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6/30 14:24:03
来源: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中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刘俏
6月27日,浦江第一中学百花剧场好不热闹,主题为“沪剧进校园 美育绽芳华”的活动拉开序幕。
走入活动内场前,场外书法、篆刻、扎染、藻井等非遗项目摊位着实吸引眼球,带领大家零距离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让传统非遗文化浸润学生心灵薪永相传,“艺”起接力。
上海沪剧院党总支书记吴巍、上海沪剧院党总支副书记蔡伟、上海沪剧院党政办主任刘梁、上海沪剧院事业发展部副主任徐蓉、浦锦街道服务办主任孙峰、闵行区群艺馆副馆长、工会主席朱伟忠、闵行区教育局普教一科德育专干张美琴、闵行区教育局普教一科科艺专干姚莉丽、浦锦街道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中心金燕、闵行区督导室责任督学郑海青莅临活动现场。“上海小囡走进沪剧”中小幼共同体学校世博小学王燕校长、金色阳光幼儿园谷盼盼园长、大浦江初中学区学校督导联络员、社区沪剧爱好者及学校七年级的全体同学出席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直播形式,学校其他年级师生在教室内全程收看。
伴随着暖场音乐响起,浦锦沪剧队带来精彩暖场表演——沪剧名段《庵堂相会·问叔叔》。他们热情洋溢的演唱点燃了活动现场的热情,精准又铿锵的唱腔更显不俗的唱功!
陈耀忠校长致欢迎辞,本次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陈耀忠校长表示,沪语作为上海的乡音,保护并传承沪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需要各界的努力。沪剧进校园可以起到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是活跃课堂、丰富课程体系的一次尝试,更可以打通传统文化壁垒,让同学们在校园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优质的社校合作帮助一中在育人目标、教育内容、方法和评价等多方面形成体现开放系统特征的现代学校的精神与形态,学校也愿意通过新时代少年的培养反哺沪剧传承事业,共同致力于传承沪语沪剧发展。
▲上海沪剧院党总支书记吴巍和浦江一中党总支书记陈耀忠共同签署合作协议书
▲上海沪剧院、闵行区群艺馆、浦锦街道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浦江一中、世博小学、金色阳光幼儿园领导共同启动“上海小囡走进沪剧”中小幼共同体项目
▲上海沪剧院副书记蔡伟为浦江一中、世博小学、金色阳光幼儿园赠送沪语沪剧教材
“上海小囡走进沪剧”课程
浦江一中历来坚持开放办学,追求主动将社区资源融入教育。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需求,浦江一中开展了“走进非遗”项目的探究,开发了“上海小囡走进沪剧”课程。
孩子们的精彩吟诵,既有清扬温婉的词,又有委婉流畅的调,独具沪语的韵味,博得了现场热烈掌声。
人称闵行“孙徐春”、群艺馆朱伟忠副馆长登台为大家带来一曲《唱支山歌给党听》。动情的演唱有着中国人民的幸福心声,更有党的伟绩灿烂辉煌,现场的朋友们可谓大饱耳福。
浦锦沪剧队队长徐竟凡和他的孙女“沪剧小明星”徐紫恬一同登台为大家演绎沪剧名曲《芦荡火种·智斗》,祖孙搭档精湛的唱腔、稳重的台风以及真挚的情感,赢得台下喝彩连连。
七(3)班的黄路依同学携手恩师——上海沪剧院、浦江一中特邀导师徐蓉女士登台。师徒二人一曲沪语戏歌《上海谣》唱出他们对沪剧的喜爱,对家乡的热爱。
来自一中沪剧社团的阳光自信男生们迈着大步,走上舞台。他们是沪剧社团的新生力量,即使仅仅学习沪语半年,但他们毫不怯场,用嘹亮的歌声为大家演绎了一曲《打起背包走天下》。
压轴节目是由校沪剧社女生们带来的《红梅赞》《绣红旗》选段。孩子们铿锵地唱腔、坚毅地神情深深吸引了现场观众朋友们。
浦江一中沪剧社成立以来,可谓是校园“热门社团”TOP榜单“常驻嘉宾”。在传承非遗LOGO设计大赛中,沪剧社也迎来代表她的社标,设计者七(2)班的计郡函同学登台为大家分享了她的设计理念。计同学将自己的社标作品融合汉字、沪剧特色、上海本地文化等元素与大家细细解读,令人眼前一亮。
颁奖时刻
▲浦锦街道服务办主任孙峰、闵行区教育局姚莉丽为非遗项目“美术学科小达人”颁发证书
▲上海沪剧院党政办刘梁、上海沪剧院事业发展部副主任徐蓉为非遗项目“沪剧小达人”颁发证书
沪剧作为上海的乡音,其推广如今越来越具规模效应和创新意识,现在更是积极走进了校园和青少年当中。此刻,一起聆听领导的点评与寄语吧。
张美琴女士首先高度肯定了本次活动,她提到,浦江一中为同学们提供学习、传承非遗文化的平台以及丰富的课程,在此次社校共建项目之中,每位老师、同学都是受益者。她希望同学们要学会珍惜,要努力实践,将沪剧优美的曲调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感受沪剧的魅力,成为一名非遗文化的贡献者、传承者,让非遗文化不断发扬广大,焕发得更光彩、更迷人。
吴巍书记说道,浦江一中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教书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在继承中发展,让传统文化的丰厚营养成为奋斗新时代的滋养,令他深受感触。上海沪剧院将结合自身资源,深化校企合作课程共建,帮助学校不断丰富课程,与浦江一中一道将沪剧文化传承下去。
感谢领导们的寄语,学校也将不断学习、努力实践,让一中成为非遗文化传承接班人的培养摇篮,也将教育事业做得更好,走得更远,不辜负大家的殷切期望。
合影留念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更要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使命感,以更饱满的姿态,勇承文化传承之责,创新文化传播之任,让文化在传承中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