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家校为爱护航 助力终生发展”第四届线上系列公益讲座第十五讲

时间:2023/9/11 18:46:45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    作者:姚燕婕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2023年9月7日,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和12355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在腾讯会议室主办了“家校为爱护航 助力终生发展”第四届线上系列公益讲座第十五讲——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

本次公益讲座由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12355上海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中国性学会性教育分会联合主办,上海市静安区科学技术协会特别支持,上海市商业学校、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中学、上海市周浦实验学校、上海市奉贤区肖塘小学、上海市静安区启慧学校、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兴伟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和长韵心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千纸鹤文化传媒(上海)有限公司提供公益同步直播平台。

WDCM上传图片

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颜苏勤老师担任本次讲座主持人,上海健康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王枫教授担任联合主持人。本次活动邀请中国心理学会校园欺凌与暴力防治专委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刘俊升担任主讲嘉宾。直播平台有来自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教师、家长、学生和青工委个人会员、12355志愿者,共青团“童心港湾”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项目的“童伴妈妈”们、山西省闻喜县中小学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计13654人次。

WDCM上传图片

讲座伊始,颜苏勤主任简单介绍刘俊升教授,刘教授已连续四年倾情奉献参与在线公益讲座,颜主任对刘教授的专业、热心与爱心表示崇高的敬意与感谢。同时,颜主任对参与本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对参与本次讲座的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

WDCM上传图片

识别校园欺凌 关注深层原因

同伴交往对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的,青少年在同伴交往中进一步对自己加深认识,也学会如何与他人更好地相处,不过,教育者也需要关注同伴交往可能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刘教授指出,近几年社会舆论报道出一些校园欺凌事件的始末,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对校园欺凌的重视。但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认定欺凌?如何区分学生之间的打打闹闹与真正的欺凌?教育者如何预防欺凌?如何教育孩子不做施暴者也不被别人欺负?当欺凌已经发生的时候,又该如何妥善处理?今晚的讲座,刘教授将从识别、预防和干预的角度给大家进行系统地科普与讲解。

欺凌,就是力量较强一方恶意伤害弱小一方的行为,不仅存在在校园中,职场等环境中都可能出现。刘教授指出在识别欺凌时,需要把握的核心特征有四点:第一是蓄意伤害,第二是以强凌弱,第三是重复发生,第四是遭受痛苦。我们最常见的,也最容易被关注到的欺凌形式是“踢、打、推”等身体方面的欺凌,其实欺凌还包括“关系”“言语”和“物品的损坏”这几种形式,有些属于比较隐蔽的欺凌方式。尤其值得教育者关注的是具有“随时随地”“无处可逃”“无限传播”等特点的网络欺凌,可能存在角色转换,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受害者,到网络上转而成为了传播恶言恶语或者造谣中伤他人的施暴者。

WDCM上传图片

刘教授从“发生对象”“发生频率”“力量是否平衡”“有无伤害意图”“产生的情绪情感”这几个维度,清晰地罗列出“打闹”“普通攻击”和“欺凌”的这三者的区别。前不久媒体上报道了发生在北京某个职校的校园欺凌事件,刘教授从事件谈及到,欺凌事件中所涉及的个体有:欺凌者、受欺凌者、煽风点火者、协助者、置身事外者和保护者,我们需要注意“保护者”安全感的丧失,防止他成为受欺凌的对象。校园欺凌存在非常大的危害,受欺凌者经历的事情如同噩梦一般,可能会影响其很久事件,同时,对于欺凌者本人、旁观者、家庭和社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

刘教授作为中国心理学会校园欺凌与暴力防治专委会副主任,从事该研究多年,刘教授引用了国内外相关调查研究的数据,更直观地阐述了校园欺凌的相关信息,比如,全世界约1/3的儿童遭受过校园欺凌;在中国,约23%的中小学生卷入校园欺凌;校园欺凌可能发生地点有“教室、过道、校车、操场角落、校门口偏僻地方、厕所”等。

WDCM上传图片

校园欺凌存在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教育者尤其要关注小升初的年龄段,是欺凌发生的高频时期。同时,相关调查研究还发现:年龄越大的学生,反而不愿意向成人求助,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希望自己独自解决、感觉丢人、认为自己无能、担心他人觉得自己是告密者,或者就是认为大人无法帮助到自己。遭受欺凌的孩子中,仅有27.2%的家长怀疑或发现孩子增遭受欺凌,因此,提升教育者对欺凌事件的知晓和关注度,就会大大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

WDCM上传图片

接着,刘教授分享了一些个体受到欺凌可能会产生的信号,比如:头痛、做噩梦、不想上学、原先性格开朗突然变了、原先好朋友不联系了、学习成绩下滑等等,成年人一旦发现这些信号,就需要有警觉,孩子是否在学校里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刘教授从“个体”“家庭”“学校”“社区”的角度,分析了欺凌产生的原因。欺凌者和受欺凌者往往存在着一些人格特征,“亲子间缺乏沟通与讨论”“父母较少鼓励孩子自主”“过度保护”的家庭中较容易培养出受欺凌者,同时,学校氛围、教师对欺凌的态度与信念、教师能力与技巧和班级特征都会影响着欺凌事件的发生率。

