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5/20 14:23:41
来源: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 作者:薛诗雯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2023年5月18日晚上19时,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和12355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主办的第四届线上系列公益讲座启动仪式暨《后喻文化时代爱的养成》首场讲座在腾讯会议上如期开幕。本次活动由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海关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兴伟学院、上海市商学院高等技术学院共和新路院区联合承办。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颜苏勤担任启动仪式主持人,秘书长王枫担任公益讲座联合主持人。
出席启动仪式的有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庞维国,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总干事吴智惠,上海兴伟学院副校长刘若薇,上海商学院高等技术学院共和新路院区主任、上海市商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云玺,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颜苏勤,副主任贺岭峰,秘书长王枫以及青工委各位专家、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的负责人、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12355志愿者。本次活动由千纸鹤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通过在线直播平台进行同步转播,参与者有来自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及全国各地的学生、老师、家长等共计4134人次。
线上讲座再发力,引领促进有效应
启动仪式上,颜苏勤主任对到场专家、领导嘉宾到来表示了欢迎和感谢,并依次对各位嘉宾进行了介绍,各位嘉宾也纷纷送上致辞。
上海兴伟学院副校长刘若薇表示,每一个孩子产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往往都和父母、家庭教育方式或者环境有关,学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必经的、不可替代的生活学习环境,是发现问题和修复问题的重要场所。作为教育工作者,守住学生的心理健康底线,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因此,积极发挥家校联动的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恋爱观和生命观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次以“家校为爱护航,助力终身发展”为主题,开展系列讲座活动,就是试图通过发挥学校的纽带力量,以此为平台,促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协同发力,进一步推动家校联动,从而助力学生终身健康发展。
上海商学院高等技术学院共和新路院区主任、上海市商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云玺在讲话中指出本届系列讲座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积极响应。身为学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实践,为青春学子构建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青少年时期不仅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更是价值观和人格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家庭和学校都要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引导青少年在人生“拔节孕穗期”树立正确的“三观”、健全人格,健康成长。
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总干事吴智惠首先向传播健康理念的心理专家们表达衷心的谢意,表示以专业系列讲座的形式,为青少年心理工作者们搭建相互学习沟通的平台,为家长们提供学习的渠道,是家校共育双向奔赴的体现,希望家校加强教育情感、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沟通与合作,着力在满足青少年差异化需求基础上,帮助青少年纾解情绪、化解心结。
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庞维国指出本次主题非常具有研究意义,在家校合作中,如何做到有效的交流、如何让孩子在家校合作中拥有话语权等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希望进一步加强合作,积极探索并开展推进青春期移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建设健康中国、健康上海贡献力量。也预祝第四届线上系列公益讲座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以爱之名养成爱,后喻文化展魅力
启动仪式后,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家校为爱护航,助力终身发展”线上系列公益讲座第一场《后喻文化时代爱的养成》讲座正式开讲。
联合主持人王枫秘书长介绍了本次讲座的主讲人贺岭峰教授,贺教授是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体育学院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副理事长。
贺教授首先从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传统爱情故事和现代流行的爱情节日入手,由伦理学、心理学等角度并结合中西方文化传统和世俗观念对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婚姻以及爱情与婚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同时贺教授对爱情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做出了精彩的阐述。爱情是腹侧被盖区的兴奋与大脑自我奖赏回路两套系统的一个联动过程通俗地说就是一种成瘾行为,很多爱情体验其实不一定是由对方带来的,而是大脑自我奖赏的结果。他以自身几十年的心理学相关研究经验总结了关于真“爱”五点表现和感受:真正的爱是付出努力让彼此的生活变得更加光彩;是把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分享给彼此;是带着自己所有的情感和社会关系走进彼此生活中;是认为自己在关系中的收益远远大于付出;是在身体、行为、认知、情感、社交、禁忌上彼此接纳。
接着,贺教授对婚姻和婚姻制度进行历史溯源,重点剖析了后喻文化时代下爱情观面临的巨大挑战,引出后喻文化时代的概念及其爱情特点。当知识的流动与生长突破了时空限制,信息垄断被打破,知识权威逐步消解,长辈往往需要反过来向晚辈学习,“青生于蓝而胜于蓝”的“后喻文化”特征越来越显现。在文化传递方式变幻的时代中,每一个人成长的方式都发生着深刻的改变。贺教授指出在后喻文化时代,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养方式,不仅对孩子的成长起不到正面的作用,也不利于父母自身的学习与成长,更不利于建设和谐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家庭关系。因此,正确地理解爱、表达爱、分享爱尤为重要。
那么,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后喻文化时代该如何养成爱呢?紧接着贺教授引用了大量具体的数据和案例,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详细讲述了后喻文化时代养成爱五个不同阶段的关键任务和具体做法:0-3岁需要稳固安全和依恋模式;3-6岁家长要通过双人游戏和多人游戏教会孩子换位思考;7-12岁则要鼓励孩子养动物,跟生命建立起联结,学会享受自然、热爱生命;12-18岁,孩子需要在动人爱情故事的滋养中获得对自己更深的看见;18-26岁则可以通过爱上一个人来看见生命,看见人性本身,收获生命成长的过程;26岁以后,可以尽情去寻觅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找到生命中的合伙人,共同开启生活新征程。贺教授强调在后喻文化时代下,家校都要不断完善教养方式,搭建沟通之桥,共同面对、共同探讨,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的人,一个终生能够享受爱的人,一个能够在不同的阶段用爱滋养自己的生命,滋养彼此的人!
