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2023“星校(园)长、星教师”学术论坛举行,共话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

时间:2023/11/8 21:09:09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顾思瑜

11月8日,“高质量发展,学校育人方式变革”2023“星校(园)长、星教师”学术论坛顺利举行。

论坛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场,上午场为特幼教专场,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江韵幼儿园(森兰校区)举行;下午场为中小学专场,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森兰实验中学举行。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和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仲立新为论坛致辞。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主办。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为论坛致辞。他强调,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最根本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育人为本,其核心是“人”,要关注人是怎样学习的,要关注人面对未来社会需要怎样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让知识联系生活,让学习结合社会,让教育回归本原。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仲立新为论坛致辞。他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当下时代的主题之一也是基本要求。校长和教师是教育发展的主体,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发展方式与目标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探讨。作为教育传媒人,需要更多思考如何为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揭示更多创新做法和创新成果,期待在论坛中听到更多真实的、充满情感和价值的教育故事。

上午场

上午场论坛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江韵幼儿园(森兰校区)举行,会议由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忱主持。

WDCM上传图片

化身“功夫人”“小红军”,激发无限创意

来自上海市嘉定新城实验幼儿园的教师秦燕与来自中国福利会托儿所的教师戚竞元分别进行了大班集体活动展示,并分享了教学改革的思考。

跟随着《少林英雄》的音乐,大班的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了一套“中国功夫”。

随后,秦燕让孩子们展开了互评。有的孩子说:“他们组的成员动作很有力气。”也有孩子表示,其他小组有队形的变化。

最后,秦燕还亲自上阵,展示了一套“中国功夫”,让孩子们一同来为她提提建议。

她表示,这一集体活动除了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一颗“中国心”,更希望每一位幼儿能够在评价中学习、成长,让评价本身成为一种课程,来推动每一位幼儿的发展。

WDCM上传图片

中国福利会托儿所的教师戚竞元身着军装,带领着“小红军”们出发了。

戚竞元将经典歌曲《闪闪的红星》进行改编,在乐句中加入了“鼓声”“枪炮声”等,为孩子们围绕红军战斗展开想象和动作表达。

她说:“我为孩子们搭建了层层递进的学习支架,让他们能够联想作战时的不同分工、动作表达的艺术加工、合作协商并演绎等,架构和提升幼儿每个阶段的创编经验,点燃他们的想象力和爱国情。”

WDCM上传图片

把更多的决策权交给孩子

2015年,东方江韵幼儿园(森兰校区)开园之初,绿化公司将一棵红枣树移栽进新园区,但红枣树水土不服,一直没有发芽长叶,连树皮都在掉落。

老师们和园长周密商议,是否需要把这棵树挖掉种一棵新的。

周密想了想说:“听听孩子们的意见吧,或许他们有不一样的想法。”

经过征询,大部分的孩子认为不要挖掉红枣树。

他们的理由很质朴,也让老师们很感动。

不要挖,挖它它会很疼。

不要挖,在这里挺好的,和我们在一起。

不要挖,我们可以照顾它。

……

后来,这棵红枣树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

幼儿园从红枣树出发和孩子们一起开展了许多教学实践活动,孩子们给红枣树浇水施肥,围着它写生、帮它测量枝干长短大小……

周密说:“这体现的是我们教学方式的变革,将学科知识和生活产生了联系,把教授为中心变成学习为中心,让周围世界中的一切都成为学习者的资源。”

这也与东方江韵幼儿园“让每一颗真善美的种子,向着美好生长”的办园理念不谋而合。

十几年来,幼儿园以美育教育为起点,坚持培养有爱心肯担当、爱探究会合作、爱劳动负责任的孩子。

WDCM上传图片

上海市虹口区第三中心幼儿园的园长张之舒介绍说,过去的6年里,她和团队一直在探索通过打造“动起来”的环境和课程,将“运动育人”作为孩子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变化”的运动环境

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在户外和室内尽情运动,舒展身心,自主调配适合他们的运动方式。

幼儿园里的“青青草原”可以实时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变出新的样子来,“草原”上的每种运动器械都是“可移动”“可自由组合”的。

·“互动”的运动环境

幼儿园里的每一块场地、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是属于孩子的。他们可以通过环境与同伴、老师进行交流互动,从中提升与他人相处、分享和合作的能力。

