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让系统“活”起来,教育管理内涵式发展平台助力打造育人“新范式”

时间:2023/8/8 11:16:45

来源:上海市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秦嘉莹

点击“播放键”查看完整视频

学校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比如课中的学生表现记录和课后的学生作业数据无法统一起来,综合反映某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又比如语文课和数学课的评价数据难以互通,无法对学生整个学期的整体学习状况进行反馈……诸如此类现象,可以将它看作为教育信息化中的“数据孤岛”。

如何跳出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破除这种数据与数据之间独立存储,独立维护,相互孤立的“孤岛”现象?作为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与长宁区数字基座试验校,上海市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索。

从“封闭应用”走向“动态系统”

让信息化适配于学校教育

为了让信息化有效推动学校整体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长宁区作为上海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率先建立了数字基座。“数字基座可以类比为电脑的操作系统,可以统一数据,破除资源分配不均、学校‘数据孤岛’等问题。跨学校、跨年级、跨学段的资源都可以在基座上分享。”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教育局局长熊秋菊解释道。

WDCM上传图片

依托校企共创,结合校级数字基座新模式、新技术,上海市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充分发挥新型低代码平台工具的技术优势,从教学、管理、评价三个维度进行升级,让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对应用场景进行个性化自定义组装和管理,让应用与应用之间、数据与数据之间能按照学校的真实业务场景进行有效关联和伴随式生成,实现了学校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效“一网统管”“一网统办”。

WDCM上传图片

除了让系统变得更“活”,学校还致力于探索让应用形成合力,服务于学校的体系化治理。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逆向设计构建了“学校高质量发展平台”,从顶层设计出发,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进行分解,并据此整体设计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相关模型,从办学理念到发展规划,从任务分解到过程执行,再从数据采集到分析治理,形成完整应用闭环,构建了一套可量化可执行、可管理可评估的学校发展体系。

WDCM上传图片

“‘学校高质量发展平台’既是一套管理系统,也是一套治理机制。它帮助我们建立了围绕学校整体发展、学生个性化成长、教师专业发展三条主线的数字化管理和监督机制,为学校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学校校长吕华琼介绍。

从“课堂育人”走向“多元育人”

升级“小蚂蚁积点进阶体系”

在体系化治理的基础之上,学校进一步探索技术与理念融合,推动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将原有的“小蚂蚁积点进阶特色校本评价”升级为具有校本特色的“小蚂蚁积点进阶多元育人体系”,构建了更加标准化、多元化的育人体系。

WDCM上传图片

该体系将评价融入到学校日常教学主线,与学校办学目标,教学任务目标对齐。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以赠送“米粒”的方式激励学生,师生在校园应用场景中形成了新的互动关系。同时,对于教师发展而言,该体系基于伴随式生成的评价结果,构建了教师发展专业指标和能力模型,并生成教师发展完整视图,进一步激发教师教学活力,形成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的新模式。

WDCM上传图片

除此之外,学校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了集传统与现代一体、数字化技术与教学结合的“未来学习中心”。如围棋和书法教室,通过智慧屏交互式的情景练习、海量资源库的针对性练习,对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行数据分析,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科学、高效、有趣,同时也有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进一步促进轻负担增效能,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数字化样本。

WDCM上传图片

由“点”向“面”,由“实验”向“常态”,由“突破”到“普及”,上海市天山第一小学不断探索教育信息化应用路径,实现了管理内涵的育人新范式。“我们期望,信息技术可以成为联通世界与儿童的桥梁。”吕校长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