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家庭关系与儿童心理健康”主题宣传周暨2023年上海市科学育儿指导“科学育儿大讲堂”活动顺利举办!

时间:2023/6/2 15:33:42

来源:上海科学育儿指导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秦嘉莹

5月31日至6月1日,第22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家庭关系与儿童心理健康”主题宣传周暨2023年上海市科学育儿指导“科学育儿大讲堂”活动顺利举办。本次活动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知识普及类专家讲堂、个性化指导类专家咨询活动等形式,助力家长科学育儿,守护幼儿健康成长。

科学育儿大讲堂 幼儿心理“大家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关系、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人格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以让孩子相对稳定地渡过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近年来,家庭关系与儿童心理健康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家庭的关注。

“婴儿喜欢吃手、喜欢把东西放在嘴里,家长需要制止吗?”“孩子怎么越长大越不听话了?”“我家有个容易烦躁、发脾气的孩子,我该怎么办?”科学育儿大讲堂版块,上海市儿童医院儿保科行政主任陈津津,以《成长正当时,幼儿心理行为发育需关注》为主题,从儿童发展视角出发,着重分享了成长过程中容易被忽略、不易察觉的发育行为及现象。

WDCM上传图片

科学育儿大讲堂线下活动结束后,一位家长这样说道,“作为一名新手妈妈,真是舍不得讲堂结束。陈老师提到的几个问题我家宝宝都有,现在才知道原来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多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焦虑少一点、关注多一点。”

WDCM上传图片

专家面对面咨询

个性化指导 难题迎刃解

宝宝“好胜心强”“爱生气”怎么办?如何了解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怎么判断儿童生长过程中的营养需要是否满足?幼儿常见疾病如何护理?两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耐心地为家长们答疑解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心理行为、习惯养成、亲子关系、营养保健以及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个性化育儿问题,给予教养医结合的一对一指导!

线下“专家面对面”咨询活动

WDCM上传图片

▲黄浦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医师 曹丽娟

WDCM上传图片

▲原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丁昀

专家在线问答

远程巧支招 问题全解答

为了家长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本次活动于6月1日上午开设了线上问答版块。上海市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小文、上海市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忻怡线上解答家长们在养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或烦恼,将一对一指导惠及更多婴幼儿家庭。家长们可以通过和专家的互动,进一步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提升育儿技能。

线上“专家问答”咨询活动

WDCM上传图片

陈小文

咨询领域:心理/家庭教育

专家简介:陈小文,上海市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WDCM上传图片

忻怡

咨询领域:心理/早期教育

专家简介:忻怡,上海市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0-3岁儿童托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兼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信息中心学前教育信息部运维主编。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问答集锦

问题1:

宝宝目前两岁半,可能是到了自我意识敏感期,老是发脾气甚至情绪失控扔东西,或者一直哭闹不止(长达二十分钟)难以安抚,只能通过转移注意力吃东西等方式缓解。

宝宝有时会因为玩玩具遇到挫折,或是家长没有按其心意完成一件事而发脾气,比如:睡觉时间到必须结束游戏,因为环境人多、怕生不想参与集体活动等。这种情况大部分是爸爸在的时候发生,同时他还会哭着表达需求。请问老师,处理孩子情绪失控的最佳方式是什么?谢谢!

陈小文老师回答:

孩子两岁多,就像家长所说的他开始进入了自我意识的觉醒期了,开始表达出强烈的以“我”为视角的行动。但是由于行动能力相当有限,因此经常会出现挫折感,在日益扩大的交往范围中,“我”的视角与交往规则常常会发生不一致或冲突;同时幼儿的表达能力很弱,因此常会出现“有苦说不出”的状态,当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只能以“哭闹”的方式进行表达和释放。

明白了这两点后,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孩子的行动能力,二是通过家长和孩子的亲子互动逐步让孩子学会合理表达。

比如玩玩具,经常会出现孩子几次尝试没有成功,一怒之下把半成品推倒,然后发现推倒后连半成品也成了“废墟”,内心更为失落和伤心,于是就出现嚎啕大哭的情况。这类情绪既是对事件结果的不满,也是对自己的愤怒。家长可以陪伴孩子身边,温和地拍拍他的背,给他递块手帕擦擦眼泪鼻涕,而不要一味的指责,或者说“勇敢的孩子不哭”这一类的话,因为表面的鼓励,实则蕴含着家长的失望——“你哭了,所以你不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和孩子开展对话,引导孩子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当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表达情绪时,实际也是帮孩子进一步厘清问题。同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搭积木,当然是作为孩子的玩伴,而不是命令者或是总设计师。根据孩子的拼搭技巧和特点,有技术性地在关键节点予以小小的点拨,让孩子能够较为顺利达成目标,如果再次失败,家长可以用“刚才差点儿就成功了,如果这样,会不会就……”让孩子学习如果在失败面前用不同的方式再去尝试。

