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 16:39:36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徐汇区教育局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冯婷
作为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徐教院附中自2019年6月起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致力于探索增值评价、助推“自适应”学习社区建设。学校持续推动五大平台的开发与运行,积极探索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与方法,并利用大数据探索基于学生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增值”评价,全面实现了学校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着眼于附中学生九大关键能力的培养,学校着力打造“课程地图平台”,完善线上线下交融的无边界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学习渠道和自由的学习方式。各学科结合课程地图平台资源的开发,建设校本微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分层学习的需求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在此基础上,学校优化了德育课程、项目化课程、社团课程等特色课程群,拓展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数量,挖掘学生个人学习兴趣和潜力,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培养的需要。
为了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益,学校紧扣“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利用智慧课堂教学管理设备、课堂行为分析系统、智学网测评系统收集数据;教师团队在日常研修中分析和应用数据,在课堂实践中借力数字化设备,转变课堂学习模式,实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与评价。为了落实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学校还构建了学生数字画像中的“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评价类数据,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无论是“课程地图”建设,还是“智慧课堂”运用,均离不开科学充分的数据支持。学校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学习终端等信息化技术,建设了一个全数据支撑系统,包括:“智慧课堂”行为分析系统,通过教师机和学生机智能设备进行课堂互动、数据采集以及资源推送;“高速扫描仪”和“智学网”平台搭配,进行自主组卷、智能批阅、数据采集等课后精准测评;“体育智能手环”系统,帮助教师收集学生运动指标和生理指标数据,科学判断学生的练习密度,合理调整课堂练习内容;“微课制作工坊”,帮助老师录制优质的微视频课程;提供课程地图平台、虚拟实验室平台、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校级数据决策分析平台,构建了一个开放化、个性化的在线服务体系。
在数字化教学实践中,全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水平得到锻炼和提高,学校获评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示范校。2022年,徐教院附中又成为上海市数字化转型三个助手第二批试点校,并积极参与语文学科资源开发、英语学科平台资源试用等项目。2023年,语文、英语教研组又承担了数字化学习资源运用展示,为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工作贡献力量。语文组依托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借助专家指导并结合备课组研修,着眼于资源文本的优化,推动单元设计的深度研修,提升单元设计的实施效益。英语组则利用备课助手资源开展高质量的单元备课活动,利用教学助手资源打造培养思维品质的课堂,以作业助手资源实现作业的控量提质。这些实践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完善了校本四个系统的资源建设。
在“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引领下,学校继续聚焦数字化应用的研究,在开发“云课程”资源和创新“学与教”模式两方面持续努力,满足学生“自适应”发展的需求,让每一位学生在徐教院附中能够感受成功,收获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