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8/7 10:05:50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张亦南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梁国华
世界那么大,我想要看看,我们的课堂,不止于教室,而最好的课堂一直在路上。研学作为一种新颖的、丰富的学习形式目前已经被更多家庭所接受并尝试。
本次由扬子晚报小记者团、东方网教育频道学生记者团共同主办的“沪宁”两地学生记者交流互访活动于八月二日至三日在沪顺利举行,此次互访以研学活动形式展开,扬子晚报小记者团遴选了二十余名优秀学生记者代表来到党的诞生地,在申城的48小时里充实、快乐,且意义非凡。
互访研学第一站,小记者赴首部党章诞生地——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瞻仰,重温党的光辉历程,领悟伟大建党精神。小记者们依次参观了序厅、中共二大展厅、党章学习厅、中共二大会址展厅等,重温党章诞生和发展的历史,认真学习、回顾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发展历程。参观结束后,全体学生在纪念馆多媒体教室就党章展陈内容进行了交流互动。通过参访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让学生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洗礼,更加坚定了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的理想信念。
互访研学的第二站来到了上海静安区洛川东路的一栋小楼里,这里是上海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的办公驻地,以“阳光201”为名,是一个集实训、就业、创业孵化为一体的残疾人职业服务平台。孩子们在这里学习、交流、访问,参观了一间又一间不同的工作室,聆听一个又一个励志的百态人生。在互动教室,全国自强模范柯水昌为孩子们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旅程并带领孩子们亲生制作了一件小产品,时而聚精会神,时而若有所思,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一定非常佩服这位了不起的大哥哥。这一站是心与心的碰撞,这一站是爱与爱的交流,这一站也是城市温度的温暖传递。关爱社会,从我做起!
期盼已久的上海天文馆是本次互访研学的第三站,在获取知识的年纪,每当面对仰望星空的魅力,才有脚踏实地的动力。展馆分为三大特色展区:家园、宇宙、征程,从观感、互动与民族自豪三层面尽显宇宙的浩瀚与迷人。参观的尾声,孩子们驻足凝视天穹,仿佛屏蔽了魔都的喧嚣和周遭的一切,只留下一片纯净的天空。使置身其中的人们得以静观天际,享受与宇宙的真实邂逅,并为第三站天文馆研学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
互访研学最后一站来到了中国航海博物馆,此馆是中国首个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航海博物馆。在展馆中庭,陈列着按照1∶1实船比例制造的郑和“明代福船”。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学生记者们观摩了馆藏的数百艘船模,深入了解了中国航海技术的发展与演变过程。馆内展陈不仅可以了解到各种船舶的制作,还可以了解到海员如何工作和生活,更有中国人民海军的建设历程和军舰知识普及。研学的最后以制作一份军舰模型收尾,按照图纸认真拼装的背后是你们的耐心和细心,收获的是每一次体验后的成长。
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听到孩子们欢乐的笑声,跟团教师无不感慨:“还有什么课堂比这更生动?还有什么教育形式比这更深入人心?”面向未来的种子已在孩子们的心中悄然播下,我们相信,随着系列活动的开展与他们的不断学习成长,孩子们的记忆会在彼此的交流中更加深刻,孩子们的认知会在多样的课堂中不断丰富,孩子们的成长脱变也会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浪潮中不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