问题中还有一点不太明确,如果是孩子和爸爸在一起这种状态更为明显,那么就有必要观察爸爸与孩子的互动方式。不过,原则还是一致的。

问题2:

4岁孩子,最近发现他总是打自己的头。问他为什么要打自己,他说这么做小朋友会觉得好笑,他想做一个搞笑的人。孩子今天早上闹着不去幼儿园,问他为什么不想去幼儿园,他说有小朋友总是欺负他、打他。他说的那位小朋友很喜欢和他玩,但是玩的时候会把他压在地上,用手勒他脖子,让他觉得很难受;还会打他,把他打得很痛。家长劝说他去幼儿园,他就生气打自己大腿,大腿都打红了,所以我们就帮他请假了。不知道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去解决呢?

陈小文老师回答:

这个问题实际是两个问题。

一个是关于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三四岁的孩子,在尝试着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进发,与他人的人际互动变得更为频繁和深入,也就是所谓社会化程度逐步发展。

在集体中,每一个人都在有意无意地想要成为一个被他人和集体接纳、认可的人,那么必然就会出现一些其认为能被他人或集体肯定的表现,比如“打自己的头”周围的孩子发笑,小朋友就认为这是被肯定的标志。如果这样的行为,并没有造成生理上的伤害,也没有在心理上造成负担,比如他并不是为了讨好他人而故意改变行为,而是真的愿意成为大家的开心果。那么就无需过度担心,只是我们可以从行为层面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告诉孩子,搞笑除了肢体动作,其实还有讲笑话或谜语……都会让自己和他人都感到快乐。

第二个,则是孩子交往中的“打闹”。

总体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并不会从道德层面去评价孩子,但的确孩子会存在行为不当的情况。有的是认知和个性使然,有的是环境的影响。但不论哪一种,我们不能造成自己或他人的肉体或精神上的伤害。因此,如果孩子已经感觉到不适,那么就要让孩子第一时间向对方说出来,同时报告班级老师,家长也要和老师联系,对事件进行详细了解。

问题3:

孩子现在3岁10个月,每天早上给他穿衣、穿裤、穿袜子、穿鞋子就是各种不舒服。衣服袖子必须拉挺括,扣子必须从上到下每粒扣好,总是穿脱再穿再脱,每天要折腾半个小时,像是强迫症,请问专家这可如何是好?

忻怡老师回答:

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作些尝试:

1、孩子睡眠是否充足?早晨起床时,是否因睡眠不足产生俗称的“起床气”,导致宝宝“迁怒”于穿衣这件事。如果宝宝存在睡眠不充足的情况,应首先注意调整节律,让其能有确保质量的充足睡眠。

2、可能是处于“秩序敏感期”,宝宝有一套自己的“规则”。可以先了解清楚宝宝想做什么,并支持TA按照想法去做。由于早晨的时间可能不够充裕(家长要赶着上班、送孩子入园),这些商议的事情(如穿什么衣服等)可以在前一日晚间先和宝宝沟通好,并将宝宝自己挑选的衣物放在TA可以触及之处。

3、让宝宝自己穿衣,自己服务自己,家长仅仅搭把手,在这个过程中多鼓励宝宝。

问题4:

老师,您好!6岁孩子喜欢捡垃圾回家,做事比较磨蹭,比如:学习状态是边吃边学,学一会儿就说我要干嘛干嘛,然后就偏离学习目标了;洗澡时喜欢玩,还会把洗发水和起来玩;吃饭边吃边聊天,总体表现就是慢。这种状态需要改吗?还是听其自然发展?

忻怡老师回答:

爱玩儿是孩子的天性。不知道孩子的一日生活作息是如何安排?这个年龄段,不需要给孩子安排什么学习任务,充足的游戏、运动更适合孩子。

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与能力是需要的,生活中有很多养成时间管理习惯的机会。比如,出去玩儿之前,和孩子商议约定好结束时间,并注意届时请TA遵守之前的约定;共同进餐时,一家人聊聊天是促进交流及良好亲子关系的时机,可以在大人结束用餐而孩子还未吃完时,共同商议约定个时间段,耐心等等TA,请孩子在这个合理的时长中用完餐,并及时予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