最后,贺教授提炼了28字“爱”的精髓——“见彼此即生欢喜,因对方而鸿运势,念动时神会心领,行藏间执手眉奇”为本次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直播间的观众纷纷表示意犹未尽,获益匪浅。观众们还积极地参与留言互动,贺教授对观众提出的问题也一一解答,为引导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给出了非常多具体可行的指导意见。本场讲座生动、风趣,内容丰富、充实,深化了大家对爱的认识,加深了对后喻文化时代爱的养成的理解,增强了对爱的处理能力。
为爱护航造氛围,分享感悟谈收获
“家校为爱护航,助力终身发展”第一场讲座圆满落幕,其清晰的思路、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现场观众意犹未尽。现撷取部分感悟分享如下:
上海市商业学校姚燕婕老师:期待已久的由青工委组织的第四届线上系列公益讲座今晚终于开讲了,领导对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是对我们一线心理教师的莫大鼓励。第一场由贺岭峰教授带来的讲座,主题契合即将到来的“520”,贺教授讲课风趣幽默,从生物科学的角度,点出了“爱是一种上瘾行为”,是大脑启动了自我奖赏机制。帮助青少年厘清爱的本质,树立正确健康的爱情观,提升爱的能力,有助于促进青少年更快乐幸福地生活,这是我们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承担的责任。
上海兴伟学院瞿康茹老师:这次系列公益讲座的主题为家校为爱护航,助力终身发展。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更离不开家庭,家长和老师缺一不可,只有家长和老师同心协力,密切配合,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贺教授的讲座加深了我们在生理基础上对爱的产生的认识,让我们了解到爱是具体的,真切的,同时他通过后喻文化时代的特征帮助我们了解到后喻文化时代青少年的爱情观和对婚姻的看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教给我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如何来养成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我看来,爱其实也是教育的基础。正如在一段恋爱关系或者婚姻关系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爱”的尺度,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是需要避免的,育人又何尝不是呢?在当前时代,教师的爱更应该指向对学生个体的尊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的自主性原则就提出要重视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围绕着活动主题的切入角度、具体活动内容选择和活动目标任务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基于尊重个体的教师的“爱”,不应该缺位,也不能越位。
上海兴伟学院刘守信同学:听了贺岭峰老师的讲座,感受颇深。我了解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爱情只是我们的情绪脑,是我们大脑出现的神经冲动,科学来说是两套系统的联动,大脑产生的多巴胺和内啡肽使我们产生兴奋,也就是我们口中说的恋爱的感觉,其实这种兴奋的模式在吸毒、酗酒、赌博等很多的时候也会产生。
上海兴伟学院陈梦雯同学:今天听完贺教授的讲座之后,深化了我对爱的认识,加深了我对后喻文化时代爱的养成的理解。希望大家在快餐肆意的时代能慢慢感受爱情的美好。
上海健康医学院黄思雨同学:通过今天的讲座我明白了爱不是一种虚幻的情感,爱是两个人之间的交往、信任、彼此付出。而在后喻文化时代的背景下,爱情超越了地域、年龄、性别、虚实、婚姻;性、爱、婚三位不一体;爱情进入小众化严选时代;爱情有可能打破碳基和硅基界限。总而言之,爱情是要经过时间的沉淀的。
上海健康医学院李春枝同学:随着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年轻一代也可以将知识文化传递给老一辈人,不再是传统的授业解惑。在我看来,爱情是让人感到温柔和勇敢,是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坚定,是内心无数次的心动。当然不同阶段的我对爱情的具体定义也是不一样,就像贺老师说的爱的养成中,当我们牙牙学语时,爱是极其纯粹的,是一种安全感依赖;当我们长大后,爱是一种责任,是我们愿意分享彼此的时间和金钱,愿意付出自己的所有。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爱的养成是很重要的,我们要重视爱的教育和爱情的观念分享。
上海商学院丁泽维同学:听完今日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爱,怎样去理解爱。贺教授说幸福需要靠两个人共同来维持,是相互往来的,我对此非常赞同。在家校大环境中,老师和父母都要和孩子们多沟通多交流,不要让对话变成对抗,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爱情观。
上海海关学院陈艺文同学:本次讲座让我受益良多。人与人的关系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有双向的付出才能有双向的收获。爱情,作为人类多种感情中的一种,也是如此。在贺岭峰老师的讲授中,他从传统爱情观的不稳定结构和原因延伸至正确爱情观应具有的付出、分享、激情、接纳和承诺。具象和抽象两方面的需求同时满足,才有可能收获更为美满的爱情,收获更为美好的恋爱关系。其实这样的理念也可以延伸至其他关系,诚信和双向付出不内耗是情绪稳定的必要条件。
上海海关学院卢韵凯同学:听完贺岭峰老师对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讲解,我认识到在当今物欲文化时代建立正确爱情观的重要性。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要保持长久幸福的两性关系也需要双方自愿性的付出努力,让彼此的生命变得更加光彩;双方愿意分享,愿意为彼此花费更多的时间、金钱,并胜过他人;探寻生活中的激情,产生幸福感;愿意接纳,遵守承诺,使两性关系更加稳定。
上海海洋大学张华蕊同学:经过本次主题讲座,我对“后喻文化时代爱的养成”有了更深的理解。正如主讲人所说的一样,爱情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我们从小便缺少爱的教育,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独特的爱情观。但不可否认的是爱是具体的,真切的,是两个人的互动。因此,身处后喻文化时代的我们,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接受家校一体的教育,同时保持理智坚守自己的本心,养成积极健康的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