每个教室里都有一面运动故事墙,每个孩子都有一本运动故事书,不同的故事里蕴含着孩子们独一无二的成长经历。

·“评价”的运动环境

每个孩子都是运动课程的参与者、评价者,更是规则的制定者。

幼儿园为孩子们创设了各类评价环境。

例如用手环来帮助幼儿自我评价,调试运动量,复盘运动内容,回顾运动经历;用“跳绳大王、拍球达人”等来帮助幼儿制定规则,提供自主决策的机会。

WDCM上传图片

打造个性化的成长环境,助力特殊孩子“走出去”

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胡绩文是一名脑瘫学生的数学老师。

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每堂课前,她都会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感知、运动、认知、语言、社会适应等五大领域进行精准评估,继而开展差异化教学。

她也提到,由于脑瘫学生受肢体能力受限,他们缺少积累生活经验的机会。

她便在教学中利用信息化等技术为他们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胡绩文说:“我希望能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也为今后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WDCM上传图片

嘉定区成佳学校是一所具有50年办学历史的特殊教育学校。

校长张春燕说:“学校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在分解细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让课程标准、教材对接每一单元、每一课时,为学生营造个性多元的学习经历。”

因此,学校还构建了校本课程体系“JIA课程”。“JIA”取用校名中“佳”的拼音,蕴含着“嘉、家、加”的寓意,这三类课程群共同作用,最终指向“JIA课程”的立足点“佳”。

张春燕表示,随着学校“JIA”课程建设的持续推进,老师们也欣慰地看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部分学生还能逐个融入主流社会。

WDCM上传图片

在上海市长宁区特殊职业技术学校,每位学生都拥有一名生涯导师,每位导师结对1到2名孩子。

校长沈立介绍说:“学校在整体的个性化课程方案基础上,还根据每位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学习需求,为他们制定了个性化课程实施计划,而生涯导师就是该计划的负责人,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导师与班主任、学科教师等组成课程实施团队,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

WDCM上传图片

松江区教育学院特教研训员沈临霏在分享中提到了松江区曾遇到的困境。

随着人口的大量导入,松江区共有特殊儿童青少年334人,其中223人在普通学校(幼儿园)随班就读,学生障碍类型程度不同,但全区仅有特教专任教师110人,而且分布在不同学段,学科背景也不同。

于是,沈临霏建立了0~5年初任教师组,锻炼青年教师“备课、听课、评课、说课”四项基本能力。

接着,她还根据学生障碍类型将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师分组,组织了特殊儿童教育案例分享、融合教育理论学习等活动,并吸纳全学段特教骨干教师成立了松江区的学科发展共同体,开展跨学段教研活动,起到学科引领、辐射作用。

WDCM上传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常务副书记、学前教育学系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黄瑾和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校长周美琴做了点评。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忱为上午场论坛做了总结。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常务副书记、学前教育学系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黄瑾在点评中谈了三点体会:一,育人的价值定位应该定位在五育融合上,通过这样一个载体去培养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儿童;二,要去思考育人目标的转向,教师要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从知识经验的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三,育人方式的改变就是更好地尊重儿童的个性,去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

WDCM上传图片

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校长周美琴说:“教书育人是一项工作,更是一份事业。这离不开三个元素,分别是愿景、布局和追求。”

WDCM上传图片

她认为,美好的愿景是一切的基础。今天论坛上进行分享的几位教师都做到了把学生利益放在首位。其次,每一个美好愿景的实现都离不开精准的布局和规划,几位教师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将思考变成具体的布局规划,踏实前行。周美琴也很欣慰能看到这批年轻教师们的不懈追求,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情,他们身上的拼劲和钻研精神让她觉得即便是特殊孩子,他们的明天也是幸福的、有希望的。

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忱为上午场论坛做了总结,他为在座教师送上了几句话,他提到,教师需要有大爱和情怀,有教育智慧和技能。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群灵魂,苏忱也希望教师们能做唤醒很多灵魂的工程师。

下午场

下午,中小学专场在浦东新区进才森兰实验中学举行,由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徐淀芳主持。

WDCM上传图片

育人方式变革的课堂实践

四位中小学“星教师”带来课堂教学展示,并分享了教学设计与思考。

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哪些具体而微小的情感?……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员李慧慧围绕核心问题:“诗人是怎样借‘四月天’来表达对‘你’这份爱的情感”,构建了逐层推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结构化思考、唤醒语言经验、关注语言形式,在感悟、体验、思辨中感受文本意境。

WDCM上传图片

有学生在学校附近发现大片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它们严重挤占了本地植物的生存空间,从而产生疑问:为什么它们能泛滥?上海市虹桥中学生命科学教师张南南从生活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展开跨学科案例分析,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泛滥成因,提出防治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建议,提升学生问题分析、结论阐释与创新能力。

