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大思政》专家视点

时间:2023/10/30 18:00:52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开放大学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秦嘉莹

WDCM上传图片

2023年10月9日,《大思政:学校思政、社会思政、网络思政》(以下简称《大思政》)新书发布暨大思政热点研讨会在上海开放大学举行。《大思政》一书已由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由上海开放大学上海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完成。

该书研究的主题“大思政”,以更为宏观的视野阐释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涵与主旨要求。“大思政”的概念既具有思政课的本质属性与核心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大思政课的概念,紧扣时代脉搏,运用不同的话语形态,汇聚不同话题,从不同维度引导大家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甚至对人在管理、做人、做事的道理等层面都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大思政》获得了部分专家的关注与评价。

专家视点一:由王伯军校长领衔完成的《大思政》一书,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问题,将学校思政、社会思政、网络思政等不同场域中的热点问题联动思考,徐徐展开,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正处于大思政工作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本书对于小镇做题家、00后青年的群体性焦虑等近年来新出现的青年社会现象做了深入剖析,引人思考:第一,当前青年群体性心理焦虑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第二,说教式的教育方式,缺乏共情能力,需要得到进一步改进与优化;第三,青年群体自身希望受到更多社会的支持与关爱。(曹东勃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专家视点二:由王伯军校长领衔的著作《大思政》一书是一部大著作。说其大,一是书的结构体量大,二是内容容量大,三是意义大。大思政的研究还有很多探讨空间,这部著作做了很多创新性探讨,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很多思路和研究的方法论。以下几点深有感触:一是关于大思政的理解与认知。书中对“大思政”的概念理解不是将其作为一个模式性定义,固定了某种内涵,而是形成开放性的一种认知,赋予其丰富的发展内涵。这个定位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二是关于大思政的三维结构构建。书中将学校思政、社会思政和网络思政形成圈层结构,其中学校思政处于核心结构层,但三个圈又相互交织相互补充。大思政的15大教育内容让圈层结构形成完整丰富的支撑性。三是大思政育人的关键要素:一要准确抓住问题的基本面;二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时间点;三要有效把握教育的空间域;四要力求教育的实效性。(王治东 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

专家视点三:所谓“大思政”,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一是从政治角度来说,它是对现行政治制度以及政治生态提供正确认知和认同的教育;从社会角度来说,它是对社会环境和社会现象提供正确理解的教育;三是从个体角度来说,它是为公民个体健康成长成才成人提供的教育。这本书具有以下几点意义:一是为回应习近平总书记以及中央关切奉献了扎实的踏实的艰辛探索和勤勉劳动;二是为净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善的社会氛围贡献了治理理念和可操作性的方法和工具箱;三是为大思政教育工作奉献了智识,尤其在“敬畏之心”“待人接物”等方面加强做人做事、成人成才教育,这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杨嵘均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专家视点四:对于大思政这本专著,读下来有三点特别深的感受:一是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着最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同时也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达而独特的实际,迫切需要思政工作者对这一时代提出的立德树人要求进行回应,此书也真是在这个层面上,从三个向度进行了系统回应。二是在研究解读中很好秉承了变与不变的辩证机理。具而言之,就是在坚持唯物史观关于立德树人适应坚持的原理方法、价值立场和目标导向的基础上,及时关注了正在变化发展中的智能化、网络化思政等重点难点,并在类似网红、元宇宙等角度上进行具体解读。三是充分注意到要通过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来进行新时代的大思政教育。这也充分体现了如何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通过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来探索推动二十一世纪大思政的内在要求。总之,直面时代之问,在把握变与不变机理中达致全书论题的形散而神不散,充分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都是该书的重要特点。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该书也为新时代继续深入推进大思政研究提供了思路,打开了视野。(邱卫东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

专家视点五:这本书聚焦“大思政”,从学校思政、社会思政、网络思政三个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研究,全书内容丰富,逻辑清晰,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大思政”空间,对于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读完这本书,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第一,“大思政”是立体的,要充分把握大思政课的长宽高。第二,“大思政”是开放的,坚持开门办思政,让学生学在天地间。第三,“大思政”是系统的,“大思政”是一个育人系统,这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是育人的要素,所以“大思政”其实是“全要素育人”模式。(胡德平 上海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

专家视点六:《大思政》一书,从学校思政、社会思政、网络思政三大领域,全面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推进的理论与方法,在“大思政课”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从更大的范围内,系统阐述了以学校课程德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问题。其一,“大思政”的提法符合立德树人的题中要义。其二,“三大场域”全面凸显了思政教育工作的系统性特点。其三,“十五个教育指向”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总之,《大思政》一书系统性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未来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现“五育并举”具有重要的价值。(张凤池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