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23 23:05:44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秦嘉莹
4月23日下午,由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主办、中文在线协办的“读书与育人”——2023年4·23世界读书日学术研讨会分论坛的活动在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举办。分论坛活动围绕“基于认知发展规律的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培育与提升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成果展示和后期计划展开。来自二十多所课题实践学校的校长和闵行区、杨浦区等对儿童青少年阅读能力早期发现与提升感兴趣的100多位校长、老师齐聚一堂,观摩展示课,聆听专家精彩点评,共话课题研究实践的意义、缘起、发展和后期展望。
该课题聚焦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深度研究,借助客观数据了解学生阅读基本能力的差异性及阶段性发展变化,多所学校纷纷开展了一系列调研评估、教师培训、教学实践等活动。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七宝实验小学校长王瑾主持。
王校长从学校对于“融合教育和优质教育”的理解与践行谈起,介绍了学校加入课题后如何用有序的思想串起阅读课程的经纬,开展小学阅读困难课程校本化的探索实践。作为课题学校,七宝实验小学课题组经过了两年多的探索,形成了针对低年级学生提供的“粗粮+细粮+定制餐”式的融合课程内容体系:
一是与国家课程结合的融合课程,将阅读能力提升课程与阅读、写字课相融合。
二是结合校本课程,将阅读困难学生与学校半日活动日融合,开设兴趣班课程。
三是针对不同程度阅读困难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学校课题组顾妍敏老师带了一堂生动的、别开生面的展示课,杨启、管海霞老师分别从说课反思、案例解读角度全方位展示了七宝实验小学的探索实践,充分诠释了“优质教育面向的是个体的差异性和个性发展”这一课程育人理念。
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校长王英分享了校本阅读课程的实践和探索,借助平台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教学指导,为学生铺垫成长的阶梯。
闵行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龚耀昌作专家点评。龚院长说,在低年段学生中存在认知差异这是学校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需要教育人给予重视,并有相应的课程和教学支持,这才符合教育的科学和伦理。课题学校的管理层和一线教师在教育观念、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方面,做到了课程与教学之间的深度勾连,呈现出大班融合教学时心中有人、以学定教的场景。
在学校交流展示之后,课题组的四位专家进行了微论坛研讨。课题组研究员、中文在线教研部高级专家、儿童文学作家刘鸿雁担任微论坛主持人。上海教育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包南麟详细回顾了课题组历年研究思考;徐汇区教育学院课程教学研修中心副主任高永娟从认识学生、理解学生的视角,建议教师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化解学习中的困难,破解教育行动研究中的难题,让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辐射给更多的老师;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副长李玲琳分享了家长课堂的经验和策略。
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薛峰老师代表课题组汇报前一阶段研究成果。薛老师说,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一共有20多所/次的学校参与了调研评估,在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取得不同程度的、有价值的若干应用案例,并呈现出典型的应用方式。接下来,希望课题学校继续推进教学实践,积累教学案例和应用论文,为课题成果的应用推广提供支持,把这项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扎扎实实地做下去!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理事长史国明作领导讲话。史理事长说,感谢课题组专家、校长、七宝实验小学和中文在线团队为大家带来一场研究前瞻性、适切性的研讨活动,让我们能够了解最新的阅读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在各区、各学校的支持下,后续将开展一系列优秀课题、优秀案例、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鼓励教师为培育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发挥更大作用。
“基于认知发展规律的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培育与提升实践研究”课题聚合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医学等领域的专业力量,旨在客观地面对儿童阅读基本能力发展状况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这一现象,探索构建科学的、具有个性化指导的阅读能力持续发展与培育体系。本课题的预研究开始于2017年,2022年1月该课题获准成为“上海市教育学会2021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标志着课题的工作重心从基础研究进入到应用实践研究阶段。目前已有一师附小、上海市实验小学、七宝实验小学、浦东新区上戏附属新世界实验小学、福山外国语小学、上南实验小学、园南小学、闵行区田园外语实验小学、中华路第三小学、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宝山区宝虹小学、普陀区管弄新村小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五实验学校、奉贤育秀实验学校等二十多所学校参与到课题的应用实践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