预防校园欺凌 家校社共携手

校园欺凌严重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预防与干预校园欺凌,需要家校社多方共同努力,刘教授依次从三方面进行阐述。从社会层面来说,要注重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媒体宣传与科普,有正确的价值观传递,营造和谐友善的氛围。从学校层面来说,除了需要确定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流程之外,还要多形式地开展防治校园欺凌的培训与活动。从家庭层面来说,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榜样,还要学习欺凌相关知识,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关注到生理、情绪、行为、关系和学习等方面的线索,主动关注孩子的社交情况,尽可能增强孩子的信心,家长还要强化家校间合作,增加与学校老师间的互动。

WDCM上传图片

一旦发生了校园欺凌事件,不可忽视,需要立即采取行动进行干预。家长和老师都要保持冷静,仔细倾听,全面了解情况,切忌因为自己内心的紧张和焦虑,打断或责备孩子,比如有些教育者可能会说:“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或者是“不要太软弱,打回去!”这些都是不太恰当的回应。家长要和学校共同努力,积极应对欺凌事件,并对双方学生的状态进行持续跟踪。最后,刘教授还分享了《欺凌的预防与干预:为学校提供可行的策略》这本书。

WDCM上传图片

讲座最后,联合主持人王枫老师对于刘教授的精彩演讲再次表达了感谢。刘教授围绕校园欺凌的识别、预防和干预,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引起大家深入思考。王老师选取了来自观众的提问,邀请刘教授互动答疑。

WDCM上传图片

有人提问道:“班主任发现有些同学很喜欢和班级同学打闹开玩笑,锤人家一拳、弄一下人家东西等,同学之间也有相互打闹开玩笑的,但有些打闹到最后演变成了欺凌,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该如何识别正常范围内的学生打闹与欺凌?教育者又该在什么时候介入干预更合适?还有人提问:“对于形式相对隐秘的欺凌,比如‘网络恶言恶语’,班主任老师不太容易较快发现,请问是否有尽早识别与处理的具体建议?”

刘教授耐心而又精准地给予回答,他提到一个概念叫“欺凌萌芽期”,正是教育者需要非常关注的时期。欺凌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同样的方式不同的感受是非常不一样的。判断标准正是个体主观上感受到痛苦,此时可能正是欺凌的萌芽时期,教育者若有觉察,就需要在这个关键时期,引导实施打闹的同学去意识到,自己的好朋友是不开心的,内心痛苦的。要发现形式隐蔽的欺凌,也是需要老师有较强的觉察,日常要对班级小团体有观察和关注,班主任可以通过和班上孩子谈心聊天,建立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尽可能捕捉到更多的信息,以提升识别欺凌事件的准确度。

WDCM上传图片

聆听了精彩讲座,教师、学生、家长均受益匪浅,现撷取部分感悟分享如下:

上海市商业学校姚燕婕老师感言:同伴交往在青少年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但在同伴交往中也难免会出现欺凌这样带有负面影响的现象。刘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帮助我们更科学地识别校园欺凌,欺凌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对于同伴之间的打闹开玩笑,教师要关注学生主观上的感受,及时引导学生去意识到好朋友内心感受到的痛苦,给我很大的启发与指导。

上海市商业学校闻丽莲老师感言:校园欺凌事件中没有谁是受益者,不论是欺凌者、被欺凌者,还是协助者、旁观者。校园欺凌的发生,原因是复杂而多样的,绝不是简单的加害者有道德缺陷那么简单,其原因需要从更深层次去分析。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学校和老师要更加重视德育,要春风化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用温度打动和感动孩子的心。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教师们也要不断提高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能力。

上海市商业学校戴赟馨妈妈感言:作为一名学生的家长,听到孩子可能遭受校园霸凌,我的感受是非常沉重和愤怒的。校园霸凌是一种严重的问题,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受害者选择自杀。听了刘教授的讲座,我认为家长要了解校园霸凌的初期迹象和症状,要与孩子建立强大的信任关系,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情感需求,要学习如何与学校合作、如何处理受害者和加害者、如何帮助孩子恢复信心等。

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戎志菁老师感言:聆听了刘俊升教授的课后,让我学会了如何辨别什么现象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形式有哪些,也通过刘教授的四个层面的分析让我学到了如何通过社会层面用法律法规以做好宣传、在学校层面制定班规制定主题班会形成防范氛围、在家庭层面让家长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树立父母的榜样承担责任,学习相关知识遵循法律法规,教会孩子有关的策略等这也让我们学会了防范做好把班级矛盾最小化,及时发现了解学生之间的关系正确做好引导工作,做好班主任职责维护安全的校园环境。

