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2022特级教师开课啦⑩ 吴蓉瑾:启智润心,以情感教育提升综合素养

时间:2022/12/15 14:25:55

来源:教师博雅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周杨

2022特级教师开课啦!

WDCM上传图片

情感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激发孩子的生命活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从而拥有独立的人格。家长和老师应该怎样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2022“特级教师开课啦”第十讲,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特级校长吴蓉瑾结合教育数字化转型开展情感教育的现实案例,分享观点和建议:情感教育不仅在学校里,更在家庭中,启智润心,用情感教育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

“特级教师开课啦”公益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解放日报、上海图书馆主办,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上海教育新闻宣传中心、上海教育电视台承办。主办方表示,将把“特级教师开课啦”公益活动打造成为“服务民生需求、弘扬师德师风、传播先进理念”的教育文化品牌。

主题:启智润心,以情感教育提升综合素养

主讲人:

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书记、校长,特级校长吴蓉瑾

WDCM上传图片

用数据分析补短板、显优势

吴蓉瑾的办公室对面有一个大屏,大屏上展示了全校学生的数据分析。“打造‘数字孪生校园’倡导的就是为每个孩子找到适合成长的道路,让每个孩子能够自主学习、快乐成长。”在她看来,这需要改变学习方式,从而实现“教”与“学”关系的根本性改变。

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有个“彩云图书馆”。学校有位女孩6个月里借阅了500多本书,是全班同龄同学的20倍。这个女孩借阅的图书涉及自然、学习生活等各个种类。数据统计发现,她对英语绘本的借阅率相当高,也是同龄人的20倍。虽然她的书籍借阅率高于同龄其他同学,但即使这么爱读书,她的语文和英语并不出类拔萃。经过数据整理后发现,当时三年级的她借阅的书籍依然集中在绘本,原来她通过图画帮助理解文字内容。于是,老师调取了系统大数据,发现这个女孩参加了5个社团,全部与艺术相关,其中美术就报了素描、人物卡通塑造和服装设计三项,觉得校内社团“吃不饱”,还在校外报了一门服装设计课。对照之后的数学成绩,女孩成绩一般,但做几何类题目比代数类题目好。数据告诉我们:她对图形图像非常敏感。老师调整了教学策略,帮助这个孩子在各门学科中渗入图形图像的元素,比如:数学题中,老师花更多时间画线段图、做思维导图帮助她理解题目的意思,用适合孩子的个性化方式教育。

针对校园里有些“小胖墩”,老师让孩子为学校设计校园“创意写话”的牌子,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有一定指导意义,同时鼓励学生自己维护。这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跑一跑、看一看、定期维护,既发挥特长,又运动“刷步”,让“小胖墩”瘦一点。“在这样的关注下,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各方面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升,背后的大数据也让我们再次走近学生、认识学生。数据对老师而言,帮助老师找准学生发展的‘穴道’,补足短板,同时凸显优势。”吴蓉瑾说。

老师用好数据让孩子更好成长

学校还有一支神奇的“云笔”。不少小朋友用过,但并不一定知道这支“云笔”有何作用。其实,“云笔”对学生来说,做题的对错,老师一目了然,还可以在短时间了解学生的习惯,比如:看学生写字是否潦草,做题喜欢从哪一部分开始做起。学校还为学生配了自主研发的“云手表”,“云手表”可以了解学生上体育课时的心率变化和血氧饱和度等。

WDCM上传图片

用“云笔”采集一位男孩答题过程可以发现,在数据采集的前期,男孩出现大段的停顿,但到快要打铃时,他开始拼命写字。像这样的孩子最后获得的成绩挺不错,到底是怎么回事?吴蓉瑾说:“我们把智慧数据与老师的‘智慧大脑’结合在一起,通过观察发现,原来男孩前期思想开小差,他在玩橡皮、东张西望,后来快要交卷了,开始匆忙完成答题。这样的孩子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于是,学校的系统推送相应课程,提高孩子的专注度。等孩子学完射击课程后,出现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是对注意力的集中有所提升,二是提高了做事的坚韧度。“这样的个例在学校不少,通过数据先采集、后分析、再干预,帮助我们再次认识了他。作为教师,以此思考如何用好这些数据让孩子更好成长。”

家长老师让教育形成最大合力

学校有个“云朵聊天室”,现有10位老师,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老师进入“云朵聊天室”。有的孩子会在聊天室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弹琴、唱歌等;有的孩子喜欢和老师聊聊自己的爱好、饲养的宠物;有的孩子告诉老师,父母布置了很多家庭作业;还有些孩子抱怨:家长工作太忙,陪伴时间很少。吴蓉瑾建议,父母应该花更多时间陪伴、引导孩子,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帮他一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也会尽最大努力陪伴孩子度过每一个精彩瞬间。通过“云朵聊天室”的经验积累,她还发现,孩子们天真、活泼,但也存在一些情感方面需要提升的地方,比如:会不会关心别人?是不是很安然地接受别人的帮助而不会感谢?遇到困难、挫折时,能否坚强地面对?“孩子的教育需要花更多工夫,用情感来培育情感,自发养成积极的情感。”

WDCM上传图片

如何鼓励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在她看来,首先要把孩子当作成人——一个独立完整的人;其次要把孩子当成一个未成年人,毕竟孩子有属于他年龄的身心特点;三是要把孩子当成会犯错误的未成年人,大人心里要容得下孩子,能接纳他的优点和不足,与他共同成长。此外,还需要关注孩子的六大需求,包括孩子有被爱的需求、有摆脱过失的需求、有归属集体的需求、有克服自卑的需求、有自尊的需求以及获得好成绩的需求。

现在有些家庭的亲子聊天看似温馨,但父母睡前与孩子的聊天中,时不时围绕成绩聊。有些孩子说,爸妈聊着聊着就问“今天上课举了几次手?老师表扬了谁?老师为什么表扬他而不表扬你?”吴蓉瑾坦言,这样的陪伴效果不大,还带着目的性,为了孩子的发展,希望父母以身作则。她建议家长,相信老师,老师是孩子的导师,也是家长的朋友。老师都是希望用爱来培育孩子,让他能积极、勇敢、自信地面对人生。“尊重老师的专业,无论是数字化教育,还是情感教育,汇总起来的大数据帮助老师找准孩子的‘穴道’,促进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只有拥有积极健康情感的家长,才能培养出有积极健康情感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双方形成合力,让教育形成最大合力。”

以身作则支持鼓励孩子成为真正最好的自己

与孩子共同成长关注孩子的六大需求

情感教育需要家校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