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家庭如何帮助青少年融入集体——“家校为爱护航 助力终生发展”第四届线上系列公益讲座第十二讲

时间:2023/8/21 14:07:22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    作者:徐梅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2023年8月17日,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和12355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在腾讯会议室举办了“家校为爱护航 助力终生发展”第四届线上系列公益讲座第十二讲——家庭如何帮助青少年融入集体。

本次讲座由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和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主办,松江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与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上海科技管理学校、上海市商业学校、上海健康医学院共同承办。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颜苏勤担任本次讲座主持人,松江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与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张贞老师担任联合主持人。

WDCM上传图片

本次活动邀请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授、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委员暨家庭治疗学组秘书长姚玉红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活动由千纸鹤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同步转播,直播平台有来自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教师、家长、学生和青工委个人会员、12355志愿者和山西省闻喜县中小学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计5559人次。

WDCM上传图片

讲座伊始,颜苏勤主任向线上听众介绍了姚玉红教授的研究方向及分享主题,同时对参与本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表示诚挚的感谢,对参与本次讲座的教师、学生和家长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姚玉红教授从青少年融入集体困难的种种表现展开讲座,列举了青少年儿童从幼儿园到大学可能遇到的各种融入困难,并分析了产生困难的原因。即青少年对于个体独立性的追求和当代养育环境及教育理念之间的矛盾,导致青少年对集体人际关系的想象和现实之间有巨大差距,使得一部分青少年面对人际困难无从下手。姚教授指出青少年有独立发展的需求,但是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人际挫折和困难是每个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绕不开的主题。

WDCM上传图片

青少年融入集体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性格不和、观念差异、意见不统一等。姚教授介绍说,当家长发现孩子遇到人际困难时,应当提供支持与帮助,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并指导孩子树立人与人的基本信念,相信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

WDCM上传图片

随后,姚教授列举了咨询和生活中遇到青少年融入集体困难的典型案例,并给出了针对性的指导方案。首先是如何融入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姚教授希望家长以身作则,在家庭中提供一种合作对话、避免冲突的家庭集体环境,通过言传身教,让青少年学会与他人交往。以家庭系统治疗中的母性与父性养育观念的差别为例,说明如何在家庭中表达不同的意见。灵活运用一句话——你说的有一点是对的。学会接纳对方的意见,寻找与人交往的合作点。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接着姚教授分别介绍了被拒绝、被排挤、被背叛等不友好情境下集体融入的策略。指导家长教育孩子了解人性的复杂性,明确人的多面性,尝试与不同的人友好相处。通过将“我最讨厌人改写成我最感谢人,并说明理由”的互动小游戏,让听众尝试将不完美合理化,从不喜欢的人身上学习并自我成长。随后姚教授介绍了[德]弗德曼·舒茨·冯图恩的《极简沟通的思维模型》理论,建议在与人沟通过程中做到知情意行相关联,并结合具体案例练习“4个耳朵”的沟通方法。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姚教授进一步讲解了应对青少年融入集体的最大困难——恐惧情绪的方法。梳理自己人际矛盾的敏感点,提早做好主动与被动应对的策略。主动策略主要包括分享信息、食物、物品;帮忙跑腿;表扬、欣赏、寒暄等社交技巧。被动策略主要包括暂停技术、避免在情绪激烈的时候做决定、离开现场、制定求助对象列表、危险评估等。最终学会自我分化,不仅要在别人的舞台中分化出自我,还要学会情绪与理智的平衡。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讲座最后姚教授向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推荐了相关的书籍,希望家长可以通过阅读和实践更有效的帮助青少年化解人际矛盾,协助他们在社会的大集体中顺利成长与发展。

WDCM上传图片

随后,联合主持人张贞老师对本次讲座内容做出总结,并对姚教授为广大师生和家长带来的心理盛宴表示感谢。在答疑互动环节中,张老师代表家长提出如何帮助优秀的高一新生解决不能融入新集体,自我评价降低,感觉被边缘化的问题。姚教授帮助家长分析孩子遇到困难可能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孩子初中阶段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忽略了人际交往,缺乏交往技巧;二是孩子可能将成绩优秀作为人际吸引的唯一资本,当成绩出现波动,孩子会产生自我怀疑。针对以上两点姚教授给家长提出了相应建议,一方面陪伴孩子,耐心的把成绩重新提上来,另一方面帮助孩子寻找多元角色,补充成绩以外的人际吸引资本,让其他同学看到孩子更多的优势,从而拥有良好的社交环境。

