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9 13:28:07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秦嘉莹
2023年11月16日上午九时,《赓续历史之脉谱写当代华章——数智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学术研讨活动在徐汇区教育学院笃行楼隆重举行。本次学术研讨活动是上海市社联第十七届(2023)“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
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上海市教委德育处二级调研员江伟鸣处长,上海市校外联秘书长邹竑,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专家、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领导、静安区、徐汇区教育局教育学院领导、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等莅临现场。与会的还有上海市社联、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各专委会负责人,上海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实训基地全体成员,静安区徐汇区各中小学德育分管校长等共计200余人参加。与此同时,来自新疆喀什地区、内蒙古鄂尔多斯部分教育负责人及其团队一起在线观摩本次活动。
活动由上海市教师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徐汇区教育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秦红主持。徐汇区教育学院浦正权院长致欢迎词。浦院长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作为新时代的德育工作者,要为建设文化强国,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的下一代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会上,人民教育家于漪大先生寄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满怀深情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中国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既要满怀深情,又要理性思考,要努力做到古今贯通,辩证取舍,守正创新,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上海市教育学研究会秘书长兰保民指出,教师要深刻理解“教育”本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一起探讨扎根传统、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共创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上海方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兰保民老师从自身出发,呼吁一线教育工作者要像忙碌的小蜜蜂一样自由穿梭在数智时代充满活力的教育百花园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传花授粉,酿造出清甜的蜂蜜,享受教育艺术的自由与美妙。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杨晓哲教授作为高校代表,带来了主旨报告《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杨教授指出,通过智能时代和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让教育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田,用当下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方式和路径展开对传统文化的思考,是我们每位老师实践的方向。杨教授以“教育和技术之间的赛跑”为切入点,指出在新的技术面前,师生要共同展开学习,教育不是灌溉,而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不一样的潜能,走进更广阔的世界,掌握可持续的学习力,是广大教师共同面对的教育趋势。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徐汇区中小幼在行动》视频短片展示了在徐汇这块文化宝地上,生活和学习的中小幼师生在历史文脉和红色基因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形成了“徐汇智慧”:运用校史资源,启迪学生爱国荣校的情怀;运用教材资源,在阅读中厚植文化底蕴;运用社会资源,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在实践中领略文化魅力;运用数智工具,探索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静安区教育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与建设办公室主任陈静带来报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生视角与区域行动路径》,陈静主任从学生对于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作用、感兴趣程度等八个方面的调研出发,以调研为依据,运用营造环境、融入学科、搭建平台、实践活动等路径,进一步优化静安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上海市小学育人环境建设与管理实训基地主持人、闵行区浦汇小学张蕊校长带来题为《弘扬中华劳动文化创新现代劳动实践》的主旨报告,分享了目前在做的两大特色项目:二十四节气文化与劳动教育实践。张校长指出,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给劳动文化不断赋予现代元素,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手实践、发展思维,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能够丰富和提升对传统文化中劳动文化内涵的理解。
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党委书记金琪作为学校代表带来主题为《用数智赋能用文化滋养》的报告,分享了西南位育中学30年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坚守,既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数智时代学校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利用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文创等信息技术手段,研发出富有文化底蕴的数字化产品等,引导学生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学校把握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以“五化”为抓手,探索“数字+文化”的育人新路径;把握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运用好新技术新方法新概念,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静安区时政工作室在主持人徐亭老师带领下,开展了现场教学论坛《数智时代,思政课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来自静安区五所学校的老师,从创编戏剧课程、课堂教学实践、课程资源利用、3D建模、学习创作等方面,一起探讨数智时代,我们如何将数字技术与我们的日常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教育部德育工作教指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唐汉卫在研讨活动最后进行了精彩点评,唐教授提出了:数智时代,我们需要在打开中坚守,在坚守中反思。打开数智时代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视野、思维方式和想象空间;坚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厘清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从现代生活实际出发,反思传承什么,如何传承,反思数智时代和文化的关系,课堂和生活的关系。
本次学术研讨活动,通过主旨报告、主题报告、成果发布、教研论坛、专家点评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地展现上海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论坛举办期间,既有上级领导的方针、政策指导,学术界前瞻性的观察与思考,也有课程教学层面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策略,更有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难点、关键点的突破方式、方法与方案。这是一场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展开的学术盛宴,为推动文化传承、文化发展、文化自信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优质经验和实践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