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网络世界里的爱恨情仇——家校为爱护航 助力终身发展”第四届线上系列公益讲座第十一讲

时间:2023/8/14 14:22:12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    作者:刘滢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2023年8月10日,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和12355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于腾讯会议室举办“家校为爱护航 助力终身发展”第四届线上系列公益讲座第十一讲——网络世界里的爱恨情仇。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和12355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联合主办,上海市天山第二中学、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上海海关学院、上海市医药学校、上海市商业学校、上海健康医学院共同承办。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颜苏勤老师、上海市天山第二中学校长施雯校长分别担任本次讲座的主持人和联席主持人。

WDCM上传图片

本次主讲嘉宾为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常务理事、上海海关学院副教授、心理学博士任丽杰老师。本讲座通过千纸鹤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同步转播,参与者有来自青春期与性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的教师、家长、学生和个人会员,以及12355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志愿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共计1445人次。

WDCM上传图片

讲座伊始,颜苏勤主任首先对任丽杰教授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参与本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同时对在线殷切收看讲座的广大家长、教师听众们表达了热烈欢迎。

WDCM上传图片

任教授首先通过案例和小调查让大家清晰的看到了处于网络高速发展的当下,我们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的常见现状和衍生出来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电子产品使用已经成为亲子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甚至是危险因素,是危及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导火索。

WDCM上传图片

在了解网络对孩子影响的溯源后,任教授进一步通过关于手机使用习惯的调查,更加聚焦孩子们的网络使用情况,并提出了为什么网络使用会导致亲子冲突不断的产生?是因为父母担心使用时间过长,占用了学习时间,学业下降?还是害怕影响休息和健康?或是担心孩子会上网成瘾等等。那么为什么网络会使用容易上瘾呢?任教授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让我们看到孩子们在网络世界中可以得到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奖励,特别是游戏的奖励机制会让孩子更有获得感和成就感,其次网络游戏中的规则性很明确,一步一步怎么做,指令非常清晰,而现实生活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很空泛的,孩子们不知道具体怎样去做才能真正获得好好学习的标准,特别是有些父母,在孩子闹腾起来时,为了方便省事,规则就一而再再而三的松动,前期用手机带孩子,后期想要孩子摆脱手机,让孩子在现实中的规则意识也逐渐薄弱。不仅如此,游戏中的团队创建活动中会让孩子们有一定的情感联接,找到与自己相同频的伙伴,自动屏蔽自己不想涉及的交友圈,而社区活动也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内容,让孩子们能自由的发挥。

WDCM上传图片

那么,如果没有网络使用就没有亲子冲突了吗?任教授谈到,从网络的现状来看,网络使用导致亲子冲突的背后真正归因还是在于父母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问题、亲子关系的问题、孩子学习压力的问题和父母教养自由和规则的问题,各种问题的叠加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去关注的。我们的父母往往认为网络的使用会耽误学习,态度强硬,缺少指导,情绪先行,行为简单粗暴,而现阶段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自尊心强,“被尊重”的需求显得尤为强烈,在网络使用中,情绪脑占主导,理智脑缺失,在产生冲突的时候情绪波动更大,更易冲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让孩子独自去面对电子产品成瘾、自控力不足的问题,更不能强行管制,任意妄加指责。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引导孩子去发现科技带来的好处,同时尽量减少风险。

在这里,任教授给我们家长几点建议:一、以身作则,要身教,在家里多和孩子互动交流;二、适当监管,要言传,实行关心、知情、询问、指导、约束和民主监管;三、智慧引导,做约定,明确规则,建立奖罚;四、看见需要,进内心,注重沟通交流,给孩子一个表达的空间;五、回归自然,增乐趣,带领孩子多去体验大自然的世界,增加有效的亲子互动,培养孩子多样的兴趣。任教授希望在我们家长的引导下,孩子们都能远离多巴胺,追逐内啡肽,遵守规则,能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形成积极应对挫折的心态,不在网络中逃避。

WDCM上传图片

最后,任教授表示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时代的标志和特点,Z世代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他们可以更好的融入和驾驭网络,对于互联网的发展表现出更强烈的感知,对于网络内容比我们更具备包容性和创造力。如果父母能正确的看待互联网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有效的利用这把双刃剑,与孩子达到统一的认识,进行一定的规则和应对,就能够给予孩子正面的影响,使他们从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全新的观点,扩大孩子们的精神活动空间。

讲座最后,联合主持人施雯校长对于任教授今天精彩的讲座再次表达了感谢,任教授的讲座干货满满,让大家听得意犹未尽。施校长总结道:在现今的网络时代中,需要我们的家长温柔的坚持我们的规则,带领我们的孩子去享受网络带给我们的便捷。面临着智能时代的迭代,让网络能更好的服务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即使有瑕疵,我们也应该打开窗户,即时解决问题,用更好的状态去拥抱我们美好的生活。

WDCM上传图片

聆听了精彩讲座,教师、学生、家长纷纷表示还想跟着任教授一起进一步的探索亲子之间的问题,此次受益匪浅,以下为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感悟分享:

WDCM上传图片

上海市天山第二中学高奕琳老师:

我认为这场讲座对于现在的教师是非常有意义的。由于这个时代日新月异,网络上的内容也花样百出,学生会被这些新奇的内容所吸引,而忽略现实生活,导致生活,学习,人际关系上产生一些问题。往往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使用网络的主体,也就是孩子的身上,但是忽略了部分极端状况和极端行为的发生正是沟通无效或效率不高导致的。