WDCM上传图片

最后,张老师对教师、家长和同学们分别提出了新学期建议,希望家校更好的合作,为青少年的顺利成长助力。

WDCM上传图片

聆听了姚教授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讲座,广大师生及家长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以下是部分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感悟分享:

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孙鑫:今天有幸参加了同济大学姚玉红教授关于《家庭如何帮助青少年融入集体》的讲座,受益匪浅。其中的“语言练习”令人印象深刻。姚老师谈到孩子是否能顺利融入集体,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孩子的表达方式。所以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就要把正确的表达方式展示出来,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耳濡目染。当孩子慢慢学会如何用语言化解“意见不合”、“矛盾冲突”、“拒绝反对”甚至是“语言攻击”的时候,他也就掌握了与人相处的“秘诀”,融入集体就变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上海市奉贤中等专业学校张思群教师:“如何帮助青少年融入集体”是我们教师需要重视的话题,更是每一个家庭需要认真对待的重要环节。今天姚玉红教授从青少年融入集体的难度、怎么融入、融入困难的最大挑战几个方面对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度诠释。通过聆听学习,我感受到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要矛盾兼备,能独能群,特别是遇到不顺耳的话,学会从四个方面来听就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从而能更好地融入集体。今天我们学校作为承办单位之一,校领导也非常重视,我们充分利用微信群、钉钉群,提醒广大师生与家长共同学习。相信家长与学生都会有不一样的启发与收获,不管如何我们都要拥有这样的基本信念,相信这世界上人类的本质都是有向善的一面,融入集体更需要真诚,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父母、老师,大家在交往中要学会说、会听不“顺耳”的话。最后非常感谢姚教授推荐的《你好,生命》等书目,相信阅读这些书籍后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启发。

上海科技管理学校教师吴策来:今天是同济大学姚玉红教授关于《家庭如何帮助青少年融入集体》的讲座,上海科技管理学校组织了23级600多名全体新生家长参加此次家庭教育讲座。姚老师从青少年融入集体有哪些困难,融入集体的重要性,到如何融入集体,从日常生活中深入浅出地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在解决问题时,介绍了《极简沟通的思维模型》,让家长们从关系维度、事实维度、自我表达、诉求维度来听关系、听事实、听自我表达及听诉求,从耐心、细心中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三(6)班王紫宁妈妈:听完姚老师的讲座,发现其实这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大课题,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与老师、同学度过,融洽的关系能帮助孩子顺利地融入集体,也为孩子今后轻松地迈入社会打好基础。孩子在学校与同学有矛盾,有意见,是常有的事,家长要参与帮助孩子分析原由,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比如:1)被恶意中伤,孩子是深受打击还是要学会自己心中要有信念能够区辩。2)被拒绝,被排挤或背叛,家长要先跟孩子了解下事情的缘由,帮助孩子找到应对方法。3)孩子敏感,自卑,紧张的时候特别多,教会孩子按下暂停键,如果感觉难受和情绪要比较激动的时候,不要做大的决定和行动,离开现场求助自己比较信任的朋友。青少年成长无小事,也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不只是看到世界的美好,还有人性的复杂,要学会和各种人相处。家长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不要代替孩子直接做判断和做决定,要从良好的亲子关系维度来给予多个选择的建议。大加速时代,时间少,任务多,变化快,允许各种不完美。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三(8)班陈奕涵妈妈:聆听了今天的讲座,收获了很多知识,了解到了孩子们融入集体中可能遇见的问题。孩子最先接触的集体就是学校,在学校里与同学和老师们的相处也尤为重要。成长无小事,我们需要让孩子慢慢了解到人性的复杂,引导孩子慢慢学习与不同类型的人相处。同时,在孩子们青少年时期也可能比较敏感,我们在和孩子沟通时,需要沟通技巧,也要学会相互尊重,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我们要学会鼓励孩子敢于尝试,培养孩子从学习和生活中锻炼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向着自主迈出一大步,变得“能独能群”。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三(6)班薛然之爸爸:通过今天的讲座,对于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在孩子融入集体的过程中不但要让孩子看到外界好的方面,同时也要让孩子看到坏的方面。在和孩子沟通要注意关系维度,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在日常的集体生活中要求同存异,坚持自己的个性和思想的同时,尊重他人的价值观。最后要努力为孩子打造一个温暖而又善于交流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