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时间:2022/12/30 16:46:26
来源:徐汇区教育局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刘俏
如何在校园中打造一座小小“博物馆”?
如何让学生在浸润式的博思课堂中理解“中国”?
中国中学与上海博物馆开展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展走进校园的活动。
在“双新”背景下,通过开展浸润式教育,让同学走进展厅,在与文物的“沟通”中,汲取养分,提升综合实践能力,是感悟智慧,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心的重要渠道。
“中国之源”我来讲
展厅内,所有讲解由中国中学主持宣讲社学生担任。
青少年讲解员们借助图文展板生动地进行讲解,让观众们感受中华文明的璀璨。当学生讲解员们充满自信、激情地为师生师生进行导览时,既是该校社团活动的成果汇报,也是学生提升自我能力的有效展现,更增加了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新时代青年的信念。
跨学科的博思课堂
中国中学率领历史、化学、政治等学科团队融入“何以中国”的展馆内,开展跨学科融合研究,将高中课程综合素养和学科知识结合“何以中国”特展的文物解读,历史流变和文化内涵。
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学习和了解中华文明的窗口,让学生们对中国从何而来、何以成为中国有了更多的认识。该活动也让青少年观众以及学校跟博物馆之间产生更好地关联和互动。
中学生的文博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