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专访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刘玉祥:关于上海高考改革实践的思考

时间:2023/12/1 10:23:45

来源:上海国子监发布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7年,上海成为首批试点的省市之一,开始了高考综合改革的实践探索。作为全国第一批改革试点省份的考试机构,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承担了光荣的实践与探索任务。

新时代对教育评价与考试招生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教育考试机构的功能和定位又会有哪些新变化?进入数字时代,数智技术的发展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就各界关心的招考评等热点难点问题,《上海教育》杂志专访了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刘玉祥。

WDCM上传图片

Q:作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上海始终在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上走在全国前列,其中形成了哪些宝贵的经验?

刘玉祥:2014年,上海被确定为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首批试点省市,经过三年时间高中教育教学转型升华,2017年顺利实施首批新模式下的高考组考与招生实践。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上海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素质综合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WDCM上传图片

10月27日,“2023教育考试与评价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

一方面,破除“千军万马过同一座独木桥”现象,稳步实施一年四次高考制度,为不同学习能力和不同专长特点的孩子提供了适合自己的升学路径,有效缓解了考生和社会焦虑,也为高等院校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

另一方面,稳步推进了打通一二本分批次招生行政壁垒、确立中学教学不分文理的人才培养理念、外语科目试点一年两考、春考高考录取中采用一档两投、秋季高考中创新设计以“院校专业组”为核心的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办法等考试招生改革举措,深入夯实了基于“两依据一参考”的高考招生录取模式。

WDCM上传图片

考生参观2023年高招录取现场

再一方面,通过考试招生改革带动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促使诞生走班式教学、研究性学习、生涯规划辅导等一系列现代高中教育教学新生事物,与此同时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投入创新研究,使得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纪实报告成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有力实现“教学考招”一体化建设目标。

通过多年实践,上海初步构建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程序透明”的高等教育考试招生模式,为后续批次改革省份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经验。

Q:党的二十大不仅将教育的战略地位提升到空前高度,也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型、战略性支撑,进行一体化部署。这对教育评价与考试招生改革提出哪些新的要求,考试招生改革又有哪些针对性新举措?

刘玉祥:一是高度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选拔培养。上海已经探索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体贯通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推出“未来数学家摇篮工程”等一批人才孵化举措,注重及早发掘具有特殊创新潜质的优异中小学生,为他们提供针对性培养的“选苗育苗”成长空间。

二是高度重视基础学科人才选拔与培养。近年来,国家在高考招生中推出“强基计划”,引导优秀学生报考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相关专业。每年都有20多所“强基院校”在沪招生,录取200多名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愿意潜心进行基础学科学习研究的优秀学子。

WDCM上传图片

2023年上海市初中理化实验操作考试

三是高度重视工程科技创新与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科技创新与卓越工程师是科技强国、中国制造的基础,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挥着脊梁作用。2024年起,高考招生录取的新政策对学生报考理工农医类专业提出必须选考“物理和化学”的要求,对工程科技创新与卓越工程师选拔培养意义重大。考试招生部门要积极发挥桥梁作用,把大学动态更加生动传递给广大考生,牢牢把握命题导向,引导考生从容报考相关专业,为国家选拔更多优质科技创新人才。

Q:近年来招考改革更成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难点与重点,对此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有哪些探索和思考,以推动考试招生在促进公平、科学选材、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上更加健全,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上更加完善?

刘玉祥:作为冲锋在第一线的考试招生机构,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一方面对标“双新”要求不断提升命题技术,对标技术革新不断开发考试产品,对标招生需求不断优化综合评价信息应用;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信息控制、完善组考管理、夯实制度规范,细致洞悉改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会同相关部门全力克服,确保高考改革大船平稳行驶。

评价十年改革实践,有几点探索值得总结和思考。

一是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这两年,随着新课标、新教材逐步启用,考试的命题立意已经从考查知识能力转向考查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场景应用,引导学生从“正确解题”向“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并且拉动中学教学也朝这一方向转型升级。

二是实施“3+3”“6选3”选科政策,学生的选考组合从改革前的6种拓展为现在的20种,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对生涯发展的定位自主选择“学习套餐”,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三是高考招生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有力引导高中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上海高度重视搭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不断提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注重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中学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得到落实,大学招生“既看分、又看人”,提高了人才选拔的针对性。

四是取消文理分科,体现文理交融,避免过度偏科,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完善学生健康的知识能力结构,增强学生综合素养。从过去几年实践看,取消文理分科后,学生的数学素养普遍得到提升,大部分学生的选科体现了文理交叉融合,偏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偏理学生的人文素养都比改革之前有所增强。

WDCM上传图片

外语听说测试考点组织演练

五是外语科目采取一年两考,缓解“一考定终身”的压力;增强听说测试,提升语言科目应用价值。听说测试虽然分值不高,但有效增强了外语科目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下一步,还要进一步研究如何优化外语科目一年两考的时间安排、如何有效整合外语听力与听说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