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储晓皎老师感言:受欺凌的同学常见身体特殊的同学,性格内向敏感缺乏自信的同学,社交能力差,缺少朋友的学生。而经常欺凌别人的同学常出现在亲子之间缺少沟通,父母不鼓励孩子自主的同学,在家庭中过度保护学生的学生。我们可以在学校层面,召集学生,校领导,学生家长等各个方面建立反欺凌委员会,在社会层面普及关于欺凌的法律法规,在家庭层面鼓励家长多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积极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参加社交活动,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中学六(8)班胡启萱同学家长感言:听了刘俊升老师的第十五讲《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的课程,深有感触,感觉要解决好“校园欺凌”还需要多方面的合力。学校良好氛围的营造对降低校园欺凌的发生至关重要。刘教授用数据表明:良好的班风与校风,可以降低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概率。作为家长的我们也要及时发现孩子各种变化,家校合作,紧密联系,及时疏导孩子,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顺利健康地度过这段非常重要的成长时期。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中学六(5)班燕梓天同学家长感言:“校园”是一个美好的词,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而地方。然而,现实生活中,孩子在校园里也可能会遭遇欺凌,在身心上受到伤害,成为Ta一生难忘的痛苦记忆。通过今天刘俊升教授的讲座,我们对校园欺凌的认识有了更全更深的了解,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对校园欺凌说“不”。作为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正面的力量,做孩子的榜样,走进孩子的内心与Ta平等交流,成为孩子坚强的依靠。在有爱有温暖的家庭里,孩子一定也是有爱,有安全感,自信,有责任感的。希望每个孩子内心阳光自信,对生活充满乐趣和向往。

静安区启慧学校王称丽感言:继夫妻、亲子关系后,再次有机会聆听刘俊升教授的讲座,很是幸运。本次讲座的题目是《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是有关同伴关系的主题。其实,说起处理关系,即将40岁的我都一筹莫展,苦于找不到方法。今天听了刘教授的讲解,不但在校工作的时候,能更加积极的有效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即便是在我自己处理与他人关系时也有了思路。先界定,再看形式,最后寻找应对方式:熟悉法律法规,平稳情绪,坚定的表达立场,走开,求助。

静安区启慧学校陈蓓琛感言: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既包括直接欺凌也包括间接欺凌。校园欺凌不等同于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包含校园欺凌,而校园欺凌是最常见的一种校园暴力。当前我国和全球的校园欺凌现象都十分严峻。今天刘俊升教授的讲座让我再一次认识了解校园欺凌现象,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都会导致学生内心创伤,在心理辅导工作中有效解决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心理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不能笼统而论。感谢讲座组织者,感谢刘教授。

肖塘小学王军剑感言: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对校园欺凌的认识比较陌生,往往忽略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校园欺凌对青少年造成的身心创伤是难以挽回的。通过学习刘老师的讲座,我们明白了预防远远比有问题再解决更重要。作为家长,我们要为孩子创造健康的学习环境和友善的同学关系。家庭和学校要积极沟通合作,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发现问题早介入,采用疏导和化解的方式,避免更大问题的发生,助力孩子的终身发展。

肖塘小学张云杰感言:本次讲座对家长在如何预防校园欺凌方面有较好的引导和教育作用,本人深受启发。校园欺凌事件虽然发生在学校,发生在学生身上,但这也是大环境的一个缩影,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校园欺凌不但对受害者造成伤害,而对欺凌者自身同样造成伤害,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共同努力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季青宇感言:作为一名正在初一年级进行教育实习的准生物教师,同时也是十年前的校园欺凌亲历者,刘俊升教授今天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于工作而言,刘教授强调初一年级正是校园欺凌现象的高发期。除完成正常教学工作外,作为教师还应深挖学科育人价值,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社会化训练(如安排足够的小组分工探究活动),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注重把控,既要防止不当的同伴关系发展为欺凌的萌芽,又可通过学生的同伴关系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于个人而言,校园欺凌曾给我留下了较重的情绪问题。刘教授所讲述的内容帮助我进一步理性的看待曾经的创伤,让我可以用更加平和的心态对待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长韵心理金文娟感言:通过今天的讲座对校园欺凌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原来对物品的侵犯也属于校园欺凌,而作为社区心理联盟的一员经常在家校社之间开展工作,今天从刘老师的流程图中更加清晰了我们需要派出所等官方部门的协助,通过他们的帮助更有效率地处理校园欺凌事件,将伤害降到最低;而作为父母,更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给孩子支持,帮她建立保护好自己的各项技能。

长韵心理倪丽敏感言:刘教授对校园欺凌做了非常清晰完善的定义、识别、解读及如何预防,分析了欺凌可能发生的高发场所、欺凌与受欺凌对象、性别、年龄差异、家庭等,引用了国内外校园欺凌调查数据并提出:家庭成人,校园如何及时关注到“欺凌萌芽”,教师需及时干预。

长韵心理家长章程感言:今天听了刘俊升老师的讲座,没想到校园欺凌比例这么高,5个人中就有一个孩子被欺凌,当老师讲到“什么人容易成为被欺凌目标”的时候,也让我学习到了,我们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就不会被欺负了,今天的讲座太落地了,每一条都能对照着来形成自己的行为指导,而且刘老师还给出了很多家长应该怎么做的行为指导,遵照着一条条去落实陪孩子走过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