这场讲座可以给予我一些启发,将直接劝阻换成间接引导,让学生逐渐发现现实生活的美丽。可以通过关心孩子,关心孩子上网原因,关心孩子上网需求,对孩子进行进一步的了解,用平等的视角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其实,孩子对于网络时间的沉迷也在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他们精神世界上的追求和匮乏,也可以让家长和老师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可以针对这些方面,安排周末的出门活动,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探索,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动手能力等等。作为老师,也可以在班会课,英语相关主题的课文里渗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活动,让学生进行精力体力运动,在玩中学,在学中做,让学生逐步融入现实社会生活。

上海市天山第二中学秦扬霖老师:

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适度的使用网络对我们有益。如果沉迷于网络,甚至为了使用网络去违法犯罪,网络就对我们有害。健康用网,提升家庭和青少年网络使用素养是根本。面对屏幕时代,作为家长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孩子。可以通过约定手机使用频次等方式,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树立正确认识网络利弊的观念。让孩子远离多巴胺快乐,寻找内啡肽快乐。通过对孩子网络使用的管理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以身作则,在生活中加强亲子互动。让网络成为辅助孩子成长的工具,在互联网时代健康成长。

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王云霞老师:

屏幕时代,电子产品的使用成为了亲子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网络成瘾”也成为了父母头疼的问题。向内探索,我们应当以此为一个契机,重新审视良性的亲子关系,共促学生有力量地成长。而譬如家庭环境不良、学习压力过大、父母关系不和谐,都会使青少年经受慢性而持久的心理困扰。任教授引导我们将“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与“网络成瘾”巧妙地结合,验证了多巴胺的奖赏系统如何让我们欲罢不能。每个人都需要被肯定和被认可。当一个人的生活丰富多彩时;当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十分美好时;当一个人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并且不断去探索时,他就不会沉溺于这简单的快乐。所以,我们要引导同学们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好,与真实的生活形成联结,用爱护航,助力终身发展。

上海市商业学校刘滢老师:

随着互联网时代和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我们亲子交流越来越少,听了任教授的讲座让一个二胎妈妈的我明白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言传身教才能更好的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堵不能解决问题,理解、包容、尊重孩子,相信孩子,与孩子们一起共同建立规则,运用还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才能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张思群感言:

今晚的《网络世界里的爱恨情仇》的讲座让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我想我一定还会再去看一下这个讲座的回放,因为网络世界这个主题对我们来说就在身边,是当下的热点与痛点。

任教授提到了网络成瘾的原因,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着手,论及在当下增加到7个层次的原因分析,深度诠释了网络成瘾的原因,并且分析了孩子们所喜欢的那些网络游戏特点,举了几个非常悲催的案例来论证了网络成瘾后带来的危害,让我们老师与家长痛心不已。

当下暑期已经过半,针对今天的主题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在我们学校开学后根据今天讲座的爱心提示,通过讲座中提到的“学生版本”“父母版本”对我们学校的学生来做个调查问卷,而后加上主题班会的形式来进行讨论,当然也可以使用辩论赛形式(网络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让学生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了解网络对我们的影响,使得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进一步自律,那就更是今天这个讲座价值的体现了。再次感谢主办发的精心筹备,感谢任教授的精彩演讲。

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李佳臻感言:

感谢任教授精彩讲座。手机管理一直是中职学校非常头痛的事情,更何况学生回家以后家长的焦虑。在日常工作中,学生家长向我抱怨孩子整天抱着手机,无法交流影响学习的次数还是很频繁的。这个讲座从网络使用现状调查、冲突原因分析、网络对孩子的双向影响、青春期以及新时代孩子的特点以及科学用网的教育对策这些方面,由浅入深生动地剖析了矛盾的根本。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对手机和网络的依赖会比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强,他们往往和家长有更多的冲突,因此会对虚拟社交更加依赖,网友或人工智能在他们心中的地位甚至会比现实好友更高。对于这种情况,家校共育的环境建立变得更加急迫和重要,学校要和家长一起努力增强现实对孩子的吸引力,多元化评价孩子的表现,及时干预改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让孩子对现实生活重新树立信心。再次感谢今天《网络世界里的爱恨情仇》主题讲座,我受益匪浅。

上海市奉贤区奉城第二小学裴春红感言:

真诚感谢青工委提供的学习平台,同时也非常感谢任丽杰老师精彩的讲座。

针对目前对于网络的使用,每年未成年人人数逐渐增加、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家庭上网成主流而手机成为了重要工具、娱乐主导和追求新潮等现状,任老师也给出了一些观点。我作为父母,非常赞同:学习成绩和上网行为没有必然联系,上网行为和亲子关系相关大,家长的态度值得关注。现在是信息时代,虽然沉迷网络对孩子的不良影响的确有很多,如对生命的认知、价值观念的模糊、道德观念的淡化等,但孩子的成长也离不开网络,网络的使用不全是坏的,比如,孩子的网上学习,他可以学习到很多课外知识。

作为父母,应当正视焦虑,统一认识,理智分析自己孩子沉迷网络的原因,尝试去积极预防和干预才是对策。今天的讲座后,我更加坚信,不能让孩子独自面对网络的使用,父母是可以陪伴和指导孩子正确使用的,也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多陪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