案例的应用,指出好的事实是最好的支撑论点的方式,可以看出同学们平时对社会议题是很关注的。同时也表明,在“利与弊”的比较型辩题中,应尽量避免极端化,使用这样的案例说服力反而会减弱。
(郑诗亮:《澎湃新闻·上海书评》执行主编、复旦大学辩论队执行教练、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辩论队教练)
刘国杰:社交媒体作为媒介,其作用主要在于使用者,那么公民素质的高低便直接影响着社交媒体在社会议题讨论中作用的大小,双方辩手可以试着从公民素质的角度进行讨论。
(刘国杰:金汇高中学校辩论队指导老师)
兰世伟:从传播学的角度指出,双方辩手就言论的多元化,与“谣言”进行胶着辩驳,事实上与“多元”产生对立的是缺乏相关知识的非专业人员,同学们还需深入研究一下社交媒体的强社交性,链式传播性等特点。
(兰世伟:北外田园英语教师、北京外国语大学传播学硕士)
辩中藏思,论中生花。希望同学们将辩论中严谨求真的态度运用到学习上和生活中,真正做到慎思明辨,笃行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