WDCM上传图片

大宁国际小学西校数学教师陈力辰在“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中,给予学生开放、自主的探究空间,让学生通过画、拼、剪、折等动手活动,以及观察、发现、推理、归纳等的认知活动,经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过程,最后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发展了学生的模型意识、推理意识和空间观念。

WDCM上传图片

在“平面中的奥妙——探密中西方绘画中的空间”单元教学中,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美术教师张慧琳设计了具有项目任务特质的单元学习情境,以“绘画中的空间”为画展主题,将“为校园流动博物馆主题展览中的作品设计导赏资源”作为整体任务,通过绘制导赏图、撰写导览词等活动,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WDCM上传图片

育人方式变革的学校行动

活动中,五位中小学“星校长”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育人方式变革中学校的行动与思考。

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长周卫斌介绍,学校以跨学科学习为抓手,积极构建“学科+”课程新形态,推进育人方式的变革。“学科+”课程有三种形式:一是“学科+学科”的学科间融合课程,引导学生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破除学科边界,达到融会贯通;二是“学科+生活”的领域间融合课程,聚焦真实情境,解决真实问题,让课程贴近生活、走向社会;三是“学科+活动”的问题导向融合课程,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探究和实践。

WDCM上传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健就大中小贯通式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分享了看法。他建议可以建立动态吸纳机制,通过多次选拔,及时吸纳那些科研能力逐步发展显露且适应能力强的学生。基础教育应与高等教育联手,打破阶段性教育的壁垒,构建基础教育的课业与高等教育的专业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内容以及培养环境等方面制定课业与专业融会贯通的长效机制。

WDCM上传图片

浦东新区进才森兰实验中学校长唐明介绍,学校积极探索加强大中小学德育教学一体化建设,依托“进才教育集团——同济大学大中小思政一体化”项目,以高行名师工作坊为工作抓手,打通高行学区成员校之间的联系,统筹发挥集团化、学区化、与大学结对共建等办学方式的优势,探索建立区域层面一体化德育教育研究、管理、实践等机制,打通德育课程、优化教学设计、探索全员育人新机制。

WDCM上传图片

在“地理美食营”亲手制作美食,探索美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空气魔法社”动手实验,了解空气的奥秘;在“白大褂解密馆”,通过模拟体验掌握医学知识,体会医生的责任……黄浦区海华小学校长陈菊介绍,学校以科学教育为抓手,注重素养导向下的创新人才培育,将五育融合的理念贯穿于课程中。学校打造了由10个研究所组成的“小海小华科学院”,让学生在“科学+”的碰撞中促进各类素养的综合发展。

WDCM上传图片

如何保护苏州河支流河道?如何根据云朵的形状预测天气?如何保护社区里的土壤?……长宁区绿苑小学的“优+生境课堂”课程将课后服务“搬”进学校附近的生境花园。学生们通过一个个驱动性问题,在真实多元的自然环境中实践不同的任务。副校长(主持工作)周鹤珍介绍,学校着力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构建“活力优+”课程体系,设计了学科主题活动周课程、校园美术馆课程、项目化学习课程等等一系列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趣中悟”。

WDCM上传图片

“教育的创新应该基于教育学的常识,基于学校的实际、教师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称号获得者,普陀区洵阳路小学校长,特级校长,国家教育督学朱乃楣在点评中谈到,育人方式的变革应该基于三个共识:第一,在课程实施中,从学科本位转向素养本位;第二,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重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平衡;第三,从学科逻辑走向学习逻辑,不仅要研究怎样教,更要研究学生,使课程和教学更好关照孩子之间的差异性。

WDCM上传图片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校长,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主持人堵琳琳在点评中谈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三个基本要素:学校文化、学校课程、教学过程。她表示,论坛上诸位校长、教师的分享体现了2022版课程方案与标准的价值精神,用十六个字概括就是:人本立场、生活本位、中国底色、关系思维,期待更多教育同仁在学校文化建构、学校课程重构、以及教学方式转型中寻求更高质量的学校发展。

WDCM上传图片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永远在路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徐淀芳为下午场论坛作总结,他表示期待教育的发展永远是有活力的发展,活力源于校长和教师以实践不断为高质量予以新的注解、呈现新的样态,期待“星校长”“星教师”在未来获得新的成长、带来新的经验。

“星校(园)长、星教师”学术论坛旨在围绕上海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发挥学会与专委会优势,搭建平台,推荐一批优秀中青年校(园)长、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学术论坛,并联合相关媒体加强宣传,展示中青年校(园)长、教师风采,促进更多校(园)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进步,培育一批教书育人典范、学科教学专家、教育科研带头人以及专业发展引领者。

WDCM上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