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5 18:57:21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吴治萍
新年伊始,上海杉达学院、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出现了劳模的身影。王连云、史金虎、吴海中、余英等多位沪上退休劳模到校征集大家对劳模进校园活动的建议。“劳模与学生结对,有没有可能在学生毕业后持续跟进?”“除了请进来,能不能让劳模带学生去更多实践基地看看?”这些基层学校的需求,让劳模们开启了新一轮头脑风暴。
在上海,越来越多的退休劳模化身“成长导师”深入中小学、中高职校,以自身奋斗经历为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成长树立人生榜样。仅2023年,在市总工会、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等关心支持下,本市组织了各类劳模进校园活动近百次,惠及学生15万人次。
在这群劳模的召集人王连云看来,劳模进校园关心下一代,不能只是简单地“单向输出”,让劳模给学生上堂课,而是应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科学指导。“我们正根据各行各业劳模工匠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份‘菜单’,将劳模课程资源根据行业细分,为更多有需求的学校实现‘点单定制’。”王连云说。
结对“下一代” 传递“行行出状元”的自信
在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全国劳模王连云是不少学生的“忘年交”。三年前,随着王连云劳模工作室在该校成立,他先后组织了百名劳模走进校园,与学生谈学习、谈生活、谈理想。通过这样的结对,不少劳模渐渐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
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长征四号乙/丙系列运载火箭总指挥翁伟樑最近收到了一名结对学生的“求助”。这名学生毕业在即,在求职方面遇到不少困难。“我把她和其他同学一起约到咖啡厅,当面聊了聊。”翁伟樑感觉,部分职校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存在自卑心理,尤其在面临一些人生重大选择时,往往不够自信。“我和同学们坐在一起聊天,讲述自己的经历,希望帮助他们坚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自信和追求。”
“在很多中高职校,劳模们非常受欢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分会讲师团导师史金虎说,因为这些学校正是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基地,劳模们都曾是普通岗位上的工匠,和这些学生容易产生共鸣。劳模们的经历更容易激励他们朝着更远的目标奋斗、前进。
去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及教育部联合印发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的通知。这对于王连云所在的上海市劳模协会工会管理学院劳模学员分会而言,无疑是极大的鼓舞。因为早在9年前,该分会就已开始实施多种劳模进校园活动,助力学校立德树人。2021年11月,在市总工会及市教委的领导和支持下,该分会正式启动“百名劳模进校园”结对活动。
在会长王连云的热心组织下,如今该分会云集了沪上近600位各行各业的退休劳模,成立了吴尔愉讲师团、徐虎工作团和陶依嘉公益团,还建立了多个劳模育人实践基地、劳模工作室、公益活动基地。其中,来自几十个不同行业的110位劳模和35位专聘劳模导师组成了17个结对小组,对口市西中学等17所中小学,不断深入校园开展主题班会、思政课、劳动技能课等,用劳模的生动事例、亲身感受传递和弘扬工匠精神。
在王连云看来,如今,社会发展速度很快,学生群体接收信息的渠道也很广,如果还停留在简单地把自己的奋斗故事讲一讲,无法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每个劳模都曾在各自岗位上有过不平凡的经历,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但如何让这些宝贵财富真正为下一代所用,是需要劳模们动动脑筋的。”王连云说。
深入中小学 用劳动点亮青少年的多彩人生
为了帮更多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今,劳模们的身影也出现在更多沪上中小学校园里。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中本二工班班主任朱汝晨注意到,原先,不少学生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考证不屑一顾,但自从班级与全国劳模、有着“精准操作手”之称的唐建平结对后,学生们的看法变了。“当学生们听到唐老师说自己现在还在用基础画图软件UG和CAD,并鼓励他们要夯实自身基础后,很多人立刻去报名学习,并参加考证。现在,我们全班同学都一次性通过了考试,拿到了UG、CAD的证书。”朱汝晨很自豪。
在市西中学,不少高中生都曾跟随劳模参观他们曾工作过的厂房、车间。这些实地参观,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们对劳模的敬仰,对劳动创造价值的坚定认识。
王连云说,他们即将拿出一份包含航天航空、科技、医疗、党务等诸多板块的课程菜单,为更多学校提供定制劳模课程的服务,翻新的劳模课希望“燃起”更多学子建功立业的拼搏劲。同时,他也希望能吸纳更多优秀劳模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并依托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资源,带领更多学生参与实践、开拓眼界,帮助他们自信满满地走向社会,走向人生建功立业的新起点。