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2017jypd/logo.jpg)
时间:2023/4/7 19:01:24
来源:上海教育技术装备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秦嘉莹
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上海市教育学会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支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上海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等承办的2023中国国际教育装备(上海)博览会,于2023年3月15日-17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
为积极落实《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博览会同期举办的“育人方式变革背景下的学习空间融合创新”主题论坛围绕立德树人目标,立足教育现代化时代背景,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教育新基建发展理念下的中小学学习空间融合创新,分享专家智慧,交流国内外中小学校实践经验,分享“中小学学习空间重构”专题研究成果,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富,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主任徐涛在论坛上致辞。
王富
在全国全党人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以及我国教育改革创新进入新阶段之际,召开本次高规格、高水平的论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采取“五育并举”的措施,即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和加强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协同育人,要做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而教育装备是育人的重要物质基础、重要的载体和重要的支撑。
博览会不仅仅是带来新技术、新产品,更重要的是带来教育改革育人方式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大家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在本论坛中做到来有所学、学有所悟、悟有所获,推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融合创新,推动新形势下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尹后庆
本次博览会有两大关注点,第一点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第二点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前沿。
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要在持续推进的“课改”实践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习者的视角来理解学习行为的发生,要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外部世界的探索者,成为学习者内心世界的建构者。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整体上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人类信息的存储方式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彻底的革命。信息技术使我们的学习无时、无处不在。这些全球性的变化,既是“课改”需要考虑的背景,也是考虑“课改”取向时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新技术。
从学习科学的角度来看,学习者是主体,其它因素都是对他达到学习目的而产生影响的学习环境。我们的职责是为学习主体提供学习资源,触发学习主体的兴趣生成和持续发展,以及对问题持久的关注,最后形成高阶的思维和高阶的能力,而这些都需要以学习环境为载体。各种情境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成就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习真实而有效的发生。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学习者同所有学习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积极地进行学习设计,引导学习者通过探究来建立和实现各个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与真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今天,教学变革无论是从学习者学习方式变革的角度,还是从学校育人方式变革角度来分析,都需要学习空间的支持。我们如何理解当下的学习环境、学习空间与学习的联系?
第一,学习环境创设的最基本理念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学习环境本身指的是学习场所、学习空间、支持学习的技术工具、信息资源共同体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是影响学习主体的外部条件。此外,学习环境比物理空间的概念更加广泛,它还包括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环境。
第二,学习环境是为了促进学习者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而创设的环境。学习环境中的学习空间应该包括物质的空间,如书桌、电脑、书等,还应该包括活动的空间和心理的空间。
第三,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是融为一体的,学习环境并不是一种静态的摆设,而是一种动态的概念。它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两个方面,既包括学习资源,又包括人际互动的软性资源。学习空间重构既要关注学习过程中提供给学习者的资源、信息、认知工具,还应关注老师、同伴等人际因素对于学习者的支持。
第四,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应该处于主动的地位,学习环境可以支持学习者自主的学习、探究的学习、合作的学习或者问题解决的学习。
综上所述,学习空间重构将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重构,更是“软硬”结合,全方位服务于人的学习、人的成长。学习不仅仅是对符号表达的知识解释性意义的认知,还应该包括怎么做人。因此,要学习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且研究活动背后的学习规律,创造和设计支持学生有意义、有效率和个性化学习的空间。支持学生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理解知识学习的意义,促进学生学会在变化的情境中进行知识的迁移,形成自己应对变化的关键能力。
在过去,教育装备的发展追随着教育发展的需要,今天仍然要坚持这个方向,致力于创设更好的育人环境,推动教育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教育装备应该体现学习空间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的构成,在更高的层次和境界上理解现代性意义,从而更加主动和专业的为学校创设更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学习的支持,做出更加富有时代特征、体现未来方向的创新举措。
徐涛
论坛以育人方式变革背景下的学习空间融合创新为主题,基于新课程、新教材的大背景下思考如何创新育人环境,切实提高育人水平。学习空间的融合创新,融合目标是建设与课程紧密连接的、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空间场景。创新学校空间物理形态结构性的变革是表象,其实质是未来学校的功能与不同的场景激活全体师生学习的内驱力与学习方式。
从这个意义来说,重视并推进学习空间的建设,是学校教育回归育人初心,营造生态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未来、功在千秋的奠基性的系统工程。学习空间建设的关键在于促进学校教育完成从育知到育人的回归,特别是随着ChatGPT人工智能的火爆,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关注和提升学习品质的重要性。未来的学习不仅仅是培养基础性的听说读写和计算的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习者适应面向数字构建的学习,发展出应对不确定和多变的生活挑战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如责任担当、交流与合作、批判性思维、审美与感受力、想象和创造力等等。站在学校持续发展的层面,许多的中小学校长都以面向未来的视野开展学校内部的空间再造,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导向,以学习本质的变革为动力,发掘或激发学习空间蕴含的丰富育人内涵,他们锐意进取的勇气和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和发扬。
论坛深入探讨育人方式变革背景下的学习空间的各种创新,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共同关注这一主题,参与到这项教育创新实践中,对教育工作者而言,任重而道远,既被赋予了时代的使命,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学习空间的融合创新,是一项积极迎接挑战的新时代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